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200亿投资推区域路网对接 高速高铁提速

2010-9-11 12:1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些民间流传的顺口溜人们耳熟能详,它们所蕴含的内容是,交通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动脉。 
  今年,顺德的交通建设步入丰收年,该区斥资200亿元,全面强化和推进交通路网与广州及其他珠三角城市的对接,喜讯频传——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工程已经通车。亚运前夕,广珠轻轨顺德站将开通,珠二环高速公路、东新高速公路、广明高速公路、番顺高速公路等相继通车,这些路网,使顺德迈入了以高速、高铁为标志的“两高时代”。 
  从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到未来3年高速路里程飙升至百公里以上,路网建设的效应,将涵盖顺德产业布局及城市架构的方方面面。 
  如果说都市圈中的单个城市是一个人的五脏六腑,那么,交通就是人的全身血脉。血脉不畅,则百病丛生;血脉畅通,则神清气爽。顺德大手笔投资,快速融入珠三角,犹如打通一个人的血脉,为顺德的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提速。 
  困局:交通成发展瓶颈 
  路网建设的滞后,已经成为顺德发展的瓶颈,这是政府、社会和专家都共同认可的事实。顺德前任区委书记刘海对此有一个形象的说法:“顺德是铁桶式的交通阵势,对内不畅,对外不通。” 
  顺德西邻广州南沙,那里是广州未来城市空间和产业南拓的核心,但连接顺德与南沙的是一条通行能力极差的五沙公路。顺德南靠中山市,但连接顺德与中山的主干道只有一条早已不堪重负的105国道。佛开高速公路是顺德境内的唯一的高速公路,但它在顺德境内只有11公里。 
  在国家、省、市大力推动广佛同城和珠三角一体化的今天,周边城市正争先恐后地加入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快车道,希望借助区域内的人才、资本、信息等优势资源实现新一轮的大发展。顺德也只有充分融入到区域一体化中,才能避免被“边缘化”的危险。但现实情况是,顺德面临着北上广州连接不畅、东向番禺全部堵死、南下中山无路可走的窘境,人流、物流这些决定现代经济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全都沟通不畅。 
  对这个交通瓶颈,顺德人有着清醒的认识。 
  顺德区区长梁维东曾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在珠三角一体化过程中,顺德也要先行一步。要先行一步,现代交通网络的建设至关重要。面对广佛同城和珠三角一体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唯有率先在交通上对接珠三角,才能占领区域发展的制高点,并通过区域间的合作,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人才、技术、信息的共享。 
  顺德区副区长、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局长邓永强说,对比长三角及部分周边地区,顺德的基础设施和内在环境确实有所落后。顺德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得益于其优越的区域优势及水网交通。 
  但30年风水轮流转,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越来越大,“你们看到的,对外的道路,东、西、南、北没有那条路是畅通的”。 
  一位评审专家在支招顺德产业发展规划时说,顺德要做世界级高端制造业中心,关起门来肯定不行。顺德应当站在区域经济一体和全球经济发展的高度,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这就要求顺德首先融入到广佛同城和珠三角一体化中。 
  佛山市委党校副教授刘傅峰说,一般快速道路可以支撑地方经济约10年的发展。顺德大规模的路网建设恰恰开始于10多年前,以碧桂路、佛陈路等为代表的区内快速道路,对这些年顺德发展至关重要,但对顺德下一步的发展,目前的路网已力不从心,交通网络远不能满足融入广佛都市圈的需要。 
  布局:打通血脉掀变革 
  变革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但顺德交通建设正在掀起的高潮,让人隐约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巨变。 
  两年前,顺德区政府在谋划今后30年的发展时,确定重点以道路建设为主,投入200亿元进行交通网络建设。 
  邓永强认为,就如同互联网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顺德迈入“两高时代”,也将给它带来根本性变化。“两高”改变顺德最直接的表现在于社会效率的提高,促进顺德更快地融入外部。高速公路解决了顺德与珠三角其他地区,以及广东省以外的全国各地的通行效率问题,从而实现生产、生活的根本性变化。 
  顺德掀起新一轮交通建设热潮,广珠城际轻轨建设进展顺利,横贯东西的珠二环高速和纵贯南北的太澳高速,以及分布四周的顺番高速、广明高速、佛开高速和新高速等6条高速公路顺德段工程正在推进。超过200亿元的投资,在顺德书写着交通建设的新篇章。 
  市民盼望高速时代的来临。北滘、伦教、大良、容桂这四个镇街的市民驱车,基本能在15至20分钟内驶上太澳,30分钟内可实现这些镇街的互达。前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时间大大缩短,去中山不必再经拥挤繁忙的105国道,从太澳可以直通中山的南头、东凤、阜沙、东升等镇,径直向中山城区挺进,也可通过中江高速的东升互通立交换道通往中山各地。去珠海和澳门时,不用再花上一个小时绕道中山。出省则可通过太澳高速直达湖南、河南、湖北、山西。 
  企业盼望高速时代的来临。以物流业为例,在顺德强大的制造业支撑下,其物流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但目前珠三角的物流中心在广州,脆弱的路网在时间成本和运转效率上已经成为顺德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广州兴建了南沙深水码头,为临近的顺德物流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但以前道路不畅,很多顺德企业被迫舍近求远,取道深圳盐田、蛇口等港口出口。 
  进入“两高时代”,顺德企业一出家门口就可直奔广州南沙的深水码头,运输成本有望大大降低。 
  “两高”带给其他行业的商机也是难以胜数:广州服务业发达,顺德则发展制造业,形成明显的产业分工。广州汽车产业发达,顺德的汽配产业则紧跟广州的步伐。广州高楼林立,顺德可以打造魅力水乡…… 
  变局:双刃剑倒逼“各自为政” 
  从更长远处来着眼,高速时代还将给顺德的城市定位、区位优势、产业发展、投资价值、生活理念带来更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首先体现在对内发展上。曾有人这样评价顺德的经济发展格局:顺德庞大的经济总量是怎么来的?是由顺德的各镇街堆出来的。这既说明了顺德十镇街各自经济的发达,也反映了顺德各镇街各自为政,缺少整体发展规划。 
  为此,顺德进行了整体布局的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一城三片区”的发展思路。但至今,纵观顺德东部片区的陈村、大良、伦教等镇街在发展上依然各唱各调、自说自话,各镇街仍然在大搞新城区,都在搞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以镇街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没有改变,区域发展、统筹发展的理念难以形成。 
  由于担任过龙江、乐从等镇的一把手,邓永强非常清楚打破各自为政的重要性:“各自为政曾是顺德特有的发展路径,这个发展模式有别于其他城市集中资源发展重点的局面,短期上看是各有特色,但长远来看,各自的资源难以支撑下一轮的发展。” 
  太澳高速的建成,将打通顺德东部片区交通障碍,为该片区率先打通壁垒,真正形成片区发展概念,做到合理布局、错位竞争布下了重要的一颗棋子。 
  在对外部环境方面,高铁的建设将促进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优势互补,有利于区域内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的快速流动,从而使城市群间人流、物流效率与质量将大幅度提高,拉动沿线经济和城市群的区域联系,带动相互间的经济发展。 
  因此,对顺德而言,打通外部网络使顺德在珠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能够利用道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借助广佛同城的契机,以错位发展承接大城市的辐射,发展高端制造业和与之相关的现代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在珠三角乃至全世界的经济产业链中努力占据更高的位置,最终带给顺德产业提升、发展的动力。 
  市领导:不舍弃小我或被边缘化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中,顺德的角色如何,如何定位,与珠三角如何进一步融合,这方面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远远不够,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跟进,有可能在周边地区加速一体化的过程当中,顺德很难获得其应有的利益。虽然顺德已跨入“两高时代”,但如果不从被动接受改为主动融合,如果不能舍弃小我成大我,顺德仍然可能被边缘化。 
  目前,番禺南部已形成广东的重化产业基地,顺德如何积极与之进行产业对接?顺德还是不够积极。去年动工的港珠澳大桥将极大地改变了珠江西岸的区位,太澳高速解决了顺德东部与珠海的对接,中部、西部却仍然没有提上历史日程。 
  顺德区副区长、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局长邓永强: 
  十个镇街要拼成一幅大图 
  每个镇街都是顺德拼图的一部分。怎样拼成一幅城市大图?一城三片区不仅能够回答好这个问题,还能有效地解决各镇街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一城三片区的发展战略确定下来,我们就已经预料到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问题。明显的效果虽然一下子看不到,但未来的若干年间,十个镇街每走一步,都将嵌入一城三片区里,不能超越,也不能滞后。五年、十年都按照这个方向走,综合而不分散。 
  佛山市委党校教授、科研处主任蒙荫莉: 
  以交通为纽带谋求发展红利 
  一个地方的产业效应发展,首先体现在要素流动的效率上。加快要素的流动就需要构建更多的高速公路、快速轨道交通等。要将要素的流动成本降下来,顺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未来顺德要以交通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在降低发展成本中谋求最大的发展红利。 
  具体来说,顺德发展红利的获得,必须通过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优化生产力要素和资源配置,使成本的流动降低。要合理规划生产力布局,实现错位发展,通过产业布局来实现生产要素重组。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辅之行政手段,建设横向各异、纵向互补的城市体系,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 
  佛山市委党校副教授、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赵起超: 
  准备得如何有待实践检验 
  顺德早就进入了“两高时代”,虽然它8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高铁,也曾没有高速路,但有没有不要紧,关键是能不能通达。另外,我认为顺德对进入“两高时代”早就有所准备。但准备得怎么样,做得好不好,还有待实践来检验。 
  顺德准备得好与不好,不是取决于它的能力,而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珠三角一体化、广佛同城的机遇来之不易,顺德是关起门来画地为牢自己发展,还是在“两高”时代的机遇下发展,这是顺德人首先在思想上需要加以认识的重要一点。每个顺德人都应该在新一轮发展中敞开胸怀,克服少数人的地域主义、本土主义等不利于“一盘棋”发展的思想枷锁。 
  ■特写 广珠轻轨顺德段即将完工 
  广珠城轨顺德段已经开铺无砟轨道,目前即将完成从顺德大学站到容桂站的最后铺设,全面完工后将连通顺德境内的5个站点。近期,施工方正在做沿线电力设施的调试,为最后的试通车做准备。广珠轻轨轨道工程队副队长史志宏透露,从8月中旬开始,广珠城际轨道顺德段开始铺设轨道,9月将全线调试。 
  广珠城轨采用的都是无砟轨道。传统的铁路轨道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放在枕木上,下面为小碎石铺成的路砟。无砟轨道的轨枕由混凝土浇灌而成,路基也不用碎石,铁轨、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路上,这种施工方法是当今世界先进的轨道技术,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而且列车时速可以达到200公里以上,还可以减轻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摩擦,使得列车运行非常平稳。 
  正在建设的站台也有了最新进展。施工方透露,如果一切顺利,广珠轻轨顺德段五站点中,施工进度最快的是北滘、碧江两站,预计这两站将在9月20日左右完成站台建设,可以对市民开放。 
  记者日前到北滘站先睹广珠轻轨站点的真容。北滘站的规模在顺德五个站点中是比较小的,但建筑面积仍达到2903平方米,分为地下候车厅和顶楼乘车站台两层。一楼直通二楼站台的透明垂直电梯玻璃门已经安装完毕,这是为了方便持大件行李或者行动不便人士搭乘。从一层候车厅乘电梯颗直接到二层站台,距离轻轨列车登车口不到10米距离,整个过程只需要1分钟。 
  尽管市民在本月可以目睹轻轨站台的美景,但要真正乘坐这条全线架在高架桥上的轻轨,还需要再多等两个月,预计亚运前后将开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