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闽台互动拓展产业梯度转移新空间

2010-9-7 8:1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历时4个月,调研百余家企业,首份川闽台经济合作专题报告分析——
闽台作为连接欧美、东亚、日韩的重要区域,是四川实施东向开放的重要通道
今后几年将现台湾产业外移“第四波”,IC封装、机械装备等产业酝酿外移
本报讯 (记者 曾小清)面对海西经济区建设和闽台产业对接出现的新机遇,四川如何乘势而上?日前,正式出炉的《四川跨梯度承接闽台产业转移,促进两岸三地经济合作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四川应“抓住机遇跨梯度承接闽台产业转移”,“以闽为跳板形成川闽台两岸三地产业互动”。
记者9月1日从省政府驻福建办事处(以下称福建办)获悉,首份研究川闽台三地经济合作的专题报告由省招商引资局、省台办、省社科院、省政府驻福建办事处,历时4个月,携手近40家商协会及社团组织,调研了100余家企业后完成。
四川面临五大机遇
《报告》指出,闽台作为连接欧美、东亚、日韩的重要区域,是四川实施东向开放的重要通道。
公开数据显示,四川累计利用台资总额约占台湾对大陆投资总额的5%左右。目前,30万闽商扎根四川,上缴税收超过100亿元,引进闽资数量高于中部的江西、湖南和湖北等地。四川承接闽台产业转移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早期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到逐步向高科技和第三产业扩展;从以小型企业为主投资发展到大中型企业投资占较大比重;台湾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聚集,逐步形成了产业链和“商圈”。
福建办表示,四川应抓住两岸合作协议框架签署、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海西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金融危机后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五大机遇,加快承接闽台产业转移。
台湾产业外移“第四波”
由于空间局限,四川与福建的经济联系,较珠三角、长三角更弱。但福建办认为,加强川闽台合作,尚有不少潜力可挖。
《报告》分析,台湾、福建、四川分别处于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客观存在着产业梯度转移的条件。福建办预测,随着台湾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晶园代工、IC封装、IC设计及封装测试、机械装备等产业正酝酿向外转移,今后几年将出现台湾产业外移“第四波”。
《报告》指出,随着四川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立体交通的形成,空间距离的局限逐步被打破,四川有条件通过建立产业互动平台或产业对接方式,与中部地区站在同一起点上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与福建站在同一起点上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福建办表示,四川完全可以福建为跳板,主动参与闽台产业互动,形成川闽台三地产业互动的格局。
可引进四大产业类项目
省招商引资局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0年7月,已有746亿元闽资入川,其中今年7个月在闽川商、台商及侨商对川投资达161亿元。记者从福建办了解到,为抢抓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机遇,近100亿元规模的福建综合商贸、物流项目急需在川布局。
根据川闽台两岸三地的经济互补性及我省产业承接的现实条件,《报告》建议,我省可“大力引进四大产业类项目、积极推进五大领域合作”。四大产业即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石化、部分机械制造等产业。五大领域即建立农业方面的多层次合作;扩大三地的贸易、金融与物流合作;积极开辟川闽台旅游新线路;加强中药技术与新产品开发合作;积极推动与闽台的科研、人才与劳务合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