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重建 全面超过灾前水平

2011-10-26 14:2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早上九点从成都茶店子乘大巴,下午四点就到了九寨沟。10月25日,成都市民陈羽兴奋地打来电话,“成都到九寨沟比地震前快多了。”    
  陈羽不知道的是,他所走过的线路,全是灾后重建的二级公路,安全、快捷、舒畅。同一天,在第二届亚欧交通部长会议上,发言的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烽自豪地介绍说,四川交通已经穿越灾难,实现了加快发展的目标。    
  交通应急保障救援    
  范围最广、时间最长、规模最大    
  历史不堪回首。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特大地震突然而来,就在这一瞬间,四川灾区交通基础设施损毁极其严重,损失十分巨大,通往汶川、茂县、北川、青川、平武、卧龙等6个重灾县区以及254个乡镇的公路交通一度完全中断,成为“孤岛”。    
  面对紧迫形势,四川及全国交通系统紧急出动,国家交通运输部及时组织12支外省交通支援队伍赶赴灾区,四川交通系统第一时间组织动员抢险人员3万多人,抢险机械设备和车辆1.3万多台,客货汽车近5万辆,船舶132艘,全力以赴投入公路抢通和运输保障工作。    
  通过艰苦奋战,用最短时间抢通了因灾断道的3300多公里干线公路和通往254个乡镇、2000多个村的农村公路,抢运灾区群众近120万人次,救灾物资近40万吨,完成了新中国历史上范围最广、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救援任务,夺取了交通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   
   交通灾后重建    
  全面超过灾前水平   
   交通项目既是重建项目,也是发展项目,只有早日建成灾区生命线公路网,灾区才能早日完成重建任务。三个月,完成了外国专家认为三年都不能完成的都汶路重建,地震一周年时,都江堰到映秀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与此同时,全省克服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地震次生灾害反复频发的严重影响和重建范围广、项目规模大、工程难度高、任务时间紧的重重困难,加强组织协调,加大力量投入,加快项目实施,努力构筑灾区生命线公路网。坚持以科学规划保障科学重建。在全力投入抗震救灾的同时,超前谋划,提前开展灾情调查,科学编制灾后交通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组织项目实施。坚持以科学管理保障质量安全。实行项目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把安全性作为项目重建最重要的前置条件,尊重自然、遵循规律,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采取多种措施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着力提高交通设施抗灾能力。把质量作为重建的生命线,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基本制度,加强质量监督检查,严把工程交工验收关,确保重建工程质量。坚持以全程监管保障规范重建。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加强对资金、物资筹集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和审计,确保规范操作,透明运行。    
  通过三年来的艰苦奋战,汶川地震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建成干线公路和汽车站点项目466个,农村公路完成恢复重建近2.9万公里,累计完成投资811.6亿元。重灾区干线公路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标准,重灾县区建成两个方向以上出口通道,基本形成灾区生命线公路网。    
  灾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大幅提升,全面超过灾前水平,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展现出在灾难后重生、在重建中跨越的壮丽景象。    
  未来五年    
  基本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省交通运输厅表示,未来五年是四川基本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关键时期。四川交通将以加快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为重点和突破口,整体带动提升运输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奋力实现四川交通的历史性跨越。   
   到2015年,力争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6350公里,打通18条进出川大通道,基本建成全省高速公路网,实现四川公路骨干路网和主要进出川通道由普通公路向高速公路的跨越;全省四级以上航道超过1200公里,基本建成泸州-宜宾-乐山和广安-南充-广元两大港口群,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超过250万标箱;实现全省国省干线公路中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超过80%,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全省基本实现“油路到乡、公路到村”,实现 75%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比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初步建立多种方式有效衔接,与产业布局、物流园区有效对接,覆盖城乡的现代交通物流服务体系。   
   可以期待的是,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建成,将彻底改变四川地处内陆的区位劣势,为四川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强的交通支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