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在我国流通业的发展趋势

2010-9-7 23:4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龚晓菊 刘君君
    1992年5月15日,国务院批复上海市政府同意兴办中日合资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从此,外资流通企业就开始进入我国市场。伴随着我国引进外资的步伐,经过对外开放试点-连锁经营模式大规模进入-三年保护期-全面开放4个发展阶段,外资流通业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零售、批发、餐饮、家电、百货、专业店、超市、便利店、现代物流、商品交易市场、现代期货、现代易货等都有外资商业企业的影子,他们采取直接和间接的投资、入股、参股、兼并、重组等多种投资形式。
    其中,我国零售市场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目前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超过80%已经进入中国,他们从南向北、从东部向中西部,逐渐完善构建自己的商业布局。
    外资在我国流通业的发展趋势,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先期亏损进入以获取利润为战略核心的阶段。以零售业为例,初期这些零售巨头通常实行亏损战略,以实现快速扩张。在凭借着雄厚实力完成对整个内地市场的战略布局后,开始进入以获取利润为战略核心的阶段。外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能力远大于内资企业。2008年中国零售行业百强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仅为1.32%,而国外零售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已达2.22%。
    2.并购是大型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扩张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流通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零售企业对内资零售企业以及我国境内的外资零售企业的并购活动明显增多。外资零售巨头对我国优势零售企业的并购,容易引发垄断。例如沃尔玛收购好又多,除拥有自己的160家店,加上好又多104家,其在我国的零售业的地位就显得相当重要。
    3.外资企业独资化加速。除了新设立企业独资倾向显著外,已经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流通业的外资企业,也在积极调整股权结构,向独家经营方向转变。继华润苏果超市和泰国正大集团所属的易初莲花开始全面实行独资计划后,德国麦德龙集团也宣布其在中国的合资公司锦江麦德龙的持股比例已从60%上升至90%。
    4.外资企业积极推行本土化。外资零售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多投资于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会员店、大型购物中心和标准化食品超市等具有成长前景的商业业态,并逐步由零售业向流通领域多方位发展,其中包括设立采购中心、发展物流配送、构筑分销体系等。随着在我国的发展,外资零售业开始推行本土化。目前,为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及利润,这些零售巨头开始转战我国的便利店模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