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网发展基础创新轮廓日渐清晰

2011-11-17 11:2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11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在无锡圆满结束。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之父”的刘韵洁院士认为,现今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很美好,但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最主要的是,必须解决科技民生和社会进步当中面临的挑战。

  中国政府引导的将物联网改变世界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宏伟目标,引发了不小的质疑。毕竟,创新并非政府一厢情愿的事情,更不能够突发奇想、凭空而造。揭开中国令人瞩目的数据(比如专利申报数据)表象,真正的创新常常比人们看到的要少。

  尽管如此,物联网的质疑和嘲讽还是有区别的。2011年10月20日,在参加为期2天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及同期的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之后,深刻体会到忽视或者漠视中国的创新雄心其实是个错误。与以往不同的这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与会的70%以上是专业观众,还有许多行内媒体参与,基本上都是行内的专业人士。观众来自全国26个省区和直辖市,他们中间有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研究院等知名机构。同时,还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科研人员,有著名跨国公司的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物联网产业的民营企业高层,诸多创投金融机构。总体来讲,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技术创新转化的成果和新商机。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产业的不断推进,对于多方面呈现的专业性质群体来讲,产业已经到了返观内心,恢复本真的阶段。在跟随博览会参观小组对无锡传感网产业园区进行采访时发现,以太湖美景而闻名于世的无锡,传感产业已经成为无锡另一张崭新靓丽的名片。这个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以传感网创新园、产业园、信息服务园、大学科技园和传感网应用展示中心(感知中国博览园)为重点的“四园一中心”核心功能区,已经建满了展示厅、制造设施和实验室,新建研究设施和1个新总部,园区的领域研究项目,及著名物联网学科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已变得相当丰满。加上分布在二区规模已经相当的物联网研究机构和其他投资公司,通过引进和联合,已经孵化多家创新产业企业,成为中小企业孵化聚集区。不难看出,即便在新的物联网技术设施上线之前,基础技术研究已经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和攻关。

  企业在不断的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政府希望物联网发展是能够让应用示范和标准制定同步进行和完善的,专家说,两三年之后,政府前期将更多的投入资金推动很多地方和企业的应用示范项目,希望这些应用示范不是成为杂散的东西,而是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而正是这种模式就需要国家在应用领域和标准尽快做出相应的导向,这也是目前国家在应用示范和标准层面相关总的思考。

  既然有这种愿景与发展势头,为何还要吸纳诸多国外研发企业集群在无锡?ISO/IEC JTC1国际标准中国技术专家沈杰说,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在企业客户所在的地方进行研发,靠近客户这种方式可获取行业市场情报,对企业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一个重要途径。借助政府的明确支持,以相对成熟的产业集群为路径,无锡作为全中国重要的研发地区,切实加大了国外企业的资本投入。资产注入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也实现了外延式增长,实现强劲的经济增长,故此,EMC、西门子、松下、唐纳森等公司都将无锡作为开展针对性研发服务的核心地位。

  说到这里,我们将话题回到知识产权保护上,尽管这次大会详细阐述了标准和应用结合是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但在标准化上还是不甚清晰,唯一可以看到的是在开展应用标准体系建设,推动相关企业联盟产品标准等方面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国家基础标准工作较去年逐渐清晰化,而细节尚未透明化。从诸位专家的话意里得知,政府支持创新的基础标准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悲观。

  技术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在第二届物联网大会的主题上,不只是体现在创新产品应用方面,这或许能说明跨国企业技术创新集群在中国的研发工作具有明显的期望。与之对应的资本投入,也是产业政策十分明确的领域。换言之,任何一次技术标准的申请和制定,都会形成新一轮技术的创新和资本的介入机会,因为,基于国内物联网基础标准已成立三个组织:一个是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另一个是RFID标准工作组,还有一个中国通信标准协会(CCSA)组织。整个国际标准进展情况和国内相关组织的标准情况比较接近,在物联网方面我们国家的标准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机会。

  大部分专家表示,产业形态也决定着国家在技术话语权上的举重,在前两次浪潮中我们国家起步较晚,一直处于追赶状态,但在物联网研究和建设方面,我国还是具有同步优势,并做到了部分领先。这些话并不是自我慰藉,而是我们今天一直保持着基本的清醒,已经跟进并迎头赶上,正是对中国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一个验证,也是对全球物联网大势的一个应答,更不足处于创新尴尬的地位。

  在结束这次大会参观时,标准组一位专家告诉我,尽管国家在技术标准上面临挑战,但在战略上正在稳步发展,我们不缺基础技术,关键是传统技术的创新突破,随着中国物联网扶持政策密集出台,中国的新兴产业发展提升更多的体现在产品创新、制作技巧和资金投入上,借助这些有效的市场基础,感知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具有基本规模和素养的物联网共享队伍。

  中国物联网创新发展轮廓日渐清晰,放开市场资源、推动产业化,能够“颗粒归仓”的增值潜力,将推动一个创新中心的城市变身为令人向往的创新枢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