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现代物流业发展态势与走向

2010-9-3 2:4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经颁布,如何发展安徽现代物流业以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乃至“十二五”全省经济发展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就此问题撰写了文章,期望有助于读者认识安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意义与振兴之道。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复合型生产服务业。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安徽省物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良好态势。1、物流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业增加值持续快速增长。 2009年,安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45.4亿元,比2000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2.1%。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物流业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保持较快增长。 2009年,安徽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为19.7亿吨和6273.8亿吨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1.3倍和1.2倍,年均增长9.8%和9.0%。2、本土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成分、多种物流模式、不同规模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徽商集团、邮政速递物流、铜冠物流等一批国有企业通过重组、改制和转型向现代物流发展。芜湖安得物流、芜湖远方物流、合肥朝阳物流、合肥光太物流等一大批民营物流企业异军突起。安徽省新华发行集团、省烟草公司、奇瑞集团等企业内部专业物流规模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3、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备。交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2009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10公里,铁路通车里程2878公里,拥有长江、淮河两大黄金水道和四个一类口岸,通航里程达5596公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开工建设将极大地提升安徽的航空地位。仓储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重点建设了粮棉油、冷藏、危险品等一批专业仓库。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蓬勃开展。合肥新站物流中心,中外运合肥物流园、芜湖港物流园、安庆开发区物流园、马鞍山重化物流园等一批物流园区已经初具规模。蚌埠现代物流园、铜陵横港物流园、滁州滁总物流园、阜阳物流园等一批物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信息通讯系统更加完善。 2009年末,全省局部交换机容量1606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458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分别达到1267万户、2154万户和258万户,电子商务、电子口岸等网络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4、物流信息化水平明显进步。据对省内200多家物流企业的调查,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68%。条形码、全球定位系统(GPS)、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自动分拣系统(ASS)、射频识别(RFID)、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等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年5月,安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成一期建设并上线运行,铜陵等地市着手建设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越来越注重信息化手段,自主研发、应用信息系统实现对运输、仓储的精细化管理及与客户信息的共享、对接。5、物流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中部地区崛起、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为我省加快物流业开放和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我省各级政府及全社会的物流意识不断增强,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相继出台。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安徽商贸物流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中明确提出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芜湖市制定出台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马鞍山市已出台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铜陵市出台现代物流业发展实施方案,我省首部县级物流规划——无为县物流业发展规划即将颁布。物流统计和标准化、人才培养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已经启动。
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安徽物流业也存在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安徽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值为19%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左右。供需矛盾仍较突出,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行模式仍然相当普遍,物流的社会化不足。现代物流发育尚不充分,基于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的现代物流要素发育较为滞后。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金融等系统服务于一体化的功能尚不具备,网络化、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与制造业联动不够深入,业务模式同质化程度较高,核心竞争力不突出等等。
面向“十二五”发展,安徽物流业应紧紧把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科技创新试点省和加快皖北崛起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区振兴产业规划特别是包括现代物流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振兴规划带来的新空间,培育一批具有跨区域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力争在5年内培育100家3A级以上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有所提高,力争在5年内提高至8%左右;物流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值下降到17%以下,达到或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安徽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