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海河联运”脉络渐成

2011-11-28 11:2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水网密布的杭嘉湖地区,如何进一步发挥内河航运的作用?拥有外海和内河两大天然优势的嘉兴,将采取哪些手段做大做强“海河联运”?“十二五”期间,在嘉兴土地上,还会兴起哪些工程完善嘉兴市综合运输体系?11月21日,带着多个疑问,2011聚焦杭州都市经济圈大型联合采访团来到了湖嘉申线嘉兴段施工现场。记者了解到,湖嘉申线航道是浙江省内河第一条三级航道,能通航1000吨级船舶,连接湖州、嘉兴和上海等城市。伴随着湖嘉申线、杭平申线等高等级航道的陆续开工,嘉兴市“海河联运”水网体系逐渐成形。 
  湖州至上海新增水路“大动脉” 
  “以往通过水运从湖州到上海,只能绕道长湖申线、杭申线等航道,距离远成本高。而随着湖嘉申线改造完成,这一局面将改变。”嘉兴市港航管理局航道管理科副科长蒋永明介绍,取道湖嘉申线将使“湖州—嘉兴—上海”的水道距离缩短10多公里。“不仅如此,未来像湖嘉申线这类高等级航道连接成网,前些年困扰港航部门的堵航、断航问题将得到缓解,避免水上事故发生。”蒋永明说。 
  据了解,湖嘉申线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的骨干航道之一,能通航千吨级船舶,沟通了杭申线、京杭大运河等航道,共同构成浙北地区高等级航道网。湖嘉申线嘉兴段一期起自乍嘉苏线巷道口,在秀洲区油车港镇与红旗塘连接,终于杭申线口,全长14.76公里。该工程于2008年12月25日开工,计划于2012年12月25日建成,计划总投资6.49亿元。 
  在湖嘉申线芦花荡锚泊区,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服务区的整体框架跃入采访团眼帘。据介绍,目前工程已完成房建一层楼面混凝土浇筑,码头前沿护岸252米。该工程项目经理陈小南说,锚泊区功能类似于陆上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能够为船户提供船舶停靠、购物、修理、补给等综合服务,“为湖嘉申线上的船舶打造优良服务中心”。 
  “海河联运”脉络渐成 
  湖嘉申线建设只是嘉兴挖掘内河水运潜力,打通内河与外海阻隔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在“十二五”期间,嘉兴市将有杭平申线、24条直通乡镇和开发区的航道等工程陆续推进,一幅海河联运、海河直达的恢弘画卷正在嘉兴大地逐渐铺开。 
  杭平申线航道起自长山河与杭申线的交叉口,经桐乡、海宁、秀洲、海盐、平湖至浙江上海交界处泖口,共计改造里程116.43公里,按三级航道标准改造。工程内容主要包括航道工程、桥梁工程、锚泊服务区及助航安全设施等,计划总投资64.91亿元,将在今年年底开工建设,在2015年底前完工。 
  杭平申线航道将直接连接嘉兴港的三个港区。独山港区通过独山排涝河和黄姑塘与杭平申线相连,拟通过建设通航节制闸,彻底打破浙北内河航道网与外海的天然阻隔,使物资直接中转至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洋山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河直达”。海盐、乍浦港区规划通过海塘线、何家桥线、长山河、乍嘉苏线和杭平申线相连,直接从大海深入内陆腹地。 
  与此同时,“海河联运联网航道”将对这些主干航道形成有力补充:24条航道均与主干线航道相通,覆盖嘉兴33个新市镇,扩大了干线航道的辐射范围,实现港口间及工业园区“门到门”的货物运输,减少转驳环节,降低运营成本。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