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敲定今年经济发展蓝图

2011-1-10 14:1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记者从7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结构调整仍是济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主题,全市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抓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保障助推发展方式转变,持续提升城市开发建设水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改善民生,达到“富民强市”的目标。 今年,济宁经济社会发展设定的预期目标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 
  今年,将确保太白楼路东西延伸线建成通车。 张晓科 摄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力促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倾斜,充实专项资金,完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引导更多有效投入和先进要素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产业等五大领域聚集。 新兴产业膨胀规模,其中,推广引进台联电、建设光电信息产业园的成功模式,支持一批重点企业研发新产品、转化新成果、扩张优势产能,尽快形成完整链条,放大规模效应。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幅力争突破35%、总量达到350亿元。 主导产业集约集聚,依托各类园区推进产业积聚、企业集群和资源集约利用,大幅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争取政策力促煤化工和机械制造、纺织新材料、生物技术、专用汽车、光电特色产业等国家级产业基地扩充强企群体、提升规模档次。推进化工、食品两大市级重点园区开发建设。持续增加入驻项目密度,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和高端化发展格局。 此外,支持优势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技改扩能、合资合作、挂强联名等途径壮大实力,晋档升级,争取再有一批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100亿元和200亿元。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在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房地产等领域有所突破。 其中,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充分彰显地域特色,统筹实施孔孟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和微山湖生态文化等各大板块的文化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力争年内旅游社会收入突破260亿元、增长20%以上。 加快建设豪德商贸城、医药物流园及港区系列项目,规划建设济宁运河物流中心,积极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和临港物流产业。鼓励济宁银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完成农信社改制任务,协调推动民生、华夏等商业银行尽快入驻济宁开展业务。 加快建设以太白楼路为轴心的中央商务区,引进知名商务服务品牌,培育发展总部经济。继续办好房地产博览会和推介会,吸引知名房地产商来济宁投资开发,支持市内房地产企业壮大实力,规范房地产市场竞争秩序。 抓住京沪高铁曲阜站点建成运营的时机,规划兴建文化生态新城。通过面向海内外开展联合协作扶持发展济宁的大型旅游企业,结合转企转制尽快组建新闻出版、影视、演艺等文化企业集团。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实施“四个一百”和“1441培基”工程,支持优势骨干企业联手大院大所创办更多高层次研发机构,加快优势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前沿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产业化应用领域的重点技术突破,推动更多产业向产业链条的高端拓展。 引导园区加强孵化器建设,支持济宁高新区推进“二次创业”,加快数控技术研发中心、国家LED质检中心等平台建设进度,尽快构建高层次研发服务体系。 年内全市新创建升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5家,科技孵化器面积增加到100万平方米。此外,今年市级科技人才投入不低于1亿元,力争有所增加。年内全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30%以上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关键词】 节能减排
  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快推广节能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深化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改造,全面取缔城区小型燃煤炉具,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有效控制建筑扬尘污染,巩固扩大异味污染企业整治成果。 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清洁生产工艺,组织开展低碳减排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利用,面向发电企业、部分行业和城市绿化、保洁等领域,大力推行中水回用。 此外,加快实施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多措并举治理煤炭塌陷地,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工3个生态修复和人工湿地水质净化项目,新建人工湿地1万亩。全面推行新一轮林业建设六大工程,年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7.5%。
  关键词】 城市开发建设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开发建设,有序展开“一城四区”建设发展格局。 北湖新区,突出抓好“七纵七横”路网完善,加快市文体中心、省运会指挥中心、规划展示馆和济宁中心城区等标志性工程施工进度,精心实施中心景区打造、古运河南段及新运河整治和沿岸开发,同步推进住宅、医院、商贸服务区的配套建设。 济北新区,加快推进行政、商业、文化、物流四大功能分区建设,启动实施金宇路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新建改建主干道路的景观绿化,加大城边村改造开发力度,建设各具特色的集中居住区。 东部科技新城,统筹城市开发与高端服务业项目的布局建设,拓展与任城开发区、兖州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对接联通。 老城区,集中抓好重点片区开发、公共设施配套、路网结构优化和背街小巷整治,进一步疏解城市空间、增强服务功能。此外,促进济兖邹曲嘉都市区融合发展。
  今年,集中抓好都市区内交通体系的对接完善,确保京沪高铁曲阜连接线、太白楼路东西延伸线建成通车。峄山―唐口干线公路、济徐高速济宁段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加快推进京杭运河济宁至东平湖段航道北延工程。启动实施BRT快速公交系统。及早规划布局城市轨道交通。
  关键词】 保障改善民生
  努力扩大就业,深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对自主创业的鼓励扶持,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统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确保年内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5%以上,“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 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把城镇非就业居民和下岗失业困难职工纳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范围,及早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逐步扩大新农保试点,足额落实配套资金。调高新农合财政筹资和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及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护理费和抚恤金标准,年内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140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320元,农村低保提高到每人每年1400元―1700元。 落实教育优先,制定实施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建立教育经费投入增长保障机制,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优质资源少、配置不均衡问题,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标准高效率推进济宁城区30所中小学改造建设项目,扩大高中办学规模,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健全助学体系,确保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巩固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套建设成果,扶持县级卫生院改善硬件装备、提高诊疗水平。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集中建设10个市级示范服务中心。 强化住房保障,加强完善实施保障安居工程的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年内开工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1.4万套、81万平方米。资助农民改造危房3000套,彻底消除农村“土坯房”。进一步优化住房供给结构,提高中小套型、中低价位住房比重,有效稀释房价上行压力。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税收信贷政策,支持自住型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