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缩短中外工业车辆差距
2010-9-12 3:2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张艳
记者日前从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获悉,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车辆销售市场,并且创造了半年市场增长率的世界记录——上半年,我国工业车辆销售总量为11.12万辆(包括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7.2%;国内市场销售94636辆,同比去年增长97.8%。
尽管如此,工业车辆分会秘书长张洁在接受采访时依然表示,我们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由于原材料、工艺等问题,有些叉车国内根本做不出来,配套件也有差距。比如发动机,如果是出口的叉车,很多都要用进口发动机。电动叉车上的一些电控装置也需要进口。同时,在排放、噪声、震动等指标上,我国也和国外有差距。
张洁认为,技术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人性化设计上。现在,许多国外品牌在驾驶员舒适度、震动、噪音等方面都有很多创新设计。国内品牌虽然近年来也开始重视人性化设计,但还有待提高。尤其需要有自己的创新,不应总跟在别人后面。
二是服务。用户在购买叉车之后,如何就近提供维修服务?如何收费?服务质量如何保证……这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而且这些服务,没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也很难做到,因为服务水平与叉车企业及其代理商的水平、素质、经验等相关。部分国内品牌与国外相比,有时产品本身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在服务上就差了很多。
尤其是目前国内工业车辆市场增速很快,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服务短板问题。因为培养一个专业技术的人员,无论是生产线的员工,还是售后服务的工程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短则半年,长则1~2年。这就会造成专业人员的培养速度,可能远远跟不上市场的增长速度,会对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带来一定影响。
据了解,叉车业内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一个外勤售后服务人员,在一定的区域内,大约可以照顾到100~200台叉车。如果人员不能培训到位,叉车销量却成倍增长,相当于每个人要照顾更多的车辆,或者覆盖更大的区域,势必造成服务响应时间的延长与服务品质的降低。
三是质量。在这方面,国内企业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比如国外品牌通过质量控制,能保证故障率维持在一定的数字区间内,但国内这方面也还有一定差距。
针对上述问题,张洁建议要多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尽快缩短中外工业车辆差距,实现产业升级。在世界工业车辆历史中,由中国来引领的潮流目前还没有过。为此,她表示,在技术方面,除了要考虑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以外,还要有自己的创新;同时企业还要特别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