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重组不能让民企“旁观”

2010-9-14 2:1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吴睿鸫
    中国政府网近日全文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试图从财政信贷政策倾斜和体制改革突破上,积极推动中国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毋庸置疑,国务院出台的企业兼并公共政策,不仅能使我国企业“做大做强”,而且也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更有利于破除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企业更具竞争力。
    纵观整个《意见》,有许多真金白银的硬措施,的确让人眼前一亮。譬如,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在财政金融资源上对企业兼并重组给予大力支持: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可转换债等方式为兼并重组融资等。可以预见,随着这些公共政策的落实,基本上为企业兼并铺平了道路。尽管《意见》得到专家学者以及网友们的认可和好评,但是笔者觉得,此项公共政策,极有可能变成央企(国企)的盛宴,其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只能旁观,充当“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因为在过去的兼并重组中,我们不难发现,国企始终是主角,而民营企业犹如小鱼被国企这条肉肥而强悍的大鱼,无情地吃掉。国企尤其是央企这条大鱼,之所以疯狂地吃掉民企,并不是因为游得快,而是靠国家政策。而民营企业像没奶的孩子,经营中处处被动,一旦兼并战役打响,大都被国企吞噬。同钢铁行业一样,石油石化、航空、煤炭、金融等领域的兼并,也呈现出“国进民退”的态势。
    颇令人玩味地是,从新公布的《意见》所透露出来的“打破体制障碍,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垄断领域”基本定调,实现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即便单纯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在钢铁、石油等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体量非常大,规模经济性更加突出,民营企业作为兼并主体基本上没有可能性。
    特别是此次兼并重组中央政府将利用财政资金和信贷政策,这意味着,下一阶段的央企极有可能还要有更大规模的扩张,相关“过剩产能”行业内的民营企业,像煤矿、铁矿,可能将被无情蚕食。
    当然,不排除有地方政府会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做一些应景之举,也不排除会出现个别民企跨区域重组的成功案例,但相信这仅仅是个案。最近有许多民营接盘国企的陈年旧案被翻出来,冠以“侵吞国有资产的罪名”,难保现在对国有企业的收购日后不会遭遇秋后算账。
    我认为,要想民营兼并国有企业,首先政策要有法可依,在此条件下保证程序公开,这样才能避免民营企业被国企“吃掉”;与此同时,应竖立一块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倒计时牌,明确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具体时间表,来倒逼公共政策的尽快落实和实施,惟此,民营企业才有兼并重组央企的“资本”。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