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吨大港将给徐州带来什么

2010-9-29 10:5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9月28日,全市瞩目的“亿吨大港”顺堤河作业区一期工程开工。自此,徐州“亿吨大港”如火如荼的建设大幕拉开。 
  市港口管理局局长李浩然认为,徐州之所以规划“亿吨大港”,主要有三大优势:
  区位优势。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是全国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具有独特的商贸、物流区位优势和经济、军事战略地位。徐州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联合协作进程中是便捷的中介区和高强度辐射点;在江苏省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徐州是江苏规划重点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之一和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
  交通优势。徐州处在京沪铁路、京杭运河和京沪等高速公路构成的南北向综合运输大通道,以及由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等构成的东西向综合运输大通道的交会处,沿京杭大运河口岸线有60余公里,以铁路、公路为主,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立体交通运输格局已基本形成。
  布局优势。徐州很早就被国家交通部规划为国家级公路主枢纽,铁路站点、公路站点和水运港口,整体上具有良好的布局结构,几大水运港口基本上直通铁路专运线,并与干线公路衔接,为公铁水联运提供了条件。
  建设“亿吨大港”的三大优势
  “亿吨大港”分为六大港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亿吨大港,发展物流基地,开放二类口岸”的战略目标,《徐州港总体规划》将徐州港分为徐州、邳州、丰县、沛县、新沂、睢宁六大港区,在六大港区规划14个重要公共作业区,包括徐州港区的金山桥作业区、顺堤河作业区。规划港口岸线65.63公里,其中公用码头岸线56.73公里。预计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徐州港货物吞吐量分别达1亿吨、1.3亿吨和1.5亿吨。
  徐州港区作为徐州港的核心港区,对徐州港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整合与建设,徐州港区将依托京杭运河水运主航道,实现合理布局和集约化发展,重点发展两大作业区:一个是承担铁路进煤及汽车进煤中转的顺堤河作业区;另一个是承担工业产品、生产资料和集装箱运输的金山桥作业区。
  提升枢纽地位 发展现代物流
  提升煤炭运输枢纽地位。徐州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我国“北煤南运”的重要中枢,年均完成吞吐量5400万吨,来自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等地的煤炭资源都要通过徐州港口运往南方。顺堤河码头作业区计划建成拥有900多米岸线、9个泊位、占地600亩的大型作业区。届时,作业区将承载徐州“北煤南运”的重任,大大提升煤炭运输枢纽地位。
  利用港口岸线,改善北区环境。建设“亿吨大港”,集约化利用港口岸线、整合市区港口,对改善北区环境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按照规划要求,对老旧作业区进行整治后,将使用喷淋扬洒设施,建立防风网。同时重视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碳型水运经济,比如新规划的金山桥码头作业区,就是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以件杂和集装箱运输业务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同时填补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中的水运“短板”。
  发展临港工业,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现代物流基地是“亿吨大港”的重要建设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港口建设不仅停留在仓储、装卸业务范围,而是向集中了信息链、资金链、物流链的第二代、第三代港口转变。徐州港区作为徐州港的核心港区,以煤炭、矿建、杂货运输为主,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为我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临港工业服务。现阶段,徐州港务局正在酝酿徐州港区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按照该方案的计划,徐州港区物流信息平台将成为对外连接国内港口(口岸),对内连接港区内港口、物流企业、工商企业,同本地及外地其他物流平台互联互通,整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物流信息服务、商务决策、行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记者 鲍丕勇 见习记者 李璐)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