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跨界”捞金的利与弊

2011-10-20 2:5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枭冬
    俗话说“在商言商”。所以,当有媒体暴出,部分车企“不务正业”改道其他行业投资“圈钱”时,笔者倒认为,多赚点反哺汽车主业发展也不错。况且,此举早有先例,像是中冶集团、中粮集团等央企,都在利润蛋糕面前,主动出击房地产业了。
    据悉,近来积极“转战”其他领域“捞金”的多是自主品牌车企,如福田、江淮、奇瑞等。拿福田来说,其动作就颇大——先是发公告称,拟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涉足担保业;接着,上月又称将斥资1170万元,联手中石油从事成品油批发、零售业务;随后其又宣布发力物联网、金融投资等领域。而奇瑞的“剑招”同样层出不穷。其除了目前传统的轿车、SUV、MPV等项目持续给力外,还在微车、商用车领域不断加码,甚至重工机械、房地产、造船、咨询公司等,都成了奇瑞新的投资、赢利方向。而另一家自主品牌的代表企业——江淮,选择了证券投资领域一展拳脚。去年以来,其用2亿元进行二级市场股票和基金投资,1亿元进行定向资产管理,总收益达到了4698万元。
    虽然如此,车企的“跨界”捞金,还是在业内引发了剧烈反响——褒者有之,贬者也不乏其人。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这与当下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戚戚相关——随着车市整体不振,自主品牌也渐现低迷。而且,这些车企在副业上的受益愈发明显,难免让人感到一丝忧虑。仍以江淮为例,有媒体测算了一下,如果除却证券投资的收益,江淮汽车上半年的业绩似乎不会太“好看”;还有奇瑞,有人曝其通过“副业”养活主业,汽车业务的赢利能力较弱,商用车表现更是不堪。
    所以,显而易见的情况就是,车企跨界投资收获颇丰,一方面拓展了赢利业务范畴,并为资金需求巨大的汽车业务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就是部分车企主营业务差强人意,让人感觉其是无暇分身、用心不专,才令局面有些尴尬。
    对此,笔者认为,广大车企不应为外界 “质疑”所动,冷静地下好 “大商战”这盘棋,赢利之余,莫忘经营业务主次之分,进而为企业传统的汽车业务提供资金强援是关键所在。同时,笔者也期待,舆论环境不要紧盯车企的一时得失,要把眼光放长远些,为其多领域发展多支招,支好招。相信车企赢利之后,自会更努力地生产好产品、提供好服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