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首个“自由贸易园区”?

2011-11-27 18:51:00 来源:现在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熊晓辉
    由传统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已成为各地必争之势。随着自由贸易园区的提法得到中央认可并有望在近年内实现质的突破,对于谁能成为国内首个自由贸易园区这一关键性问题,各地之间的暗中较量已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津沪抢跑
    由传统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旨在解决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出路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参照国际惯例并结合中国国情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6大类、共计10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正面临严峻挑战。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表示,与世界上发展比较好的自由贸易园区相比,中国总体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区域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还比较少,仍未摆脱成本增长的困境,运营效率有待提高,抗风险能力较弱。他强调:“海关特殊监管区类型偏多,政策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目前明确提出发展自由贸易园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中,以上海和天津的动作最大,也最为抢眼。
    2010年11月初,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联合在上海调研,就在上海浦东新区建设自由贸易园区实地考察,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步伐,寻求体制、税制上的突破。上海的设想是在前期“三港三区联动”成立的上海综合保税区基础上,构建自由贸易园区。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也明确要率先建成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区。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将基本建成东疆保税港区,同时在政策上希望以东疆保税港区为载体,建成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不仅仅是上海和天津,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都在积极争取成为自由贸易园区。深圳、青岛、重庆等地曾向国务院及各部委提交关于保税区转型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议。
    谁拔头筹?
    在多地先后或明或暗提出自由贸易园区设想的当下,先行先试的上海能否拔得头筹,仍然需要时间检验。不过,上海在各方面的优势显然更为明显。
    早在1990年上海就诞生了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综保区。“三港三区”联动之后的上海综合保税区,成为国内最大的保税区,在目前的政策设计中,也是最有可能在国内率先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园区。
    航运专家吴明华表示,上海最有希望成为中国首个自由贸易园区。“经过了国际航运中心、上海综合保税区的运行,上海在海陆空各方面的硬件已经整合,相关的政策法规、运作水平和操作模式相对成熟,只等中央的政策了。”
    他进一步分析说:“与保税区相比,自由贸易园区在政策、贸易、金融的壁垒上面更开放,大公司不需要中转,直接可以在自由贸易园区里面进行加工、分拨、配送。上海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不少具体操作经验,和其他地区相比,特别是总量上,进出口贸易量、货物吞吐量、金融结算量方面,是其他地区难以超越的。”
    与上海相比,天津则加紧寻求更多的政策支持。今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的批复》强调,天津将开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业务和租赁业务四个方面的政策创新试点。
    尽管吞吐量仍落后于上海港,但是天津港在开展航运融资、航运交易、航运租赁、离岸金融等业务时所能享受的待遇,已经超过了上海港。“天津既与上海竞争,又错位发展。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试点的政策,也只给了天津。”天津东疆保税区有关人士对天津胜出充满信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