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将有六客七货公路新格局 市民家门口可买车票

2011-1-12 14:0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交通者,往来通达也。通,则有人员和物资的往来;通,则有文化和文明的交流;通,就是软环境;通,就是生产力。 
  “十一五”期间,合肥市道路运输能力持续增长,道路运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道路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惠及每一个合肥百姓,更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撑力。 
  建设提速 站场升级 
  居住在经开区的市民朱先生还记得,就在几年前,坐长途车出门还得奔波大半个市区,赶到位于胜利路上的客运“金三角”。买票跑一趟,坐车又得跑一趟,算下来,在去车站的路上就得折腾几个小时。现如今,离家不过几公里就是换乘中心,坐上出租车,十分钟就到车站了。 
  “十一五”期间,合肥市公路客货运输站场建设全面提速。长期蜗居在胜利路一带的客运“金三角”被整体搬迁,拉开合肥市“十一五”公路客运站场建设的序幕。 
  原“金三角”一带的客运站场资源被重新整合。原先拥堵在不足1平方公里区域内的9个客运站,被撤并为三个规模较大的客运站。目前,合肥市公路客运以合肥汽车站、合肥汽车客运总站、合肥旅游汽车站三个国家一级客运站为主体,开辟了数百条通往全国各地的营运线路,并辅以5个二级站,平均每天有5.52万名旅客通过公路前往全国各地。 
  货运站场建设同样取得快速推进。新站物流园区等5个物流中心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截至2010年底,全市道路货运站场及物流园区达到19个,其中一级站场4个,二级站场7个,平均日货物运输量达到600万吨,比“十五”末增加19.6%。 
  2009年底,《合肥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获得交通运输部和安徽省政府联合批复。按照这份规划,到2020年之前,合肥市将形成“六客七货”的客货运站场格局。 
  其中六大客运站场根据合肥市“141”城市规划组团布局,将形成“双核四翼”的格局,彼此之间有两种以上不同运输方式相连接,实现乘客“零距离”换乘。而七个货运站场将形成一个环状物流带,组成合肥市公路货运枢纽,全力实施“551工程”(5个物流园区、5个物流中心、1批物流配送站),构建物流框架体系,将为合肥市阔步迈向区域性特大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手段创新 服务升级 
  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车票、高档次的车辆越来越多……“十一五”期间,合肥市道路运输行业通过推进信息化和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2009年1月起,合肥汽车站联网售票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市民可以就近选择任何一个客运站,购买到合肥市发往外省市及省内各地任意班次的汽车票。 
  2010年7月,全市(含三县)105个邮政网点开通联网售票系统,市民在家门口的邮政网点就能买到汽车票,合肥客运多元化售票时代就此开启。 
  下一步,合肥市还将开设银行、酒店宾馆、社区等代理售票点,完善客运票务信息查询和网上订票、售票系统,并提供语音电话售票、数字电视售票、自助售票等多元化售票模式,真正让旅客购票“方便到家”。 
  对旅客来说,买到车票就意味着“走得了”。而对运输管理部门来说,让旅客既“走得了”又“走得好”才是终极目标。 
  经常坐长途车的旅客会发现,这几年,合肥市的长途客运班线上,高档次、大型车辆越来越多;车辆的舒适性、快捷性、安全性和节能减排水平越来越高。 
  “十一五”以来,合肥市鼓励客运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计划、有步骤地清理挂靠经营的客运车辆,逐步实行公车公营或公司化经营,对一大批省际、市际和县际班线进行了公司化改造,客运车辆升级与更新速度加快。 
  截至2010年底,全市营业性客运车辆达到2900辆,总客位77662个,分别比“十五”末增加45.37%和52.61%。其中大型客车比例由“十五”末的14.35%上升至30.17%,车辆平均客位数由34.77个上升至41个,中高档客车比例由36.59%上升至58.71%。新技术在客运车辆中被广泛应用,安装GPS或行驶记录仪的车辆比例达到了70.89%,车辆百公里柴油油耗下降了24.56%。 
  多措并举 管理升级 
  “十一五”期间,合肥市公路运输车辆超限率由35.7%下降到4.6%(2009年底的数字),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路车辆超限超载给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运输市场秩序造成了极大危害。长期以来,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运输业户想方设法逃避管理和执法,超限超载现象屡禁不绝。 
  “十一五”以来,合肥市以源头治超为重点,对货运车辆生产(改装)企业、货源单位和运输企业进行严格监管,市县两级运管机构进驻重点货源单位实施重点监管,从源头上遏止超限超载行为。同时,公路部门牵头组织加强路面执法,对超限超载行为施以重拳。 
  在治超工作中,合肥市注重引进科技手段、发挥科技力量,引领治超工作进入科技治超阶段。 
  目前,合肥市初步形成3个固定治超检测站和1个流动治超检测点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治超网络,固定检测站实现检测、监控、数据处理实时传输,建立起全方位的科技治超系统。 
  合肥市还在全省率先建成路政管理监控中心,实现系统内数据共享,初步形成了科技治超、依法治超的长效机制。 
  当“十一五”在历史中定格,合肥的道路运输业交出了一份厚实的成绩单,在合肥跨越赶超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合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对道路运输业继续保持强劲的需求态势,合肥市交通运输业将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更高效以及更多元化的道路运输服务,为合肥打造区域性特大城市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