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三化”协调发展的主导

2011-10-27 17:2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报告摘要 
    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以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内涵的新型工业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力支撑“三化”协调发展。 
  以做大做强为方向争创工业新优势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以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为着力点,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高成长性产业;以精深加工、节能降耗、重组整合为着力点,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以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自主技术产业化为着力点,培育壮大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先导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食品工业关联工业、农业、服务业,要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食品工业强省。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提高工业项目投资在重点项目投资中的比重,发挥重点项目在产业升级中的带动作用。 
    深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壮大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强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能力。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以拓展提升为重点发展壮大服务业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拓宽领域、提升层次、优化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一批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发展金融业,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和会展业。 
    拓展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积极发展家政、养老、健身、社区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建设一批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动集聚发展 
    把新增建设用地和环境总量指标优先保障产业集聚区,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承载作用。培育和引进龙头型、基地型企业,促进同类企业、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工业主导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全国第一粮食大省,但人均指标、效益指标还不高,人均生产总值和城镇化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来得晚、影响深、走得迟”。当前,全省发展不仅面临“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老四难”,“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价怎么办”等“新四难”也越发突出。 
    打破新老“四难”并存的局面,核心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省委书记卢展工高屋建瓴地指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实践中,工业的发展首当其冲,工业化上不去,其他“化”都很难上去。所以,还是要坚持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卢展工书记关于工业主导的论述,站位全局,切中肯綮,顺应了发展规律,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坚持把工业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战场,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着力推动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由过多地依赖传统产业向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加快走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全省工业发展的基本目标:201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形成10个以上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和100家以上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解读《报告》,更坚定了全省人民实现宏伟蓝图的信心和决心。 
    做大做强是提升工业新优势的必由之路 
    如何让新型工业化在支撑“三化”协调发展过程中更给力?《报告》指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未来五年,我省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方向,着眼于抢占未来制高点与增强产业竞争力,突出自主创新、承接转移、集约集聚、改造提升和龙头带动,抓增量、调结构、增后劲,发展壮大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原材料工业竞争力显著提高的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食品工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全省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实现利润524.7亿元,同比增长36.5%。因此,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在争创工业新优势中不可或缺。未来五年,我省将强化原料基地、产品开发、冷链物流、安全检测等关键环节建设,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推动食品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互动融合,促进优质原材料基地和加工制造一体化发展。通过引导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在农产品主产区集中布局,形成一批超500亿元的食品产业集群。 
    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发展和壮大服务业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报告》指出,要“拓宽领域、提升层次、优化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报告》中的服务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狭隘的服务行业,而是涵盖了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旅游、现代消费等新兴服务业。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现代服务业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作用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明确: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以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特色园区为抓手,以改善政策和体制环境为保障,促进服务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水平提升,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 
    集聚发展是提升工业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动集聚发展”。如何实现集聚发展?《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如是描述:依托中心城市和县城,促进二、三产业高度集聚,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建设沿陇海产业带、沿京广产业带,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目前,我省已规划产业集聚区180个,其中,县域内的集聚区有122个,省辖市域内的集聚区有58个。2010年,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5330.8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8.3%;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24万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超过3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53.9万人,占全省比重超过33.6%。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的集聚区达到4个,超过100亿元的集聚区达到34个。 
    作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重要的抓手和平台,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对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也至关重要:发挥区位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完善产业配套条件,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支持中心城市重点承接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县城重点发展各具特色、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形成有序承接、集中布局、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 
    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力争2015年全省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达到240万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万亿元,建成一批功能定位明晰、竞争优势突出、资源高效利用、产城互动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延伸解读 
    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力量和“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杨盛道认为,新型工业化主要“新”在四个方面: 
    首先“新”在带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目前,内需扩大动力不足、第三产业发展迟缓等现状,严重影响了我省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把农业的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的进步放在整个社会的进步之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 
    其次“新”在协调三次产业健康发展。新型工业化的突出特点是在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实现工业化,它更关注产业融合、产业联动和产业链建设。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以工业的发展,带动科技、教育、能源、信息等资源、要素的合理分配和聚集,充分发挥第三产业的吸收就业主渠道作用,积极全面地发展服务业,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再次“新”在坚持“两个不牺牲”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走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在注重低能耗、少污染和实现工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强调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是河南破解“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的关键,是确保“两个不牺牲”的总抓手。 
    最后“新”在和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灵魂。信息化是“三化”催化剂,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素质;有利于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