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助力中小企业

2010-9-20 9:4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董少广
    随着产品品种的不断创新,笔者认为,供应链金融已发展为银行依托核心企业的信誉将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相对灵活的综合授信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从信贷实践看,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既能拖欠上游的资金,又能从下游得到预付款,而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则非常紧。因此,银行可以对上游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做保理,关于下游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三方协议”对已预付的“资金池”进行账户监控,向企业提供授信,或用少量的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等,通过供应链金融实现银、企共同发展。
● 银企互利优势初显
    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不动产资源仅占25%左右,它们的资产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存货和设备,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同时抵押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收费高,手续烦琐,因此寻找合适的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商业银行致力于探讨的重要领域。
    随着国内银行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创新的方兴未艾,目前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业务产品和流程。如仓单质押业务、保兑仓(厂商银)业务、未来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形式。简单地说,供应链金融产品可分为预付、存货、应收三大类,处于供应链任何节点的小企业都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融资模式下的融资关系,其最大特点就是突破了银行一味追求抵质押物、第三方担保的制约,加快了物流与资金流的对接与周转,有效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借助“团购”式的授信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银行不光从单一企业了解市场,变把握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风险控制,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从而有效地降低自身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也为银行提供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授信,核心企业亦被“锁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供应链金融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风险控制效果,为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等新的业务增长点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机。
●多方合作建长效机制
    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是企业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怎样使其形成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需要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努力。
    商业银行传统目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仅侵蚀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也恶化了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理念,加快业务转型,从战略高度不断完善适应小企业信贷经营和风险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在供应链等产品业务的可操作性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和立足点,不断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差异化,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客户“量身订制”符合其特点和需求的个性化供应链融资产品和方案。
    当今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全球企业界盛行的先进管理模式。核心企业要通过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财务管理效能,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和经销商,通过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整合,达到强化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个产业链在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小企业融资难是个全球性的难题,要实现小企业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克服“成本高”和“风险大”两大不足。金融风险不仅源于金融业自身,而且更广泛地源于金融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因此各级政府要积极做好环境营造和平台搭建的工作,高度重视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在促进就业、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