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咏中努力构建西部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

2011-1-11 13:4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大道出陇连四周,瞬时山河眼底收。 
  五年寒暑承众望,巨龙飞舞壮神州。 
  漫步甘肃大地,俯瞰陇原山川,高速公路直通南北,纵贯东西,宛如舒展有力的筋脉,让城乡连成一体,让甘肃走向世界;县乡道路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就像一条条织锦的彩带,使农民走出大山,使贫穷不再肆虐。 
  过去的五年,是甘肃交通值得自豪和回味的五年,是科学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的五年。 
  五年中,我们实施了甘肃交通史上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建设东部大会战,建成了甘肃第一条集生态、环保、科技为一体的宝天高速公路,打通了单洞掘进长度位居亚洲第二的特长公路隧道;五年中,农村公路以平均每年6000多公里的速度递增;五年中,急、难、险、重的经历考验和锻炼了甘肃交通人,我们完成了国内公路运输史上规模最大、人员最集中、路线最长的受灾师生大转运…… 
  可以说,这五年,我省的交通运输事业已今非昔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是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史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交通基本形成了以推进构建和谐交通、建设资源节约型交通为主线的综合运输体系,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开发通道的高等级化全面实现,省域高速公路网骨架迅速构建,国省干线公路等级全面提高,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交通运输保障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多措并举成就“十一五”辉煌 
  “十一五”期间,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4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93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再创历史新高,为扩大内需、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发挥了强大的支撑作用。在建和建成高速公路突破3000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 
  “十一五”是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交通运输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提出的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和省委“四抓三支撑”以及“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汶川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不利影响,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全省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进展良好,交通运输不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而且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4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93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再创历史新高,为扩大内需、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发挥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五年来,高速公路完成投资400多亿元,新增高速公路接近1000公里,全省在建和建成高速公路突破3000公里,通车里程达到2047公里。国省干线公路网等级大幅提升。五年来,全省共完成干线路网改造工程4800多公里,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1.9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接近8000公里。全面启动了我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省县所在地通二级公路的工程。 
  五年建成国家级、省级公路运输枢纽项目19个,乡镇汽车站700多个、行政村停靠站(亭)5000多个,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兰州、白银、临夏、陇南等重点港口的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内河通航里程达到900多公里。完成了对天水军民合用机场和嘉峪关机场航站区的改扩建,启动了张掖军民合用机场、庆阳机场和兰州中川机场的改扩建工程,新开工建设金昌、夏河2个支线机场。按照中央“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全力开展工作,全面完成陇南国省干线汶川地震灾后重建12个项目1128公里的建设任务,为灾区经济恢复、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农村交通运输基础条件显著改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省、市各级交通部门紧紧围绕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部署,以实施“十一五”农村公路部省联建协议为重点,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加大资金筹措和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督促检查和技术培训,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程度明显提高。截至201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2万多公里,全面实现了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一五”95%以上的乡镇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的目标。 
  公路养护部门围绕建、管、养并重的方针,坚持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养护协调发展,全省公路路况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五年共投入养护资金约23亿元,完成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维修工程3000多公里,加固改造干线公路危旧桥梁600多座,农村公路危旧桥梁200多座。与此同时,公路运营管理部门着力提高等级公路运营服务水平,秉持以人为本和安全运输理念,五年中,共投入资金4亿多元,对全省高等级公路计重收费、服务区、信息化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改造,完成了全省高速公路路线命名编号调整及标志更换工作,建成劝返站15个。 
  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条件显著改善。五年来,各级运输管理部门深入落实“提速中部”战略,运输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保证人民群众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安全的原则,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水平。中级以上班线客车和重型货车比例分别比“十五”末提高34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快速客运、旅游客运、现代物流等优势运输业务,组建了甘肃交运旅游运输公司,建立了集维修和汽配为一体的维修市场、集教学和考试为一体的驾培市场。加强运输组织协调,保证了电煤、原油、粮食等国家重点物资和鲜活农产品的运输,“春运”及节假日旅客运输工作保持了安全有序。大力整顿和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开展了客运班线、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出租车客运市场、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公路水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持了良性发展态势。民用运力动员征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应急保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局良好,交通综合发展水平平稳提升。坚持“陆水空并举、建管运并重”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各种运输方式在规划上得到衔接,交通运输一体化有序发展。以甘肃省机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为契机,全面履行机场建设管理职能,机场建设步伐全面加快,与海航集团、西部机场集团初步达成了加快甘肃民航发展的共识。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航运开发稳步推进,黄河九省(区)航运部门签订的黄河航运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甘宁蒙三省(区)黄河航运开发备忘录得以认真落实,黄河上游航运开发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开通跨省班线357条,延伸至全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我省道路运输业形成了东联西拓、南联北展的开放格局。积极开展运邮合作试点,整合村镇运输站场与邮政资源,促进了农村物流业发展。加快国防交通战备建设,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和保障部队军事行动中,锻炼提高了专业保障队伍的应急保障能力,战备物资储备管理有新的改善,交通战备应急指挥中心和交通战备训练基地试点建设有序推进,省国防交通协会正式组建并顺利开展工作,交通战备工作全面推进。 
  同时,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成效显著,交通应急抢险能力在抗击特大自然灾害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推进,科学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和谐交通深入发展。 
  巨大变化的宝贵经验 
  坚持以科学发展作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根本,坚持以“三个服务”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落脚点,坚持以改革创新作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动力,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关键,坚持以党的建设作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保证,是五年来交通运输工作办成大事、办好实事、办妥难事的宝贵经验 
  回顾过去五年的交通运输工作,甘肃交通不但在积极推进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作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根本。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交通运输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交通运输发展,注重统筹兼顾,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交通运输又快又好地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以“三个服务”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落脚点。加快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行业的转变,不断拓展交通运输服务领域,努力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第三,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作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交通运输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消除制约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为交通运输事业注入发展活力,提供强大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关键。坚持不懈地推进人才工程,加强干部职工培养、教育和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系统职工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为交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五,必须坚持以党的建设作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保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深入推进行业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五年来,我们深深感到,我省交通运输工作不但办成了一批大事、办好了一批实事、办妥了一批难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交通运输发展带给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而且甘肃交通运输自身也实现了新的跨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结果。 
  科学描绘“十二五”蓝图 
  准确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甘肃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的历史机遇,立足省情,科学谋划,强力推进交通“十二五”发展战略,不断开创交通运输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也是甘肃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我省交通发展要站在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局和着眼点上去谋划,担当重任。真可谓:时移势变,因势定策,运筹交通发展之道,同心共济。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深刻指出: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战略机遇期。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在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总目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加深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认识,加深对转变发展方式紧迫性的认识,对于谋划和推进“十二五”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机遇。一是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的快速上升期,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将持续增强。二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办29号文件的全面落实,国家支持藏区和区域性经济圈加快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都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置于基础性、先导性的位置,为交通运输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三是国家把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这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拓展了新的领域。四是我省交通运输经过这些年的连续快速发展,量的扩大与质的提升同步推进,交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实力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五是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发展交通运输的愿望十分迫切,积极性仍然很高,社会各界共建交通、支持交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六是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队伍的加强和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为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是交通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要备加珍惜,决不可失之交臂。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今后一段时间,我省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复杂而艰巨。 
  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交通运输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用好有利条件,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定发展的决心,通过发展来解决交通运输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发展的步伐,争当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转变发展的方式,积极建设新型的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业;共享发展的成果,不断推进交通运输服务的均等化。总之,要立足省情,科学谋划,化挑战为动力,不断开创交通运输工作新局面。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陆水空并举、建管运并重”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中心辐射、东西推进、区域带动、全面提升”的发展战略,以调整结构为切入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增强交通运输的服务保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改革创新活力,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保障。 
  落实这一思想,关键是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心辐射、东西推进、区域带动、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发展的核心战略。中心辐射,就是加快建设兰州综合运输枢纽,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中心作用。同时,以兰州综合运输枢纽为核心,积极构建延伸辐射全省各市州及主要经济区、对外呈放射状的集束型交通辐射网络。东西推进,就是以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为重点,加密东南部路网,形成网格状的快捷交通运输网络,推进以平(凉)庆(阳)经济区为中心,辐射天水、陇南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承接全国经济的梯度转移。畅通西部路网,以连霍高速公路为主干,南北向通道为支脉,形成树枝状的快捷交通运输网络,推进以酒(泉)嘉(峪关)经济区为中心,辐射张掖、金(昌)武(威)经济区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建设。区域带动,就是积极构建兰州—白银—定西—临夏、平凉—庆阳、酒泉—嘉峪关、天水—陇南、金昌—张掖—武威和甘南“六大”交通运输发展区域。并围绕兰州、平凉、酒嘉、天水、张掖等五个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和合作运输枢纽建设,积极打造内畅外联、衔接顺畅的若干1—2小时交通圈,支撑并带动区域发展。全面提升,就是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建设高速公路主通道,积极衔接铁路大动脉,充分挖掘内河水运和民航发展潜力,积极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型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同时,把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调整运输结构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着力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适应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实现“市市(州)通高速、大部分市州有机场、乡乡通油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00公里以上,省会兰州与各市(州)政府驻地全部以高速公路连通,所有县(市、区)政府驻地与市州政府驻地通二级以上公路,所有乡镇和大部分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油路,全省大部分市州有机场。 
  展望“十二五”,届时甘肃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将显著提高,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将大幅提升,新的对外骨干交通网络、区域畅通网络、农村通达网络将有力支撑甘肃省与周边省区、全国各地的经贸往来,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全面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城乡一体化的智能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此,甘肃交通运输部门将致力实现构建五大服务体系。 
  一是构建现代公路网络服务体系。按照“高速路带动干线路、干线路带动农村路”的建设思路,积极扩大公路网规模总量,提高公路网的覆盖范围与通达深度,优化公路网布局,完善国家公路、省级公路和农村公路三个层次路网,统筹发展收费公路体系和不收费公路体系。力争到2015年,全省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0000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1万,全省公路网结构明显趋于合理,省内各片区公路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城乡之间路网衔接更加顺畅。 
  二是构建综合运输网络服务体系。科学规划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促进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管道和邮政等运输合理分工和有机衔接,构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有效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隙衔接”。加快公路运输枢纽及站场建设,实现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无缝衔接,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加快现有机场扩建和支线机场新建步伐,逐步形成省内“一主九支”航空网络布局。加快内河航运开发,基本实现黄河和白龙江主要区段通航和航道等级化。 
  三是构建信息技术网络服务体系。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为动力,加快全省交通运输发展转型,提高科技对全省交通运输发展的贡献率;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甘肃交通信息网络与全国同步建设,加快与西部和东中部地区联网运营,提升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水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现有存量进行更新改造和优化升级,提高现有公路、航道、机场等基础设施的运营效能,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加现代、便捷、准确、及时交通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 
  四是构建应急保障网络服务体系。加快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生命线”建设,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水平;加快建立交通运输应急和救援保障指挥平台、监测预警系统、保障中心、应急运力储备、应急救助网络等组成的交通运输应急体系,提高多层次应急和救助保障能力,为社会提供便捷、安全、文明、放心的公共服务。 
  五是构建行业管理网络体系。以强化公共服务为目标,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积极构建具有特色的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网络体系。加强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努力做到合法行政、高效便民、权责统一。 
  随着党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以及甘肃省委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甘肃交通“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必将顺利完成,其拉动效应也将不断显现。 
  一是有效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较长,具有较高的的乘数效应,可直接带动钢铁、机械、石化、建材、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据测算,每1亿元的交通投资可拉动全省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每100亿元投资所带动的资金可达到400亿元。我省“十二五”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交通项目将带动大约8000亿元—10000亿元的投资规模,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十二五”期间,甘肃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还将极大地拓展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增强中心城市及交通沿线的聚集效应,密切区域经济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生产要素聚集。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干线建设有将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布局的优化,推动城市群、产业带和经济区的形成,以交通干线和路网为依托形成的东西两翼也将逐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新高地。 
  二是有效拉动社会就业。全省交通建设投资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对吸纳就业、尤其是吸纳农民工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测算,公路交通1亿元的投资可创造就业岗位400余个。“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项目总投资规模如果能够实现2000多亿元,就可以创造就业岗位10多万个。 
  三是有效拉动旅游业发展。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加强交通建设是适应旅游业加速发展的推进器,整个交通体系的完善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旅游交通业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资料,长途旅游交通外汇收入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以上,占据旅游总收入的第一位。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实践证明,旅游靠交通发展,交通因旅游兴旺。因此,“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的大规模发展,也必将给全省及周边的旅游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是有效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我省既是国家新能源基地和循环经济试验区,又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70%由工业贡献,税收的70%在工业领域产生,全社会70%的就业人员在工业企业。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不仅直接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GDP增长,更重要的是作为产业链的一环,直接拉动上下游产业,降低运输环节成本,促进经济运转速度。据测算,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率,发达国家为7%—8%左右,我国接近4%。以高速公路为例,每公里建设需钢材500至1500吨,水泥4000至12000吨,沥青平均1900吨。“十二五”期间,全省高速公路新增里程将达到1600公里以上,对钢材、水泥、沥青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量非常巨大。因此,通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实物量,还可以带动沿线及周边区域内能源、钢铁、矿产等产业的发展和公路运输、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经济发展。 
  五是有效拉动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甘肃作为一个多民族交汇融合地区,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继续实施“村村通”“通达工程”“通畅工程”等重大举措,必将有效改善交通环境和条件,促进城乡区域间交流,推动老少边穷地区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打通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运输通道,促进和加快城镇化进程,有效带动贫穷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畅通的农村公路,不仅解决了农民“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特色农产品也依托农村公路大幅增值,农产品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据了解,我省静宁县采取以路挂园的办法,将通往标准化果园生产区的道路进行了硬化。道路硬化后,静宁县新植优质红富士苹果近6000亩,全县仅此一项增加收入3000万元。静宁县、秦安县、泾川县等全省果品大县,村民依路而建的600处通风式果品贮藏窖,年贮藏能力达到8750吨,通过反季节销售,当地村民人均增收近550元。随着一大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完工,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猛增,农牧民自办的“牧家乐”“帐篷旅馆”等成了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法宝。2009年10月,温家宝总理视察甘肃定西时说:“过去人们常说‘陇中苦瘠甲天下’,指的就是定西一带,意思是这里是天下最苦的地方。我来过定西4次,看到定西的情况一次比一次好。上次我来时,光那条土路就跑了半天。现在路修好了,孩子上学解决了,医疗基本解决了,再逐步把养老保险解决,这个地方还是有盼头,一年会比一年好。” 
  一条乡间公路可以带动一个村子的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一条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能够带动一个区域、沿线产业实现跨越,发达的交通设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交通运输业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十二五”期间甘肃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为打造西北地区交通枢纽、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