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11-18 7: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二五”时期,是天津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城市定位的关键时期。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商贸业与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沟通生产与消费、国际与国内市场的重要载体。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调整和振兴物流业发展,促进天津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天津市总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规划阐明了“十二五”时期天津市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重点任务、空间布局与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全市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纲领,是政府履行物流业管理、引导与监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天津物流业发展成就。   

    1.物流业规模和效益提高。“十一五”时期,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长20%。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798.0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7%,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8.8%;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8.4%,比“十五”末期下降0.6个百分点。   

    2.物流企业实力壮大。天津已经集聚了一批专业性或综合性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服务基础上,优势物流企业积极向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物流金融等领域拓展。截至2010年,物流企业达到2万多家,其中运输企业1.5万多家、货代企业0.4万家、仓储企业及其他企业近0.1万家;5A级物流企业2家;60多家中外船公司挂靠天津港,在天津机场执行航班的国内外航空公司达到32家。   

    3.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形成。天津港与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开辟了100余条集装箱航线,2010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08.6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4.13亿吨,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全球第五的世界大港;滨海国际机场通航66个城市,开辟116条航线,2010年完成货邮吞吐量20.25万吨;公路网承担北京、东北、西北、华北和华东方向的货物流转功能;铁路网通过京山、京沪、京九线津霸联络线、津蓟线、黄万线,形成通往北京、上海、秦皇岛、蓟县、黄骅的运输通道。大陆桥运输优势明显,开通了天津港至满洲里、阿拉山口、二连浩特的集装箱班列,天津成为中国境内唯一拥有3条通道的大陆桥东部起点。   

    4.物流园区围绕海港和空港形成集聚区。沿海港形成了天津港散货中心、天津港集装箱中心、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沿空港形成了空港国际物流园区、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滨海中储综合物流园区等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多种类型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获准设立,实现了海陆空重点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功能全覆盖。    

    5.物流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口岸环境显著改善,2007年开通的天津电子口岸与物流信息平台有效提升了通关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区域大通关合作取得明显进展,已建成北京朝阳、平谷,河北石家庄,山东德州,山西侯马等18座无水港。随着“先行先试”政策的全面实施,滨海新区积极探索离岸金融、船舶产业基金、船籍特别登记制度和汽车落地保税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天津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配套环境。   

    6.物流研发及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本地高校承担了多项全国以及天津市重大应用型物流研究项目,建立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物流研发与教育培训体系,为天津市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存在问题。   

    天津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传统物流服务多,国际化、高端化和多样化物流服务少。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传统行业增加值占物流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70%,与之相比,国际采购、国际分拨与配送、信息技术、物流金融等高附加值服务能力亟待加强。   

    二是综合类物流园区多,专业化物流园区少。多数物流园区的服务对象面向各种行业,服务特色不明显,一些领域、一些行业的专业化物流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与制造业联动的物流园区数量不足,未能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高端化物流功能。   

    三是口岸集疏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天津重载铁路路网通行能力不足,缺乏直通西部的铁路通道,通往腹地的“五定班列”密度偏低。天津港周边的交通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港口车辆和城市通行车辆混行严重,通道运输不畅和运能不足,不能适应港口发展需求。   

    (三)“十二五”天津物流业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世界物流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物流市场。全球物流发展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要求全球不同区域共同协调和运作,这为天津参与全球供应链分工与协作、建设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带来机遇和挑战。   

    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将重点解决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探索由内需拉动增长的新模式。国内物流市场需求趋于旺盛,物流需求由粗放型向精益型转变,物流企业呈现了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的趋势。同时,横滨、釜山、大连、青岛、曹妃甸、黄骅等国内外港口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形成了天津发展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外部竞争态势。   

    从本市看,“十二五”时期我市进入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天津城市定位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新化特征更加突出,工业步入功能提升和稳定增长阶段,现代服务业和农业加速发展,不仅对天津物流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拓展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全力构建完善的物流发展环境,积极搭建以第四方物流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建设“三位一体”国际型港航物流体系,着力打造“十大专业物流体系”,重点推动“五大重点物流领域”发展,实现物流产业链延伸和物流服务功能创新,形成以滨海新区为核心、以国际物流为特色、以多业联动为重点的精益高效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尽快实现率先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有效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并完善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外部环境。  

    ——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在大力培育物流市场需求、完善物流服务网络、不断扩大物流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延伸物流服务产业链、发展高端物流服务业态,不断提升物流业服务质量。  

    ——坚持统筹规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对现代物流业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力争在若干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实现物流业跨越发展,形成点面结合、层次分明、阶梯有序的物流业发展体系。  

    ——坚持立足天津与服务区域相结合。立足于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以高效精准、便捷安全的物流服务,支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商贸业发展,提升港口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天津作为物流中心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天津港保持在我国北方港口中的领先地位,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0万标准箱;航空货邮吞吐量保持高速增长,货邮吞吐量达到50万吨。  

    着力打造一批物流集聚区,建设一批物流重点项目;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层次高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5A级物流企业达到10家;吸引国内外知名航空公司、船公司、物流企业将物流核心业务落户天津,物流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国际化、专业化、特色化、信息化、低碳化的物流产业链基本形成。到2015年,将天津基本建成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三位一体”国际型港航物流体系,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为契机,依托滨海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以港航物流服务系统为核心,以大宗商品交易为主要平台,以金融及信息服务为保障,构建“交易+物流+金融及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国际型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区。  

    建设区域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优化整合现有交易市场,采用灵活多样的交易模式,加快建设工程机械、汽车、金属、煤炭、成品油、农产品、钢材、船舶等大型交易市场,扩大市场容量,通过大市场建设,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在东疆保税港区、天津港保税区和开发区等功能区,加快推动期货交割库建设,扩大交易品种,做大交割规模。争取设立全国性期货交易市场,带动物流金融、贸易结算、物流咨询服务等相关行业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国际性流通中转枢纽。  

    增强国际港航物流功能。优化整合港口资源,进一步提升航运功能、港口与码头服务功能、集疏运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加快促进东疆保税港区建设,联动发展综合保税区、海港物流区、空港物流区、出口加工区以及内陆无水港等,通过区域联动、功能联动、信息联动,尽快形成辐射、覆盖内陆腹地的保税物流网络。加大对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交易、航运咨询、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大力促进各类航运服务要素的集聚。积极引进全球物流百强企业和全国物流百强企业,建立总部型物流基地和运营中心。大力培育、扶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本土化综合物流集团,开展国际航运、物流信息、物流金融和全球供应链管理等综合性、高附加值业务,提升港航物流体系的国际化、专业化程度。  

    完善港航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在于家堡金融区和东疆保税港区设立物流金融服务中心,积极鼓励和吸引各类金融机构的总部和分支机构,开展涉及国际国内物流的投资、信托等金融服务,创新物流金融服务产品。鼓励金融企业服务网点进驻各类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为物流企业开展贴身式金融服务。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保险基金、产业基金等开展仓单质押、融通仓、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支持行业协会、业内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发债、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解决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问题。  

    搭建以第四方物流为主体的港航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并扶植若干第四方物流企业,积极开展第四方物流运营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实践创新,依托天津电子口岸和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港口、海关、检验检疫、航运、航空、铁路、物流等信息资源,整合物流企业与物流基地的信息资源,构建第四方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的有效对接,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智能配送、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跟踪反馈、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辐射中国北方的第四方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为物流服务与联动监管提供信息化支持,实现物流服务的网络化、智能化。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现代物流服务功能。  

    1.海港建设。  

    以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和港口货物集疏运通道为核心,推进集疏运设施建设,尽快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实施北港池集装箱码头C段、北港池滚装码头三期、北港池集装箱码头四期、南疆26#、27#专业化矿石码头、29#30万吨级原油泊位、南疆燃供2#基地、神华天津港煤码头二期、南疆中航油码头、南港工业区石化码头及散杂货码头项目、国际油轮码头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港口深水航道、南港工业区5万吨级航道及防波堤工程, 加快天津港30万吨级航道、临港经济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和临港经济区防波堤工程建设,提升国际航运业船舶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水平,增强腹地货物的吞吐能力,积极拓展港口的物流功能,提高港口运作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2.空港建设。  

    扩展和强化航空运输网络,提升国际与国内、干线与支线之间的对接程度。实施候机楼、跑道、停机坪、停车场(楼)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改建和扩建,加快推进滨海国际机场扩建二期工程建设;完善空港周边交通路网建设,形成机场、市区、港口以及通达周边地区的交通网络。积极争取民航总局的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第五航权的开放,吸引更多的中外航空企业落户天津机场,进一步扩展新的航线,增大航线航班密度,最大程度地完善干线航线网络。完善国际与国内、腹地与港口之间的衔接,提高国际国内中转物流能力。加快天津机场航空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改善机场货运设施条件,统筹规划与发展机场周边的仓储、物流、加工贸易等与货运枢纽相关的产业群体,推动航空货运企业由单一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构建中国北方最快捷的航空物流运作平台,努力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大型门户枢纽机场乃至东北亚航空储运、分拣分拨中心。  

    3.公路建设。  

    加快市内物流环线改造,升级市内快速路网,提高市内物流节点间的流通能力。加快建设京津高速公路北线、滨石公路和天津港南、北、中三大横向通道,推进实施天津港新跃进路与八号路立交工程、南疆南港中路、南疆南港东路、南疆中部立交桥、南疆港区公路二桥工程、南疆港区南部路桥和东疆港区新港九号路工程,加快实施南港高速公路直接进港。建设专用货运通道,形成客、货分流的专用运输网络体系,建立港口与腹地高速公路相衔接的集疏运网络。构筑天津高速公路网络,形成“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双核心,辐射三北腹地,沟通华东、华南,连接周边大中城市、交通枢纽,通达市域新城,覆盖中心镇、开发区”的公路体系,为形成市域内的“一小时市域快速圈”、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三小时都市经济圈”和服务环渤海及三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八小时腹地服务圈”提供保障。  

    4.铁路建设。  

    建设直通南疆港区的铁路通道,北疆港区形成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加快南港铁路建设,推进进港三线、天津新港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工程建设。争取铁道部等部门支持,推进天津直通西部的铁路大通道开发建设,加快实施津保铁路建设工程,打通滨海新区通往西北部的重要货运通道。  

    5.大陆桥建设。  

    充分利用陆桥上岸起点港的区位优势,积极拓展无水港网络,扩大与陆桥沿线省市和国家的经贸与物流合作。加强对陆桥运输的推动、协调与监督,大力推进天津至二连浩特、满洲里和阿拉山口三大陆桥通道建设,提高陆桥运输规模和效率。积极构建以伊尔库茨克—乌兰巴托—二连浩特—天津港铁路、公路大通道为轴线的经济合作走廊,畅通天津—蒙古—俄罗斯运输通道。  

    (三)打造十大专业物流体系,推进物流服务专业化与社会化。  

    促进物流业与钢铁、煤炭、石化、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十大优势产业的联动发展,拓展行业物流产业链的深度与广度,推进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与社会化。  

    1.构建钢铁行业专业化物流体系。  

    以钢铁聚集区建设为依托,遵循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统一规划、整合资源的原则,构建功能完备、服务快捷、信息通达的专业化钢铁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集分销、交易、金融、信息、会展等相关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新型钢铁物流产业链。通过钢铁物流服务的高效运作,推动钢铁产业向集约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使天津成为中国极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钢铁生产、交易及集散中心。  

    依托南港工业区、东丽区、北辰区、宁河县等钢铁产业聚集区,建设并培育集钢材交易、仓储、剪切加工、配送运输、物流金融、信息处理、保税物流、中转分拨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化钢铁物流园区(基地)和专业化物流配送加工中心,使钢铁物流产业向区域集群化方向发展。通过专业化、多元化服务,使钢铁物流园区及配送加工中心成为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积极推动大型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探索和实践现代化的钢铁行业电子商务模式,引导钢铁物流市场从传统单一的现货交易模式逐渐向综合物流服务模式转变,有效促进钢铁大物流的形成。  

    2.构建煤炭行业专业化物流体系。  

    依托天津南疆煤炭运输系统,通过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积极开发建设南港煤炭运输设施,构建货源结构合理、基础配套完善、集疏运便捷的专业化煤炭物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港口煤炭运输、煤炭交易优势,建立以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主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逐步将天津建设成为国际级煤炭定价中心、信息中心、贸易中心和资源分配中心。  

    重点构建以天津南港工业区为中心,以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堆场为补充,以其他煤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天津煤炭交易市场为服务节点的、功能完善的专业化煤炭物流体系,实现煤炭装卸、运输、流通加工、商贸等一体化服务,全面提高煤炭业配送效率。开发煤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高煤炭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煤炭电子交易市场的形成。优化煤炭集疏运通道,进一步加快推进天津港“北煤南移”战略实施步伐,促进天津港煤炭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3.构建石化行业专业化物流体系。  

    依托天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能量综合利用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按照“聚集化、联盟化、一体化”原则,构建我市石化行业专业化物流体系。  

    在大港、南港工业区重点建设与发展和国际趋势接轨的专用码头,建设国家原油和成品油储备基地、现代石化专用物流和仓储基地、专业化的石化配套物流园区,发挥其国家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功能,建设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库、中石化及中石油商业储备库、陶氏化学化学品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节点项目。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为入区企业提供最佳的原料及产品的仓储和运输服务,保证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稳定。  

    4.构建生物医药行业专业化物流体系。  

    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及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等项目建设为契机,按照“安全、高效、通达”的原则,积极构建“立足全国、面向全球”的现代生物医药行业物流服务体系,为各级医药机构、连锁零售企业提供规范、集约、高效、便捷的药品配送服务,为天津市打造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关键技术领航区提供重要保障。  

    依托开发区、滨海高新区、空港经济区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沿京津发展走廊在滨海高新区、南开区、北辰区、西青区等区域建设一批区域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的专业化配套物流园区,发挥产品研发、技术转化、生产制造、商业物流和展示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功能。积极与天津医药集团、天津天士力集团等大型医药集团合作,建设集基础物流配送功能及药品采购、医药分拨、废品处理等服务项目为一体的医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引入特殊温控的冷链运输模式,构建覆盖全市重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医药物流网络,在周边省份及邻近区域形成辐射效应。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第三方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建立跨区域的国际型生物医药物流交易及集散体系。开发基于物联网应用的冷链物流智能化项目,建立专业化的生物医药冷链物流公共平台,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带动生物医药产业优化升级和产业链整体发展。  

    5.构建装备制造行业专业化物流体系。  

    坚持以社会化物流服务降低成本,以专业化物流服务提升发展能级,以高效率的物流服务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以集约化的物流服务加速装备制造业联动发展为原则,积极构建并完善现代装备制造业物流体系,强化为大型产业基地、工业园区和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配套的物流服务能力和区域辐射能力,有效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与国际化水平提升,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奠定基础。  

    合理规划服务节点网络,有效促进装备制造业物流外包建设。在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北辰区重点建设天津滨海物流加工区、天津陆路港物流装备产业园等冶金类及重装类配套物流园区,支持物流企业全面融入装备制造产业供应链,推进与装备制造产业配套的专业化、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发展为供应链上下游关联产业服务的高端物流服务体系,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供采购、仓储、配送、运输、商贸等一体化物流及延伸服务,推动企业生产效率与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6.构建电子信息行业专业化物流体系。  

    依托“开发区东区、硅谷、智谷、光谷、滨海高新区”五大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的建设,按照“准时、精细、高效”的原则,构建系统性,创新性、具有个性化的电子信息行业高端物流服务体系。  

    合理布局物流网点,在开发区、西青区、南开区、津南区等区域,建设渤海湾世界商品电子交易中心、中国移动华北大区及天津公司物流中心等电子类配套物流园区。通过物流企业及其服务效能的集聚,增加高端物流服务的质量,构建“硅谷”型产业链。通过聚集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运行商,打造完善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使供应商、销售商和客户群体形成稳定的业务网络体系,保证原材料供货渠道与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实现原材料购入的准时和产品销售的高效。  

    7.构建建材行业专业化物流体系。  

    在华北城国际原料城、天津环渤海装饰城以及天津建材物流网建设的基础上,发挥天津在环渤海区域的中心枢纽地位,将天津建设成为服务环渤海、辐射东北亚的建材交易及集散中心。  

    重点建设并培育一批国内最具规模的专业化、现代化的建材物流配送中心和大型建材物流园区,提供完善的建材展示、加工、仓储、配送、交易等服务功能,加快环渤海国际家居商贸中心二期、天津唐官屯加工物流区等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建材供应商服务外包意识,促进建材领域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鼓励物流园区(基地)型、综合批发市场型、品牌专卖店型等多种建材物流模式的共同发展。重点推动服务本市、覆盖环渤海、辐射东北亚的建材物流网络建设。  

    8.构建汽车行业专业化物流体系。  

    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发挥物流龙头企业带动整合作用,吸引相关汽车物流企业集聚发展,打通采购、生产、营销、售后各生产环节,实现制造过程的物流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天津港在进出口汽车物流服务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进出口汽车及相关产业物流及延伸服务。  

    在开发区、保税区、西青区及蓟县建设汽车类配套物流园区,重点建设天津汽配物流配送中心、天津滨海国际汽车园等项目,为汽车研发制造、贸易销售、博览展示、检测维修等提供全流程的专业化、高精度物流服务。促进汽车领域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发展,为进出口汽车及零配件提供港口报验、仓储管理、运输工具、网点配送等港口服务,以及国际贸易代理、订舱配载、信用证开立、质押信贷金融服务等延伸服务。采用国际先进的堆场及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完善服务功能,建设中国北方最具竞争力的汽车物流服务基地。  

    9.构建航空航天行业专业化物流体系。  

    以“三机一箭一星一站”等重点航空航天项目落户临空产业区(航空城)为契机,加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精准度的航空航天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为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提供专业化的物流及延伸服务。  

    在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开发区西区和滨海高新区以及津南区和宁河县建设专业化的航空航天配套物流园区,构建为机体零部件、发动机整机及零部件制造、机载系统及设备制造等配套产业提供集采购、仓储、配送、运输、商贸、展示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天津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航空运输资源,将航空资源与航空城产业紧密联系,逐步增加和完善航空物流基地、货物集散、配送、流通加工、商品检验等功能,拓展航空物流产业链。  

    10.构建农产品专业化物流体系。  

    依托蓟县、宝坻区、北辰区、津南区、武清区、静海县、宁河县等区县,构建安全、便捷、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与供应链,增强集散辐射功能,实现全市农产品市场供应及时、绿色、保鲜和低运费。  

    规划以蓟县、宝坻区、北辰区、津南区、武清区、静海县、宁河县为重要节点,形成南北联动的农产品物流集聚带。结合以上各区县农业产业化进程,高起点建设一批专业化的集商检、包装、冷藏、初加工、深加工、运输、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建设京津国际农产品物流加工中心、天津翰吉斯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以及天津众品食业农牧加工基地等项目。鼓励农业加工企业、仓储业和运输公司等不同的独立组织进行联合,形成一批以管理和信息共享为基础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服务联合体。探索天津农产品物流发展新模式,积极推动流通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库存、需求、运输、到货等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  

    (四)完善五大重点物流领域,形成物流服务多样化与高质化。  

    重点推进并完善冷链、危险品、邮政、逆向、应急5大重点领域物流建设,大力提升公共物流服务的能力及效率,为社会需求提供多样化、高质化的物流服务。  

    1.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建设一批区域性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延伸冷链运输物流配送,实现冻品从出库到消费者的全程冷链无缝对接,提供京、津、唐地区1小时冷链配送,并在此基础上向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延伸。针对肉类、农产品、水产品、果蔬、花卉及医药等产品,构建覆盖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冷链,建立全程“无断链”的规模化、系统化冷链物流体系。依托水产集团冷藏加工物流基地和滨海新区中心渔港等建设项目,整合现有的水产品、畜产品、果蔬、花卉及医药等冻品基地,建设具有自动调节温度、智能化贮藏能力的大型区域性现代智能型冷库。加快冷链物流装备及技术升级,完善冷链物流监控追溯系统,加强温控设备及冷冻运输工具的自主研发与应用推广。打造一批具有雄厚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企业。  

    2.危险品物流体系建设。  

    科学制定危险品仓储布局规划,加大对不规范的危险品仓储设施的整合力度,建立和完善危险品物流网络系统,适应快速应急机制,降低运输风险。利用射频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物流技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等先进通信技术,加快提升危险品物流的跟踪监控和管理手段,整顿危险品物流服务市场,优化和整合天津市塘沽危险品运输场等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保障危险品物流的安全运行,为政府实施监管提供便利。  

    3.邮政物流体系建设。  

    加强邮政物流的渠道建设, 完善邮政基础设施,优化邮政枢纽布局。兴建天津西站、滨海新区两大邮政枢纽工程,与已有天津站邮政枢纽、第二邮政枢纽形成天津四大邮政处理中心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完善邮件各处理节点的配套改造,全面提升邮运网络的综合服务能力。推动邮政企业、快递企业采用先进科学技术,鼓励企业利用手持终端(PDA)、计算机电话集成(CTI)、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技术及设备,借助邮政信息平台、商务网络,实现邮政服务的自动化、实时化、精准化。鼓励、支持和引导快递服务企业打破行业界限,拓展经营思路,结合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加快进入先进制造业供应链服务领域,推进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在提供“限时达”、“当日达”、“次晨达”等物流基本服务产品的同时,推广实施短期仓储、代包装、代收费等系列增值服务,实现物流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实现物流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物流服务。建设快递物流专业园区,引导大型快递物流企业投资建设具有相当规模的快递物流专业园区,吸引快递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落户园区,着力形成环渤海地区快递集散中心。发展农村邮政物流服务,搭建村级邮政公共服务平台,推广“连锁分销+配送到户+科技支撑”农村物流的综合服务新模式,着力打造“送农资消费品下乡,引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邮政物流体系。  

    4.逆向物流体系建设。  

    以子牙环保产业园为核心,构建利于废旧电子信息产品、报废汽车、橡塑加工、废弃机电产品精深加工与再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的逆向物流体系。在钢铁、建材、汽车、家电等重点行业,制定逆向物流规划,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清洁闭环经济流动模式,从源头削减和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制定相关政策及措施,确立企业在废弃物产生方面的源头作用,明确逆向物流的责任主体,建立循环物流系统激励机制。积极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融资、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逆向物流企业的发展,推动第三方物流公司介入逆向物流领域,为逆向物流服务需求者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逆向物流服务。  

    5.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构建应急物流组织指挥体系,形成集中领导、分级响应的纵向指挥调度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沟通协调体系。建立若干个应急物流中心,探索“军地物流一体化”的应急物流模式。从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入手,建立多层次的政府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发挥天津作为华北物流中心城市和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五)构建多级互通信息网络,增进物流服务精准化与智能化。  

    分步骤、分区域、分层次建设物流信息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化体系,全面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及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建立服务于环渤海及三北区域的国际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拓展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条码技术(BC)、射频技术(RFID)、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快速响应(QR)、企业资源计划(ERP)、订货系统(EOS)及数据仓库技术(DW)等物流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软件,实现物流作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物流管理的专业化和高效化,全面提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及服务效能。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区域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实现物流货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通过平台整合和互通互联,逐步构建跨区域的物联网体系。  

    加快物流园区信息化体系建设。鼓励物流园区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园区内部的业务流程,向入驻企业提供物流信息发布、物流信息查询、服务信息查询、电子商务、安全认证、软件租赁等信息化服务,提升园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鼓励物流园区通过与入驻企业信息系统互连或其他数据采集方式,收集入驻企业的物流业务信息,逐步实现企业物流业务信息向园区物流信息系统上传,为物流信息资源的集中和整合创造条件。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系统与各级物流信息平台之间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融合互通。  

    加快行业物流专业化信息平台建设。通过行业协会的组织与引导,积极整合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及骨干企业作用,加快建设钢铁、煤炭、石化、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等专业化物流信息平台,为行业提供全程供应链物流服务支撑。加强与环渤海及周边省市地区的沟通与合作,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将各专业化物流信息平台进一步拓展延伸,构建跨省区域统一框架与标准的货物运输物流信息平台。  

    加快物流公共信息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加快网络化、智能化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客户、承运商、政府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平台的互通互联。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天津市交通道路信息通讯系统,实现与天津港、天津机场航空物流园区、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及其各区县专业物流园区的联网运作,实现天津市物流信息跟踪、调度、应急反应等智能化服务,实现社会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快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建设,提高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传输和处理。  


 四、空间布局   

    (一)空间布局原则。  

    坚持物流空间布局与发展战略同步并进;坚持物流资源的存量整合与增量优化;坚持用地的节约集约与可持续利用;坚持物流业与主导产业的联动发展;坚持物流规划的前瞻性与创新性。  

    (二)总体空间布局。  

    “十二五”时期,天津现代物流业将形成“两带三区双环”的空间发展格局。  

    两带:是指以天津港为原点,构建沿海岸线形成的沿海物流发展带以及沿京津走廊形成的京津物流发展带。  

    三区:是指位于宝坻区、蓟县形成的服务于新型生态农业及现代商贸的北部物流聚集区;位于津南区、西青区形成的服务于新型工业产业及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的南部物流聚集区;位于静海县、西青区形成服务于钢铁、冶金、建材及现代商贸的西部物流聚集区。  

    双环:是指以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依托,在双城区周边构建支持城市生产、生活、商贸的市域物流配送环。   

    “两带三区双环”的物流空间规划布局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两带三区双环”的物流空间布局 
  (三)空间布局规划重点。  

    1.沿海物流发展带。  

    以天津港为原点,以沿海产业带为延展方向,建设一批口岸型国际物流基地、沿海产业型物流园区,以及功能互补的物流服务网点,形成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和网点相互依托、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重要节点项目如图2所示。  

图2 沿海物流发展带的物流重点规划项目布局示意图 
    2.京津物流发展带。  

    以天津港为原点,以京津唐产业带为延展方向,依托航空航天、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批大型产业物流基地、若干个物流中心,形成集聚发展、连通快捷、服务产业的物流产业带。重要节点项目如图3所示。  

图3 京津物流发展带的物流重点规划项目布局示意图 
    3.北部物流聚集区。  

    位于宝坻区、蓟县形成的服务于新型生态农业以及现代商贸的物流聚集区。重要节点项目如图4所示。  

图4 三大物流聚集区的物流重点规划项目布局示意图 
    4.南部物流聚集区。  

    位于津南区、西青区形成的服务于新型工业产业及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联动效应的物流发展聚集区。重要节点项目如图4所示。  

    5.西部物流聚集区。  

    位于西青区、静海县形成的服务于钢铁、冶金、建材及现代商贸的物流发展聚集区。重要节点项目如图4所示。  

    6. 双城区物流配送环。  

    以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依托,在双城区周边构建支持城市生产、生活、商贸的市域物流配送环。重要节点项目如图5所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在天津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工作组的基础上,建立天津市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教委、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等相关单位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集中研究解决天津市物流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和项目的建设;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解决体制和政策障碍,形成协调高效的物流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订切合我市实际的政策措施,推进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强行业管理。 

    完善行业协会职能,重点围绕建设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解决好市场规范与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建立全国首个物流信用监管试点城市。制定我市物流业的征信和信用等级评价规则,开展试点工作,选择部分企业作为典型代表,率先推行物流信用相关规则、制度。 

    加强对运输、货代、船代等物流企业的管理和规范,完善对交通安全、物流业服务质量的监管机制。 

    坚决打破行业垄断,依法消除阻碍或限制跨地区、跨行业物流服务的行为。降低过路过桥收费,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规范管理超载、超限、违章运输、偷漏税费等现象,解决乱收费、高收费和服务态度差等问题。 

    (三)完善物流业发展政策。 

    针对物流业规划用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支持将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用于发展物流业。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梳理一批重点物流企业,扩大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的范围。根据天津物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专项投资管理办法》要求,梳理一批重点物流项目,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引导银行资金、民间资本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租赁等方式,对物流重点项目予以支持。设立市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物流配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大宗农产品物流项目给予引导性的补贴或贷款贴息支持。利用全国首家产业投资基金在天津试点的机会,申请设立物流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 

    (四)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加大对本市第三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和资产重组,培育形成若干家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国际竞争力强、服务水平高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塑造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品牌效应,为天津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增强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中小物流企业的调整和扶持力度,加强企业间的联盟合作,鼓励中小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创新,提高企业专业化服务的水平。 

    (五)推动以物流业为主导的多业联动。 

    进一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方法,鼓励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的社会化,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商贸企业互动发展。 

    在生产制造领域,鼓励生产制造企业特别是大型制造企业改造物流流程,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技术与方法,通过联盟、外包等形式实现制造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和回收物流的一体化运作;积极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延伸物流产业链,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的过程管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等高端物流服务。 

    在商贸流通领域,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流通企业向现代经营方式转变,带动物流需求量和需求水平的提高;引导商贸物流企业在网络组织、经营业态、管理理念等方面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村配送中心和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统一配送。 

    (六)继续推进物流领域对外开放。 

    引入多元化投资和竞争的主体,推进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业务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大力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对码头、物流园区和信息平台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实施“引进来”政策,积极吸引多家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入驻,参与天津物流市场经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投资建设境外物流设施和国外物流市场的经营,拓展国际物流渠道。进一步加快开发建设东疆保税港区,在税收、财政、投资等方面制定更优惠、更具创新性的政策,充分发挥其在天津国际物流系统中的先导和示范作用。 

    (七)完善物流人才引进与教育培训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机制。推进大中专院校物流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物流教育体系。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建立国际化、高层次的供应链与国际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基地。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大型知名物流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建立物流实验基地和物流人才孵化平台。完善物流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认证体系,将物流职业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结合起来。 

    积极引进高级人才,形成国际物流研发中心。整合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力量,鼓励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制定鼓励第四方物流企业和咨询公司业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吸引高端航运与物流人才来津发展的政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