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桂公路彩色路加铺防滑层

2011-11-22 12:2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城桂公路的五桂山文化中心路段,有一段500米彩色公路路面的颜色略深于与其它路段的颜色。据悉,这是在原来的彩色路面加铺的防滑层,从而提高道路的横向力系数(俗称:抗滑指数),目前的抗滑指数已从原来的29SFC提升至70SFC以上,预计月底将在约6公里的彩色路面加铺防滑层。据悉,这一维护式的改造,市财政还要投入130多万元。 
   500米路段已加铺防滑层 
   城桂公路路面升级改造工程项目于去年8月动工,改造内容包括:增加中间分隔防撞墙、铺设沥青路面、完善交通标志、增加绿化等。不过,真正引起市民关注的是在中港英文学校至石鼓花坛近6公里的路面铺设彩色路面,这也是省内第一条彩色公路。虽然彩色公路听起来有“看头”,但是在雨天里,接连发生不少的车辆追尾事故,令彩色公路陷入“失滑风波”。 
   “接到公路失滑的情况后,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试验,还与业主单位在路面选取了500米加铺防滑层。”昨日,科研单位、聚合物改进水泥混凝土路面课题组赵朝华博士透露,科研单位在2000年开始研究该项目,2005年开始试用,2007年向全国推广使用,在全国20多条高速公路上铺设了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我们已对500米路段进行了检测,效果符合要求,下一步将指导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全面加铺防滑层。” 
   记者在现场发现,目前已经完成加铺防滑层的500米路段只是铺设一条车道,肉眼可以分辨出来,其特征略比其它车道的深色,但试驾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感觉。 
   市交通集团副总工程师杨玮告诉记者,这一段路加铺了防滑层之后,并没有影响透水性,可以较好地排水,而且外观上也改变了翻碱的现象。“目前初步检测的抗滑数据已从原来的29SFC 提升至70SFC 以上,已经超过沥青路面54SFC 的标准。” 
  再投130多万元加铺防滑层 
  “我们对前期路面的失滑进行了重新调研,认为存在两个原因。”赵朝华解释道,施工时处于雨季,空气潮湿,试验路段的表面功能层施工之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干燥、固化,出现离析现象;这个路段交通复杂,货车、小汽车、摩托车等对路面的抗滑要求更高,加之车速较以前普遍加快了。 
  赵朝华认为,首次在华南地区的公路上使用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在铺设的整个过程中,还算比较成功。“不过,施工的过程没有充分考虑到特殊路段的特殊考验,是施工的客观影响了路面的抗滑”。而杨玮也补充道:“一种新型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一方面在试用阶段出现了未知因素,我们会认真吸取教训;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改进存在的问题,使之不断得到完善。” 
  “我们正在准备材料,接下来将现场搅拌,分段封路。”杨玮透露,业主单位正着手准备在约6公里的彩色公路上全面加铺防滑层,预计一天可以铺设一公里多,而铺设后至少需要48小时固化,计划在12月中旬前后完成整个工程。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城桂公路尚未完全交付使用,全程属于限速状态——晴天60公里/小时,雨雾天气40公里/小时。正式通车后,全程限速80公里/小时。“按照计划,彩色路段加铺防滑层将达到13万平方米,预计投入130多万元。”杨玮说。 
  疑问 
  疑问1:抗滑材料是否会脱落? 
  记者:目前的方案是在原来路面添加抗滑材料,增加涂层厚度,提高抗滑标准,会不会过了一段时间后,抗滑材料脱落? 
  赵朝华:按照目前已经使用的道路来看,防滑功能层最保守可以使用5年,其耐磨性比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好。 
   疑问2:新型路面成本会不会更贵? 
  记者:很多人认为,利用这种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成本比沥青还贵? 
  赵朝华:这种路面材料因为实行薄层铺装,大幅减少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降低了对集料和施工能源的消耗,与常用的改性沥青混凝土相比,成本降低10%左右,具有良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疑问3:抗滑指数为什么这么低? 
  记者:上次检测的横向力系数为什么只有29SFC,这也太低了吧? 
  杨玮:聚合物改性水泥路面属于新型路面,国家尚未形成自身的检测规范和方法,其有别于沥青路面。而且,我们当时检测只是参考了沥青路面的标准,向外界公布的指数也是最低数。现在,我们的检测是依据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两个标准进行,力求高于两个标准,真正做到 “双控”。 
   疑问4:加铺防滑层是否影响交通? 
  记者:马上就要进行全面的加铺防滑层,是否对现状交通造成影响? 
   杨玮:城桂公路自改造以来,一直处于边通车边改造的局面。虽然在9月底完成路面主体工程后全面开放交通,但是,在加铺防滑层的过程中,我们会与交警协调,采取分段封路,不会完全封闭路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