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向“水运大省”阔步迈进

2010-9-25 10:2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时代之势 广西水运迎来“黄金机遇期”
当前广西正处于加快发展和全方位开放的新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快推进,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今年如期建成,强力推动着西江黄金水道和广西北部湾港建设。同时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加快西江经济带建设,努力构建“两区一带”发展新格局,为广西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广西水路与公路、铁路、民航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协同发展,完善港口集疏运条件创造了十分难得的机遇。广西水运建设进入了重要的黄金发展机遇期。
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多区域合作的结合点、交汇点上,是中国走向东盟、东盟进入中国的重要门户,区位优势突出,同时广西还是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西部地区,既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沿海沿边开放政策,也享有西部大开发政策;继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后,国务院又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继续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巨大的支持;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继作出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的决策部署后,又出台了《关于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继续在政策、资金、项目审批、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采取“四个非常”措施大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系列政策的叠加为广西水运事业新跨越提供了有力保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要求广西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加快西南出海出边大通道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构建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广西建设成为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带动广西乃至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调研西江黄金水道运输和建设发展情况时,表示力推西江黄金水道规划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这些都为广西水运事业新跨越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广西水运发展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领导对广西水运发展极为重视,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政府主席马飚等领导亲自主抓,多次对广西水运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广西港航管理局局长杜敬民表示:“面对多个机遇重合、多种政策叠加的“黄金机遇期”,广西港航将牢牢抓住机遇,用足用好政策,开拓奋进,乘势而上,抓紧建设一批多年想建而未能建设的项目,切实推动广西水运事业新跨越,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运动脉 “黄金水道”具有黄金价值
千里西江,发端于云贵高原滔滔而下,悠悠东去直通粤港澳,惠及沿江4省区和港澳地区,包括45个地级市、200多个县市,一直都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之一。针对西江水运的重要性,广西率先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战略,并于去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随着广西区域内的西江水运优势的发挥,沿江主要城市逐渐成为投资热点。华润、海螺、台泥三大水泥生产企业在西江沿岸布局的生产基地预计2010年产量达4800万吨,华润、台泥70%水泥产品要通过西江水路运输;中远、中海、中国外运、印尼爱凯尔等一批国内外物流企业挺进西江沿岸地区,西江各港口吞吐量不断攀升,西江经济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集聚、拉动作用日益增大。 
根据今年4月广西出台的《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到2012年,广西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超过7700万吨,总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以上,基本建成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右江1000吨级航道、柳黔江500吨级航道、红水河500吨级航道,进一步提升广西西江黄金水道整体通过能力,亿吨黄金水道初步形成。
杜敬民说,如果1480公里西江水道港口吞吐量实现超亿吨目标,即相当于4—5条铁路的同等运力;西江黄金水道建成后,按广西近年来水运货物平均运距300公里计,可以实现300亿吨公里的货运周转量,每年水运油耗约14万吨,比铁路少耗油21万吨,比公路少耗油109万吨。
广西西江黄金水道打造的前景及作用已引起广西之外的其他省市及国家相关部门关注。广东政府于去年底与广西政府正式签订《共同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协议》,共同开发西江。
“国家交通运输部也对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极为重视,于去年底将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项目中的柳江航道整治工程、来宾港作业区二期工程、红水河曹渡河口至桥巩航运工程等重大项目调整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并补助资金1.81亿元。”杜敬民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说。
江海联动 北部湾大港跃然而出
北部湾,广西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方。三大良港三足鼎立——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犹如三台动力十足的引擎,为蓬勃发展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断提供澎湃动力。
动力来源于合力。2007年之前,“三足鼎立”其实是“三足分立”——三港各自为政,一直存在非良性竞争。2007年2月14日,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首开全国先河,将3个港口跨行政区划进行资产重组,组建成广西北部湾港,并接连打出漂亮组合拳,广西在沿海地区展开基础设施大会战,以推进沿海港口向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仅去年年内开工沿海万吨级泊位11个、万吨级航道27公里,实现防城港东湾、西湾10万吨级航道、钦州港大榄坪1号、2号泊位和铁山港2个10万吨级泊位投产使用。全年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深水航道8.2公里;新增吞吐能力151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75万标准箱;成功实现了钦州保税港区的封关运作和北海铁山港区的开港运营。到2009年底,北部湾港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46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突破1亿吨,达到1.15亿吨,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末建成亿吨大港目标,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30万标准箱。
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港口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龙头。2009年,国际金融海啸迎面扑来,在全国港口生产普遍低迷,年货物吞吐量平均增幅不足5%的情况下,北部湾港生产逆势增长,完成货物吞吐量9408万吨,同比增长16.30%。
今年1月,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北部湾港更是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战略性国际枢纽港。3月,广西自治区政府批复《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广西北部湾港将建设成为我国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的泛北部湾区域国际航运中心。北部湾港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广西及“三南”地区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平台;是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支撑。
未来,广西北部湾将成为具有装卸及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管理、临港工业、信息服务、生产生活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保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水上客运和国际邮轮母港以及配套服务等功能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港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