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化配送解决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2011-10-25 3:1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青菜在寿光的菜地仅售0.25元/斤,运到北京批发市场变成0.50元/斤,再由小贩卖给市民成了1.5元/斤。这种涨价现象在大中城市里普遍存在。如何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顽症、如何高效解决城市物流不畅等问题,是成为目前社会高度聚焦的民生话题。
10月18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在上海召开“城市现代物流配送创新模式研讨会”,研究探讨城市现代物流配送创新模式。上海希鸣物流有限公司首创的城市配送公交体系和“物流超市”新模式,引起了广泛讨论。
“蔬菜种植成本上升有限,反而是物流费用的攀升使得终端零售价格居高不下。”通过成本端分析发现,城市蔬菜供应链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小贩采购200斤青菜,也要去批发市场拉货,这就产生了物流成本。很多这样的个体都是低效率的物流过程。”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顾问董文俊告诉记者,整个过程很可能包含运输线路重叠和一再损耗。
当下的情况是,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城市配送模式,很多城市并没有弄清物流在一个城市体系中所应当扮演的重要角色。
希鸣物流在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上率先做了尝试。
“我们希望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某位上海市民发现冰箱里没有食材,他就给我们下个订单,我们在小区有网点,网点里有小的冷库,接到订单就可以给他送货。而网点里的蔬菜,是每天夜里从菜地直送来的。这个网点还可以有分拣功能,减少市民工作量。”上海希鸣物流公司董事长谭俊称。
早在2007年希鸣物流就在上海提出“物流超市”概念,依据消费者的需要,上门揽收货物,提供海陆空各种方式下的运输整合,使得货物的运输路线达到最短。
这个概念经过进一步发展,被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定义为“公交化配送”,即在上海建立起区域性的集散中心,在小区建立起基础性站点,通过遍布大街小巷的车队使得站点、小区串联起来。目前希鸣物流在上海已建立了一个营运指挥部、一个信息中心、2个营运中心、2个配送中心、30多家物流超市和一个庞大的物流配送车队,构建了一个反应快速的城市物流公交运行网络。
据悉,上海市商务部门已经在评估希鸣的上述做法,以解决菜蓝子负担,一旦认为可行,将给予财政支持。
在18日的“城市现代物流配送创新模式研讨会”上,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秘书长倪玮还指出,电子商务兴起和人们消费习惯已经改变,但是,传统的城市配送模式没有跟上,如大多数城市对货车进城的区域和时间都有严格的限制,而且在大多数的城市配送中,手工整理、手工票据还是主要经营手段,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还不能及时跟踪货物和获得配送信息,这些已经成了城市配送的共同难题。
“各地出现的对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探索,其破题的核心和要点,体现在信息的跟踪和收集分析的解决上,即从用户下单开始,物流信息平台就开始对订单进行分析,可以迅速完成配送路线安排、票据打印、信息传递、商品分类等操作。同时,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可以对车辆进行优化配置,在快速实现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最优的城市配送方案。”倪玮相信,这种流程可以导致最大化地降低城市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的成本压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