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人民需要是发展第一信号

2010-9-13 12:1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发展乘东风。构建中原经济区是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 
    中原经济区的宏伟构想一经提出,很快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响应和喝彩。为推动全省上下进一步深入讨论,积极行动,扎实推进,本报从今日起连续推出“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系列述评”,分别就中原经济区的意义、由来、优势、定位、做法、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求,以飨读者,共同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9月初,香港《紫荆》杂志社助理总编辑魏东升在开封随机采访一位路人:“你知不知道中原经济区?”“当然知道。”这位路人回答,“我们很拥护,对我们有好处啊。” 
    和魏东升同行的13家香港主流媒体老总感慨:没想到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中原经济区,“了不得!” 
    “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正在积极谋划之中。”省委书记卢展工这样回答那些探求的目光,“中原经济区源于自古以来的‘中原’一词,建设中原经济区顺应了全省人民的期盼,是对已有中原崛起战略的延伸和深化,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必然。” 
    河南发展到了新的紧要关头     
    “构建中原经济区,我很赞成,很支持。”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什么是“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联、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站在全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高度考量,中原经济区的定位应包括: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全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试验区,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中原经济区的宏大构想一经提出,立即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在全省上下激起强烈共鸣。众多专家学者指出,河南发展走到今天,提出构建中原经济区恰逢其时。 
    在世界范围,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世界各国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争相布局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在国内,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左右的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河南也用自身的努力和发展创造出了机遇。今天的河南,经济总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第五,庞大的内需已经形成,区位、人力、文化等优势竞相显现,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在发展中持续,城镇建设、能源保障、交通体系、人力资源等支撑条件及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增强。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河南的发展。今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希望河南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国家加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力度的宝贵机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时也要求河南把握省情、发挥优势,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 
    省委书记卢展工说,中原经济区是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河南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最佳平台。 
    以打造“中国蛋糕事业王国”为理想的福马集团,最近在汤阴投资2亿元生产休闲食品。“我们每天要使用的面粉、鸡蛋、白糖数以吨计,而这些不出汤阴就能解决,与沿海办厂相比,仅节约的物流成本就不是一个小数。”福马食品董事长柯永开说,把新项目选在河南,既是“成本账”,更是“机遇账”。 
    柯永开看到的,其他企业家也看到了:更加开放的河南,商机无限。短短一个月时间,仅港澳深地区闽籍企业家访豫活动、第六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河南就收获了3000多亿元的总投资。 
    在不少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们看来,河南的发展关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中原经济区这样跨省区的经济区构建,打破了行政区划的囿限,从而使得空间布局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对于更好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产业合理布局更具积极意义”。 
    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发展乘东风。 
下一个十年很关键 
    “中原经济区应结合‘十二五’规划来构建。”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原主任周绍朋 
    站在2020年看当前的河南,我们并不轻松。 
    2009年,河南省人均GDP为2047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1.3%,若要到2020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后每年差距要缩小1.7个百分点。 
    目前我省的城镇化率达到37.7%,与2020年全国城镇化率的目标相差甚远,即使与国家促进中部崛起规划中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8%的要求相比,仍有距离。 
    还有粮食。到2020年,必须再新增10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才能确保全国人民吃饭问题。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必须确保2020年实现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的目标。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在河南今后的发展道路上,破解“四难”始终是绕不开的命题。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开启在即,距离2020年河南实现中原崛起、建成全面小康目标,我们只剩下短短十年。 
    时间紧,任务重。从国家2006年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2009年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到今年8月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加快发展号角劲吹。中部能否“一年开好局,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增强河南的经济发展活力,提升河南的持续发展能力,始终是个关键。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谋划中原经济区建设。”省长郭庚茂说,“随着我国区域格局的战略调整,未来包括河南在内的广大中部地区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而且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 
     无论是从发展全局来讲,还是从区域经济发展上看,“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间,河南都必须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为全局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实践中,我们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向前推进,进一步实施中原城市群发展、粮食核心区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文化强省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在中国发展的大舞台上演绎更加精彩的河南篇章。 
今后十年,我们必将大有作为。 
    咱们都是主人翁     
    “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在从我做起来!” 
    ——网友“根在河南” 
    全球500强企业富士康落户郑州,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建成第一条生产线,被誉为“河南速度”。 
    “回家上班的感觉,真好!”家在临颍县的司小广,原本在深圳富士康工作,这次能随工厂一起回到郑州,让他开心不已。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省委书记卢展工说,“我们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的意愿作为检验标准,通过科学发展的实践来体现对人民负责。”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亿万人民的需要就是河南发展的第一信号,就是河南发展的力量所在。 
    收入更高、环境更美、生活更好……正是这些朴实无华的憧憬,让建设“咱们的经济区”正在迅速成为一种全民共识、全民行动。 
    曾经成功“坐地招商”的省工商局最近再赴浙江,用真诚的上门服务落实项目对接;海关、国税、邮政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经济区建设献策献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地各部门积极谋划,找准在构建中原经济区中的最新站位。 
    构建中原经济区,我们都是主人翁。乘河南之势、聚河南之力,需要我们发扬“三平”精神,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求实求效、求为求兴。 
    在北京打拼了7年的蒋林鹏最近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构建中原经济区的话题在老乡QQ群上谈得最多,这会给‘北漂’族回河南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网友“大河奔涌”更是个急性子:“每当听到一个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就为咱们河南感到着急!真想马上就做些什么!” 
    世间事,从来急。急迫也是一种动力。试想每一个河南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每一个人都在平常的工作中投入智慧和热情,中原怎能不崛起,河南如何不振兴! 
    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我们豪情满怀,我们扬帆起航。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