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中国后危机时代面临五大风险

2010-9-29 0:3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知名投行美银美林集团中国区主席刘二飞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显著,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明显提高,但在看待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升至世界第二等问题上应保持冷静,评价中国经济应有更多指标。
刘二飞谈到,虽然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第二相当于“越过一个重要的坎”,但应该看到,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资源禀赋、人口结构、增长基础、发展布局、社会成熟度、保障体系、创新能力、贸易结构等方面和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400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在世界百名之外,位于一些拉美和非洲国家之后,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刘二飞说:“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一句话,‘中国有13亿人口,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他认为,中国仍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解决好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仍是优先选择,同时也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而提升经济硬实力,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前提和保证。
刘二飞谈到,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成就显著,但也积累了很多深层次问题,例如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二元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和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等。
刘二飞说:“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怎么办?必须继续推进改革,继续对外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根本还是要靠改革。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他还谈到,目前世界上对中国经济的评价很多,除了“捧”的,也有唱“衰”的,谈“威胁”的。在这种环境中,中国更应把重点放在保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上。
对于中国在金融危机期间和后危机时代的表现,刘二飞认为,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危机期间显示出了较强的宏观和区域经济调控能力,采取了比西方更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很多政策立竿见影。
他还谈到,中国进入后危机时代面临五个方面的经济风险。其一,世界经济复苏脆弱,外围形势严峻,中国出口或反复;其二,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增加,尤其是房地产泡沫风险的管理十分复杂和困难;其三,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对整个金融体系构成潜在和难以预估的风险;其四,中国经济如何兼顾速度和质量,效率与公平;其五,如何处理好通胀管理、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