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意识亟待提升

2011-11-2 20:1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范云兵
    日前,笔者在北京物美超市积水潭店购买酸奶,卖场有一个小型促销区。在四个冷藏陈列柜周围,一些消费者正在选购酸奶。但记者却发现一个问题:冷藏陈列柜的电源是关闭的。
    于是记者问店员:“酸奶上写着储藏条件为2~6℃,但室内的气温在25℃以上,关闭电源不会导致酸奶变质吗?”“都是刚拿出来的,下面的很凉。”“那上面的呢?刚拿出来是凉的,那过一会儿呢?”
    ……
    其实,我国易腐食品的零售、物流环节过程中,冷链断裂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雨润、五芳斋等著名企业都因冷链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这侧面折射出我国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对于冷链的意识薄弱。尤其是消费者,对于冷链物流还没有完整的概念。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冷链物流意识薄弱已经成为阻碍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消费者: 何 为 冷 链 ?“冷链?没听过。”这是记者随机采访消费者时得到最多的一个答案,甚至一些农产品流通商都向记者表示,不知道什么叫冷链。“冷链物流没有引起消费者的重视,有很多原因。”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签名告诉记者,我国99%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是食源性事故,比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安全事故很少,而且冷链成本也远远大于普通物流。“仅仅是价格比较高的肉制品、速冻米面、高级水果可以实现,普通农产品尚不具备这个实力。冷链物流没有引起普通消费者重视情有可原。”张签名说。
    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利则认为,冷链物流还没有在我国的普通消费者群体中引起广泛重视。原因有四:
    一是饮食结构。欧美发达国家饮食结构以肉食为主,而我国饮食结构以谷类、蔬菜为主。跟肉类对冷链的要求相比,蔬菜、谷物类的冷链需求较低。二是饮食习惯。我国食品多过火后食用,在食品安全角度对冷链的要求相对较低。而欧美国家和地区生食食品较多,如果不能够保证完好的食品质量,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三是价格原因。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消费者不接受冷链成本造成的价格提升,特别是果蔬。四是诚信体系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真假冷链难辨,物流供应商往往标榜自己是冷链物流,但在实际运营中却不能真正做到。供给者不“诚”,消费者自然不“信”。
    正是因为供给者对于冷链物流的不“诚”,一些食品经营企业受到了消费者的质疑。雨润的“高温条件下装卸肉制品”事件、五芳斋的“冷链缺失造成粽子发霉导致食用者中毒流产”事件等,都在行业引起了强烈反响。不过,这些事件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足够重视。
    因为消费者的“无知”,也就导致了流通过程中的“偷工减料”。毕竟完整的冷链和“断点”的冷链在成本上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卫战认为,只有广大的消费者认识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性,提高对冷链物流的要求,企业才会真正重视冷链物流,很多违规操作才能从根本上清除。“目前,市场的监管往往是政府在唱独角戏,而这种‘从上到下’的监管往往是治标不治本。任何一项事物的推广,都需要管理者、消费者、媒体、企业、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这其中,消费者是中坚力量之一。”刘卫战说。从业者: 怎 样 不 断 链 ?
    雨润、五芳斋的冷链断裂,仅仅是行业内的一个缩影。在我国冷链物流断裂,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事。
    山东一位多年从事冷链物流行业的人士讲述了他所在企业的一个案例:该企业为麦当劳承运牛肉,按照麦当劳的规定,牛肉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8℃,但是由于司机的操作失误,该企业在交货时的温度没有达标。结果,一车牛肉被麦当劳拒收,损失由企业承担。“这件事给我们全体员工上了一课,要不断提高冷链物流意识,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来做。”
    但是,在国内,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像麦当劳一样,能够严格执行已有的冷链标准。“很多企业的冷链物流意识薄弱,尤其在货物的交接环节。而说白了,意识薄弱的根本原因就是成本在作祟。”
    快行线(北京)食品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培军也曾告诉记者,供货方将产品送到快行线时,在温度控制上常不达标。而在物流商与零售商的交接货环节,也同样存在商品温度不受控的情况。
    据了解,冷链物流公司将商品送到门店时大致为早晨6~8点,这个时间段是物流供应商集中交货的时间,容易导致集中等候。而且,一般情况下,物流供应商并不只负责一家门店的交货,为了不耽搁到下一家门店交货,大多数物流商采取甩人的方式——留下货和交货人员等候。这样,就造成了冷链的断链。
    但这种情况还不是最明显的,更严重的问题出在一些小型超市——这些超市的配货商,冬天只用普通货车+棉被的方式配货。而小型超市并没有检验货物温度的能力,只要食品没有特别严重的解冻现象,都能被接收。“作为生产企业,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我们非常注重冷链物流的完整性。但货物从生产商到物流商手里之后,生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权。”北京艾莱发喜食品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刘东育说,冷链物流的断点与否,不在于气温高低,而完全取决于各个环节的主观意识。
    刘东育告诉记者,消费者不具备鉴别食品冷链物流完整性的能力,这时,更多的责任就落到了零售企业肩上。超市要求物流商提供完整的温度记录,物流商才会要求企业提供完整的记录。一层一层往上推,冷链物流才能保证节点交接的完整性。
    而超市提高物流商对食品温度控制的意识,并不是要求物流商做什么,而是要经常检查超市收货环节在做什么。刘培军说,超市经营者的“三令五申”并不能对物流商、供货商起到根本性的监管作用,但只要他们经常深入检查收货人员的作业情况,超市收货人员自然会对供应商的温度提高要求。
    管理者: 注 重 引 导
    刘卫战告诉记者,以前地方政府对于推广冷链物流有一个很大的担忧,就是冷链可能带来物流成本的上升。农产品的价格直接关系到CPI,任何一种大众蔬菜或者水果价格的上涨都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地方政府发展冷链物流的积极性并不高。
    但是,随着《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之后,各地政府逐渐认识到了冷链物流对于当地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冷链物流已经成为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大同每年生产大量的蔬菜,但是由于缺少冷库的预冷和冷藏运输,农产品不能扩大流通半径,限制了农民增收。”山西大同农委副主任刘建说。
    正因为如此,近两年来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掀起了修建冷库的热潮。商务部的中央储备库项目、农业部的产地冷库项目、河南、河北等省相继出台了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全国各地的冷库犹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冷库的快速发展火了设备商,但是冷库提供商的日子应该不会太好过。全国各地的冷库多了,使用价格也就降低了。”一位冷库供应商曾向记者表示。
    而这正是政府缺少冷链物流系统规划的一个表现。专家表示,在当前优先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政府将发展冷链物流的良好意识转化为发展冷链物流的规划意识、引导意识、监管意识和宣传意识。
    首先要有良好的规划意识。在冷库建设方面,要以省级政府为单位,整体把握冷库的发展。在审批冷库项目时,注重冷库的分布,避免冷库容量供过于求产生恶性竞争的现象。
    其次要有良好的引导意识。比如,目前各部门、各地方政府都有很多项目,政府就像“撒芝麻盐”一样,把规划的资金“敲碎了,打散了”,用有限的资金来支持分散的企业。刘卫战说,不可否认,《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落实总会需要一些资金,但这些资金不应该分散的流向部分企业,而应该修建“公共汽车站”——更多的放在公共基础设施、法规标准、推广更新理念方面。
    第三是注重监管意识。政府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做好标准,对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零售企业进行管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第四是强化宣传意识。刘卫战认为,政府在落实冷链项目时,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向公众宣传冷链物流的重要性,提高消费者的冷链物流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发展冷链物流的动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