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制冷设备将迎来大发展

2010-9-7 23:4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范云兵
“现在我们公司自有冷库5000平方米,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自有冷库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公司计划明年再建造一座5000平方米的冷库。”在日前由北京制冷学会举办的全国冷藏链制冷设备行业发展论坛上,北京家天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俊来如是说。
    和孙俊来持有同一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冷库建造市场的火暴。只不过,建造冷库动辄百万元的资金并不是一个中小企业能够负担的。好在,孙俊来的冷库建造计划有政府的帮忙。他说,目前冷库建造的具体计划尚未拟定,不过投资规模最少也要几千万,“区农委给我们提供20%的资金补贴。”
    而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 《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国家对冷库、冷藏车等商业制冷设备的扶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增大。制冷设备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么,制冷设备行业如何才能抓住这次机遇呢?
行业组织:
找到并解决瓶颈问题
    中国制冷学会冷藏冻结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肖大海说,目前,我国食品冷冻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创新。《规划》的出台,代表食品安全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也说明政府认识到了冷藏链建设的重要性。
    而商业制冷设备作为冷藏链建设的依托和支撑,《规划》的出台,也给制冷设备企业带来了市场机遇,指明了发展方向。
    中国制冷学会副秘书长杨一凡也认为,《规划》肯定能更好地促进制冷设备的发展,但目前对于行业来说,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在《规划》实施的5年中,应该怎么做,的确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对比国内外现状,明确制冷设备的发展趋势,找到行业存在的问题。杨一凡说,目前中国制冷学会正在加紧制定“中国制冷产业发展战略”,该战略将结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制冷设备发展的现状,找到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就目前来说,我国乃至世界制冷设备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节能,一个是环保。目前,针对某环节的节能研究比较多,而对整个冷链系统的研究则非常少。在环保方面,如何尽快推动氨制冷的发展,取代对环境有极大破坏的氟利昂,是主要问题。
    其次,针对以上问题,杨一凡表示,中国制冷学会将从技术层面推动制冷设备的发展。同时,该学会还将营造良好的制冷设备市场秩序作为重要工作之一。
    杨一凡说,制冷设备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有的市场比较好,但有的不太好,比如标准化的问题。“我们通过制定标准来解决市场问题以及产品质量问题。”
    据介绍,目前,中国制冷学会正在从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来制定冷藏链相关标准。而这两方面的标准,都将划分为冷冻和冷藏两个方面。“这四个标准将涵盖大量的冷藏链相关标准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样,可以解决原来标准零星分布在各行业和领域的问题。”杨一凡说。
    而肖大海则认为,标准和规范还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刚刚制定完成的《冷藏库设计规范》,对冷库的存氨量有明确的要求。他说,在计划经济年代,5000吨冷库是标准冷库,如果一座冷库能够达到1万吨,就已经是超大型冷库。但目前,5万吨冷库都不是最大的,国内甚至在建造20万吨冷库。这样,原来对存氨量的限制数字,就非常不符合市场实际情况了。“这也是今后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肖大海说。
企业:
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
    海信容声(广州)冷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凯告诉记者,冷柜是冷链设备的末端产业,也是冷链物流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现在家用冰箱和展示冷藏柜市场已经较为饱和,《规划》对于冰箱市场的拉动作用并不会很明显。但《规划》支持建冷库、买冷藏车,发展大的冷链物流企业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对于冷链设备的前端支撑较大,尤其是制冷压缩机和冷藏车,将来肯定会迎来大的发展。
    程凯的话得到了上海维尔泰克螺杆机械有限公司冷媒压缩机事业部总经理邓建新的支持:“制冷系统的核心技术就是压缩机技术,国家要在5年内新建扩建1000万吨冷库,肯定对制冷压缩机行业是个极大的刺激。”
    只不过,要想抓住这个机遇,企业还需要下功夫。邓建新说,以前,大部分冷库都采用氟利昂制冷,现在普遍采用的是氟利昂22,但是氟利昂运营成本高,而且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国家为打造低碳经济,积极扶持冷库建造企业采用氨制冷方式。“氨制冷是今后发展的主流。”邓建新说。
    因此,维尔泰克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着力研发先进的氨制冷技术和螺杆制冷压缩技术,这样,才能在《规划》落实的过程当中受益,不至于落后于其他企业。
    而相对于制冷压缩机企业,冷藏车企业要谨慎很多。北京北铃专用汽车有限公司销售部吴扩军经理认为,《规划》的出台肯定是冷藏车的重磅利好。只不过,这个利好并不能立竿见影,而是要慢慢发挥作用。以北京为例,2008年奥运会,大大刺激了冷藏车的销售,仅奥运年北京市场的冷藏车销量就不下于1000台,因此,这两年北京市场还需要有一个调整的过程,而这个调整的过程需要3~5年。
    吴扩军说,制约冷藏车发展的因素,一个是购买成本。一辆市内配送的小型车就要七八万元,比普通货车高出不少。“因此,我建议国家能够对冷藏车给予补贴,比例能够在10%~20%之间。”
    其次是运营成本。吴扩军说,油价不用说,人力上涨也很明显,因此蔬菜的运输成本增加了不少。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了“绿色通道”政策,对运输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过路过桥费,但这些政策在某些地方的操作还不是很规范。“因此,用冷藏车运输普通果蔬目前还不太现实。不过,高端农产品的冷藏运输比例肯定会有所增加。”
    新乡市登科冷链设备有限公司赵纪凤经理则认为,《规划》体现了国家对农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但是,要真正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要求还比较高,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而普通的果蔬不同于药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也不像药品那样有国家强制性的监管。
    赵纪凤说,药品失去温度控制,会危及人的生命,但是果蔬失去温度控制,顶多就是营养的流失。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规划》的出台,人们对食品安全看的越来越重,速冻食品、高端水果等,对农产品对冷链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总的来说,农产品采用冷链物流方式是一种趋势。“因此,虽然登科的冷藏链产品主要用于药品的冷链物流配送,但登科会根据市场的需求,研发适合高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冷藏设备。”赵纪凤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