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553 交通体系建设渝东北交通枢纽

2011-11-14 22:4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目前,开县正在大力实施“147”战略,奋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强县,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交通基础条件作支撑。过去五年“夯实基础”,未来五年“上档升级”,开县正在着力打造“1553”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渝东北交通枢纽。日前,本刊记者与开县交通局局长盛勇进行了访谈。 
  “十一五”夯实基础,交通长足发展,公路里程全市第一 
  《重庆交通》:开县作为渝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渝东北交通枢纽,是其交通发展的历史使命。为此,“十一五”时间,开县交通坚持科学发展,大力“夯实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效。请你简要介绍过去五年开县交通发展的成就。 
  盛勇:“十一五”期间,开县紧紧围绕“建设大通道、连接主干线、形成新网络、畅通乡镇村”的交通综合工作目标,全面加快交通建设步伐,大力繁荣交通运输,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龙头、省道干线为支撑、农村公路为依托、以公路客运站和水运码头为结点的综合运输网络。“十一五”时期是开县交通发展速度最好、变化最大、亮点最多的五年。 
  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十一五”期间,万开高速公路(开县境内18 公里)建成通车,实现开县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同时开达高速公路顺利开工;累计投入15.63 亿元,完成省道改造347.2 公里、通村通畅工程783 公里、通村通达1270 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8806 公里,居全市第一。至2010 年底,原102 个老乡公路通达率100%、通畅率达97.5%,现40 个镇乡街道通畅率达100% 、通客车率100% ;443 个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通畅率达45%,通客车率达37%。 
  公路运输日趋便捷。至2010 年底,全县共有等级客运站12 个,共开辟客运班线96 条,发展客车816 辆,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的“外畅内达”客运网络。 
  水路运输逐步复兴。得三峡工程蓄水之利,开县境内航道通行条件极大改善,在150—168 米水位条件下,3000 吨级船舶可通往白家溪,155—175 米水位条件下,3000 吨级船舶可抵达渠口码头。近年来,开县港口货运量、货物吞吐量成倍增长,2010 年底分别达到65 万吨和110 万吨。 
  尽管如此,开县交通落后的面貌还是没有根本性改变,主要表现在“四个偏低”,即交通密度偏低,道路等级偏低,公路环通率低,供给能力低。交通运输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硬约束”。 
  打造“1553”交通体系,“十二五”基本建成渝东北交通枢纽 
  《重庆交通》:打造“1553”交通体系,基本建成渝东北交通枢纽,是开县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目标。请你重点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盛勇:按照开县“147”战略,“十二五”是实施“整体转型、提速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十二五”开县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开县作为渝东北次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协调各种运输方式,打造“1553”交通体系,实现交通设施网络化、运输方式衔接紧密化、运输服务高效化、体制机制顺畅化、安全保障可靠化,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打造开县“1553”交通体系,具体内容是: 
  构建一个运转高效、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整合优化运输方式,从本质上构建一个紧凑型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通道—枢纽—网络”均衡发展,切实保障运输效率的提高和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方便、快捷、可靠的五大对外通道:逐步形成开县—重庆—成都、开县—宜昌—长三角、开县—安康—西安、开县—达州—兰州—欧亚陆桥四大陆路对外通道以及经小江出云阳通江达海通道,以运输特性为依据完善通道内路径方式配置,实现开县至周边区县中心城区一小时内通达,至国内主要经济区12 小时内通达,开县中心城镇在30 分钟内与对外通道实现运输衔接,促进开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优化高效的五大运输节点:依托开县客运中心,建设云枫综合性客运枢纽;依托开万高速、开城高速及赵家客运站,建设赵家换乘枢纽;依托开城公路白鹤出口及白鹤客运站,建设白鹤换乘枢纽;依托小江航道,建设白家溪物流枢纽;依托开达高速,建设镇安歇马物流枢纽等五大运输节点,形成综合客运、旅客换乘、货物换乘、物流园区协调配套的运输物流系统。 
  完善三级层次公路集疏运体系:全面梳理开县公路网络,形成出口骨架、域内联网、完善加密三级层次,构建以公路为主要方式的集疏运体系,提高对外以及县域内部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可达性。 
  《重庆交通》:“十二五”期间,开县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指标主要有哪些? 
  盛勇:“十二五”期间,开县将开工建设121 公里高速公路、646 公里普通干线公路、3892 公里农村公路以及10 个乡镇客运站、250 个招呼站、5 个货运站、两个公路治超站、4 个水运作业区的建设任务,同时需开工建设西渝高铁,总投资约222 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共需建设资金181 亿元,水路建设共需建设资金8.58 亿元。 
  至2015 年,开县基本形成以“二环十射四联”为骨架的公路网络,三级公路覆盖90%以上乡镇,形成以小江、浦里河、东河为干流,以白家溪、渠口、厚坝、赵家、汉丰等“一客四货”作业区为主要构成的“三江五港”水运总体布局。基本建成渝东北交通枢纽和渝川陕鄂边区商贸物资集散地,域内实现“30 分钟城区、2 小时县域”,对外实现“30 分钟万州、2 小时渝东北、3 小时都市区、4小时成都、5 小时西安”,初步形成以现代物流为主要支撑的渝东北经济增长极。至2020 年,开县全面建成渝东北综合交通枢纽和渝川陕鄂边区商贸物流集散地,形成以现代物流为主要支撑的渝东北经济增长极。 
  实施“532”交通畅通工程,提速开县交通发展 
  《重庆交通》:打造开县“1553”交通体系,“532”交通畅通工程是其重要载体。那么,“532”交通畅通工程的重点有哪些? 
  盛勇:按照开县“532”交通畅通工程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县交通发展,既要水陆并举开辟“五大出境快速通道”,使开县与全国高效链接,又要注重城乡统筹和改善民生,实施“三类城市景观通道”和“两类乡村公路”,使全民人民群众共享交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未来五年,开县将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尽快打通对外快速通道。建成开达高速公路,启动开城高速公路,开县城区外部将形成五条高速公路,分别是开县—达州、开县—巫溪、开县—梁平、重庆—安康高速公路以及衔接开县—达州高速公路和重庆—安康高速公路形成高速公路环线的绕城高速公路北段,打通开县北上南下、东进西融的大通道。2015 年、2020 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57 公里、198 公里。 
  积极争取省道升级国道,实现境内国道路网纵横。着手对境内S102 渝巫路、S202 城黔路、S303 开綦路、S303 开利路等4 条省道进行大修整治和局部升级改造,并争取将其升级为国道,让开县成为国家级公路网的重要节点,提升开县的区域性交通地位。 
  升级改造乡镇直达干线,二级公路覆盖全县镇乡。认真解读国家政策,准确把握市交委支持的方向,积极争取升级改造乡镇干线公路300 公里,让境内40个镇乡街道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加快实施通达通畅工程,行政村通畅率达到85%。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发展,“十二五”拟新增农村公路103 公里,改造农村公路3890 公里,使全县75%的社通公路,85%的行政村公路通畅。 
  及时疏浚整治小江航道,打造通江达海快速通道。积极争取市交委对小江航道进行疏浚整治,将境内航道提升到Ⅲ至Ⅴ级标准,同时高端规划建设开州港,依托开达、开城高速公路和渝巫路、城黔路,吸纳周边物流,就近构筑西北地区物流通江达海的快捷平台。 
  优化配置城乡公共运力,100%镇乡80%村通达客车。到2015 年,力争城区公交运力达150 辆,出租车运力达到300 辆,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2 标台;形成45条农村客运主干线与22 条区域经营线路衔接的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新增发展农村客车200 辆,使全县客运班车总数达到1200 辆,实现100% 的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通达客车。 
  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改善交通经济运行质量。立足开县、辐射渝东北、面向全重庆,科学布局功能齐备、运作顺畅的物流节点,发挥开县对周边临近地区的集聚辐射能力,将开县建设为渝东北地区现代物流基地,实现全社会物流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15%,运输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比重下降到30%以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