中国航运业快速发展,航运经纪人缘何难产

2011-11-29 13: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记者/ 杨楠   与中国航运业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内地航运经纪人堪称“难产”,直至2010年7月起才合法化。尽管如此,在至今短短一年多时间,这一群体已逐步显现存在价值,不仅研发出“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CNPI”,亦正在研究建立人民币FFA(远期运费协议)市场。 
  国内航运经纪难产的原因何在?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经纪人俱乐部”秘书长刘巽良说:“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中,多种经济规则并行,在市场竞争规则占主导的国际租船、船舶买卖市场,经纪业务得到蓬勃发展;在行政权力控制、垄断经营、强势集团优先、市场无序等规则占据上风的航运领域或市场,当然就没有经纪人的生存空间。” 
  以行政权力控制规则为例,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资质”要求,而绝大多数所谓“资质”的背后就是一种行政权力,“资质”成为专门针对某些部门、机构、利益集团的特殊优惠政策,毋需明确理由、没有第三方论证、监督,就可以“不准谁做”,“只准谁做”。总之就是用行政来干涉市场,在这种规则占主动的行业,没有经纪人存在的空间,小鸟们飞走了。 
  垄断经营方面,中国定期班轮业就是一个例子:供应方(即班轮公司)有明显的资本、信息、人力资源等各方面优势,所以市场价格就由班轮公司预先公布,没有谈合同的过程,班轮公司的提单也早有公示,能接受的就上船,不接受的,抬屁股走人,哪凉快哪歇着去,所以在班轮市场是看不见经纪人的。同样,那些地位特殊、背景强大的企业集团,啥好事都由他们先得,看看“国轮国造”的好处谁在享受就知道了。 
  缺契约文化是一大原因 
  中国航运经纪人难产,缺乏契约文化和传统也是一大原因。刘巽良说,“我们太注重面子和人情,太忽视合同条款,我的老同事就一直嘲笑我迂腐,还真拿合同当回事。而在国际市场上,我们不重视条款而吃亏的例子比比皆是。” 
  他举例说:一个中国船东将船租给了韩国租家,租家不付租金,船东又是打电话,又是写信说好话、放狠话,弄到最后船东火了,说“我已经对他仁至义尽了,老子撤船”。于是,船撤回。不久,收到租家的告票,说租家已经将船加价3000美元/天转租给了另一个租家,船东没有正式通知撤船就突然撤船,导致租家被二租家告,另外租家失去了每天3000美元的盈利,也应由船东赔偿。 
  正是由于缺乏契约文化传统,中国航运业一些人以投机取巧为荣、以跳过经纪为荣,结果经纪人只好适者生存,演变成了吃差价的经营商和贸易商,所以在中国内贸航线市场上,基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经纪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