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甬舟三地“领跑”浙江服务业发展

2011-11-16 16:1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日,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统计局对2010年全省11个设区市的服务业发展规模、结构、效益和增长4个方面进行了测算比较,并发布了《2010年浙江省设区市服务业发展评价报告》。导报记者从中留意到,过去的一年,有8个设区市的服务业综合指数都超过了80。 
  杭甬舟三地领跑 
  根据评价报告,2010年11个设区市按服务业综合指数排序,从高到低分别是杭州、宁波、舟山、绍兴、嘉兴、金华、湖州、温州、台州、衢州和丽水。其中,杭州综合指数在95以上,稳居全省领先水平;宁波和舟山在85以上,服务业发展处于全省中上水平;绍兴、嘉兴、金华、湖州、温州等5市服务业综合指数在80~85之间;台州、衢州、丽水3市综合指数低于80。与2009年比较,杭州、舟山、金华和衢州4市的服务业综合指数均高于上年水平。 
  这其中,杭州一直是浙江服务业发展的领头羊。导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杭州利用经济、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取得了明显的成绩。2010年,服务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8.7%,连续4年超过工业。 
  根据杭州市发改委的数据,过去一年杭州市人均生产总值已达13000美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2万美元,正处于中等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跨越的历史性阶段。此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对于杭州市实现经济跨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杭州特别将服务业提到了战略高度,早在2008年就提出要优先发展服务业。去年11月,杭州又成功获批国内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为发展的另一契机。而在已经到来的“十二五”,杭州也早已经设定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到2015年,服务经济将成为杭州首位经济,并且,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和信息软件等四大产业的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三分之二。 
  紧随杭州之后,宁波、舟山的服务业综合指标也达到了85以上,这与其海洋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亭就曾表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亮点之一就是海洋服务业,特别是港航物流服务业的发展。而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性支撑和动力,也在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与体系健全。 
  服务业转型轨迹 
  时至今日,如果把制造业比作是经济发展的地基,那么对处于发展新阶段的浙江,服务业就好比是地基之上层层叠叠的楼宇,有着无可限量的自我延伸空间。 
  早在2008年9月,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就提出,将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积极推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建立浙江现代产业体系。 
  一个月后,《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进一步提出,到2012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5%,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这是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以来,浙江公布的第一份产业发展纲要。 
  同样在10月份,浙江省委省政府高调举行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并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释出包括三大部分16条具体政策的 “大礼包”。 
  决心的贯彻一直延续到2010年。 
  2010年2月,浙江省获得国务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明确提出将发展服务业和提升制造业水平紧密结合,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同年8月,浙江省政府提出重点创建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技创业园等九类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12年创建100家左右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然而,浙江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仍旧持续过低。公开数据显示,浙江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第三产业的占比要达到45%,但2010年仅为43.1%。对此,有专家认为目前浙江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观念模糊、人才匮乏等不少制约。 
  “浙江发展服务业有个关键的制约因素,即人们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还不到位,大多数人把服务业仅仅看成是一种生活性的、消费性的产业,尤其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还不足。”浙江树人大学执行校长郑吉昌认为。 
  另外,服务内部化倾向严重也是一个问题。 
  “比如,目前大量的物流企业仍然只是运输企业,真正基于信息技术、供应链整合的现代物流企业还没有产生,很多企业都是服务内部化,这大大制约了服务业发展。”对此他认为,应将服务环节从中剥离出来,使其走向专业化和产业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