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畅了,我的西瓜不怕被颠破啦”

2011-10-21 15:1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前些年,这路烂得连摩托都开不进来,现在运输车能直接开到鱼塘、瓜地旁,帮我节约了不少运输费,也不怕西瓜被颠破啦。”蔡家镇石佛村3社刘德烈说到家门前的蔡清公路,脸上满是笑意。原来的机耕道按照4级公路标准重新铺设,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    
   据了解,江津区将在“十二五”期间,再建成农村公路3000公里。今年投入的资金达14亿多元,计划建成600公里。    
   路烂 高运输成本愁坏农户     
  现在,刘德烈在村里租地种了5亩多西瓜,还养了60多亩鱼。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因为路太烂,运输成本高,种养殖越多,亏得越多。    
   刘德烈说,以前的蔡清公路只能叫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天路面到处是泥浆坑,连摩托都进不去,更别说公交了。农户去赶集,只能靠走路,要是遇到车子路过,身上全是溅的泥点。“去通往镇上的主公路坐车,即使是晴天也得走2个小时,太老火了。”     
  刘德烈还记得,2005年的时候,自己种的20多亩猫山西瓜获得大丰收,收获了10多万斤,想着卖的钱正好能把前几年修房子借的几万元还清。    
   可是,刘德烈的家去主公路的路因为太烂,没车愿意进来,只能花高价租三轮车往外运。三轮车每趟运费就是50元,一趟才1000多斤,路上还颠破百斤左右的西瓜。“那时候猫山西瓜本就不出名,只能卖6角一斤,这颠破的西瓜有1万多斤,让我那年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了近万元。”    
   另外,刘德烈租的鱼塘也不敢扩租,因为往外卖鱼只能靠人工担,成本更贵。一般,刘德烈都要等到冬天,道路上冻了再卖,这样鱼死得少点。“那几年别说还欠款,能保本就谢天谢地了。我一直希望把路修好,水泥路就好得很了。”存有像刘德烈这样想法的村民不在少数。     
  修路 主动掏出1000元     
  2009年,刘德烈听说镇上准备重修蔡清公路,立马赶到村委会,掏出1000元支持公路修建。“这钱拿得值得。”在村民的积极支持下,工程很快上马。蔡家镇镇政府还邀请了村上的老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全程义务监督工程质量,重点把关原材料质量、砂浆的配比和工序等内容。所有原材料必须经群众代表签字认可才能施工,砂浆配比也必须由群众代表过磅称秤。     
  刘德烈就是村民代表之一,每天他一有空,就跑到工地查看,有时还主动上前搭把手,帮忙做点清扫路面等工作。    
   “蔡清公路全长13.5公里,有9公里都在我们石佛村。这9公里道路,每一寸都是在村民们监督下修建好的。”石佛村书记王淳友说,只有这条路修通了,村民才能真正地走上致富路。     
  路通 车子直接开到家门口     
  2009年3月,蔡清公路全线通车,镇上还在蔡清公路三岔路口设置了一个规范便民候车点,方便村民乘车,获知消息的村民们奔走相告。     
  刘德烈的生活从此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他种的5亩西瓜,每斤运费少了5角钱,而鱼在运输途中死的也少了许多,而且随时随地都能开车到鱼塘边打捞、购买。到现在1年多时间,之前的欠款全部都还清了,今年的利润将达到2万多元。     
  江津蔡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公路建好后,沿线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真正成了惠民促增收的富裕路。不少村民都把房子搬到了蔡清公路边,村民每建一栋新房节约的运输建设等成本就有12000多元。     
  蔡清路通车后,蔡家镇的清溪沟、茅湾、石佛等2万多村民交通出行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同年8月清溪沟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修路前到清溪沟旅游的游客每年不足5000人,如今达到了5万人,年旅游收入2000万以上,被网友评为重庆市的野营前三位。     
  蔡家镇的农村公路,也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道路没有改造前,当地的猫山西瓜只有500多亩,每斤售价仅0.6元,市内外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一品牌。现在猫山西瓜名声大震,每斤售价高达1.8元,供不应求。同时,重庆基业集团投入5000万元在清溪沟木皮槽开发有机蔬菜1500亩,帮助当地农户增收。    
  今年,江津区全年将投入14亿多元用于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将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区财政专门安排了2亿元经费补助农村公路建设,新建每公里补助80万元,改建每公里补助50万元。目前,已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计划今年将建成600公里。到2015年,全区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使村民出行更便捷。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