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服务业聚力“提速跑”

2010-9-12 10:3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三大计划”系列解读② 
  新出台的《江苏省服务业提速计划》,为未来三年我省服务业的发展布下新的阵局。通观全篇,一个“快”字最为引人注目。
  四个“明显”,明晰“提速”指向
  纵观“十一五”以来的这几年,我省服务业发展一直呈现“加速跑”。如2009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在上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速达到了13.6%,高于GDP增速1.2个百分点,快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在粤浙苏鲁沪四省一市中仅次于上海……在这种态势下,服务业发展为何聚焦“提速”?
  计划编制起草组成员、省发改委主任毛伟明介绍,2009年,全省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9%,比2005年提高3.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完成能耗下降任务的重要力量,“纵比看成绩,横比有差距。和一些省份相比,我省服务业规模仍无优势可言。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与广东的差距由2005年的3109.2亿元扩大到2009年的4361.67亿元,占两省经济总量差距的86.9%。可以说,江苏与经济第一大省的差距,主要就差在服务业上。”从服务业占比看,近年我省服务业占比尽管每年提高近一个百分点,但仍不如上海、广东和浙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透过总量看结构,服务业中的传统服务业份额偏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房地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45.9%,而以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
  从服务业投资看,这几年尽管增速较快,但主要是依靠房地产业带动,房地产投资比重达50.4%,而其他产业类投资只占到25%,影响了服务业发展后劲。
  针对这些现状,《计划》明确提出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目标,即到2012年,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毛伟明说,这四个“明显”使“提速”有了明确的指向和目标。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确保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2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000亿元左右。   
  ——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确保达到43%,力争4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45%左右。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规模明显扩大,金融、物流、科技、信息、商务等生产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40%。
  ——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按照三年发展目标,我省将形成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2家、超500亿元的企业5家、超百亿元的企业40家,继续保持在全国服务业百强企业中的前列。
  12个产业,找准“提速”支点
  “六个支柱性产业、六个成长性产业的壮大发展,与提速计划的成功实施休戚相关。”毛伟明说。
  他分析,在我省服务业总盘子中,金融、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和房地产这6个产业占了70%的比重。这些产业做大了,服务业提速也就有了保障。翻阅《计划》可以发现,对这六大产业尽快扩大总量,已分门别类提出了相应的举措。
  例如,根据《计划》,到2012年金融业增加值要确保达到28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这一目标,我省将积极发展地方金融业,支持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华泰证券、紫金保险等龙头企业加速扩张。同时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包括各种股权类投资基金、股权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在物流业方面,提出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本土现代物流企业等举措,以实现2012年物流业增加值力争达到33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的目标。
  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科技、商务、教育培训、居民服务等六个成长性产业,则是需要大力发展的服务业新领域,毛伟明解释,这是在“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的同时,实现服务业的“结构提升”。他举了个例子:北京有一家专门从事科技服务外包的公司,比如谁要办一家企业,投资10个亿,要做什么产品、达到什么规模,需要多少土地、多少工人,项目怎么组织、设备怎么采购,全部一整套程序你都可以提出要求,只要开单子就行了。由这家公司进行系统性的服务总承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土地、环保、设备、建设等各个环节全部搞定,最后设备调试完后生产出产品交给你。完成了任务,他按照总投资提取服务费,这就是新的科技服务业,生意非常好。毛伟明说,原来这一块在工程上比较多,其实在项目建设上的需求也很多,发展空间很大。这就是现代服务业中新的增长点。在《计划》中,对每一个潜力性的产业都提出了明确的三年发展目标。
  作为制造业大省,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也是促进服务业提速的重要内容。记者发现,围绕全省“四沿”生产力布局,在强化服务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方面,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发展重点。如沿沪宁线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高端服务业,沿江产业带重点发展为化工、钢铁等产业配套的港口运输、生产资料及大宗产品交易市场,沿海,完善集疏运体系和物流配送功能。沿东陇海线,重点发展以铁路物流、农副产品市场以及为加工制造业配套的信息、科技、金融业等。
  完善落实政策,为“提速”护航
  在日前召开的苏南苏中片经济工作座谈会上,苏州市负责同志专门提出,在发展总部经济和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过程中,建议允许制造业企业分离后新设立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享受原制造业企业(如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这则建议,其实反映了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政策瓶颈”。
  毛伟明说,目前全省范围内正在加快实施制造业主辅分离,通过制造业企业非主营业务的剥离,现代物流等一批专业化服务性公司应运而生。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加服务业的总量,一方面也是顺应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趋势,让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
  但从实际运作看,一些转为服务业的企业反映,生产经营的水价、电价都明显高于原来工业企业的“待遇”,企业成本一下子高了,税赋负担也变高了。这显然是不利服务业发展的。针对这些现实情况,《计划》明确指出,我省将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用地。完善服务业价格收费政策,加快推进商业用电价格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并轨、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水价格与工业用水同价。《计划》同时提出,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抓紧研究制定我省服务业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和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措施。
  “制造业中的许多环节剥离出去后,实际上形成了规模巨大、需求旺盛的境内服务外包,这一块的市场空间会大大超过离岸外包。从政策上推动这一市场,让更多的市场主体乐于从事服务业,这也是实现提速的重要环节。”毛伟明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