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龙高速:轻轻穿越“山水园林”

2010-8-7 9:5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木棉隧道、杜鹃王隧道、小熊猫大桥、大榕树隧道、佛掌山大桥、高黎贡山隧道……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大官市到龙陵县龙山卡,驾车行驶在76.27公里长的保龙高速公路上,近一小时的行程,记者仿佛经历了一场文化之旅,沿途深山中的许多珍贵动植物及历史文化知识和典故都是第一次知晓。
 保龙高速公路整合、传播沿线文化的做法得到了“以人为本、和谐高速公路建设示范研讨会”全体与会代表与专家的充分肯定。这次会议于7月7日至9日在云南保山召开,由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主办,云南省财政厅、交通运输厅、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会议研讨了如何打造以人为本、环境友好型的高速公路。让国内外代表、专家“眼前一亮”的,还有保龙高速公路在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护与发展、外部资源利用、推进旅游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性措施。
 借智借脑 探索创新
 保龙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云南境内的一段,于2004年12月27日开工建设、2008年9月8日全线建成通车,是云南省第三个利用亚行贷款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
 保龙高速位于滇西边缘,全段跨越怒江天堑,穿过被誉为天然“山水园林”的高黎贡山腹地,路线纵断面呈典型的“V”字型,山高谷深,地质地貌复杂。公路穿越31条断层、48处滑坡、7处岩崩、8处岩溶塌陷;56.3%的地段为中等以上地质灾害危险路段,桥隧占全线总长的49.3%;连续长大纵坡达30多公里,平均纵坡超过4%,工程安全风险极大。
 针对工程的特殊性和建设的艰巨性,保龙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通过专家现场咨询、举办各种培训等举措,借智借脑,先后邀请国内外资深专家370余人次到现场开展咨询。每次需要对国外专家进行咨询,工程建设人员都梳理出拟要咨询的问题,并提前一两个月寄给专家,让他们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带着国外相关资料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前往工地现场。国内外专家们先后共提出1000余条咨询意见,帮助解决了保龙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他们将后期运营安全的关口前移到建设期,渗透到设计、施工及营运管理的全过程,变被动防护为主动预防,努力构建以工程安全为基础、以后期营运安全为目标的安全综合保障体系,实现路畅人和。
 为使公路建成通车后,车辆能够安全通行,保龙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成立了由地质、路桥、隧道、交警、路政、驾驶员等多学科背景技术人员组成的建设团队,设计与施工方案需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再最终确定,使方案最大限度地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目标。
 此外,保龙高速公路在常规选线基础上,针对性地采用了“地势选线”、“布景选线”、“气候选线”和“安全导航选线”等措施,实现了在天然“山水园林”间建设一条满足道路安全运输功能、让使用者愉悦驾驶的大通道。同时,根据汽车动力学原理,评估不同车辆在不同车速下各种安保设施的使用效果,对货车刹车制动衰减性能进行预测,确定救助匝道的合理设置地点,行成一定的容错性,有力地保证了保龙高速的运营安全。建成通车后的2008年至2009年,保龙高速公路上平均每年死亡12人、受伤15人,同比通车前的320国道,分别下降50%和80%。
 相融共生 保护环境
 为了维护高黎贡山圣地,保护怒江和潞江坝的生态环境,保龙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坚持最小程度破坏、最大程度保护、最强力度恢复的原则,努力打造出一条生态路。
 保龙高速公路建设者以设计为源头,尽量避免工程对自然平衡的破坏,合理确定桥隧比例,减少高填深挖对自然平衡的破坏;依山顺势选线,尽量不扰动山体;坚持隧道洞口零开挖,尽量不破坏自然生态。
 保龙高速公路沿线全部是高山峡谷,建设者们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充分利用全线52个弃土场,既避免污染环境,又使1160万立方米的弃土“变废为宝”,或成为种植花草树木的良田沃土,或成为隧道管理所、强制加水点等服务设施,或成为滑坡反压措施。
 保龙高速公路建设者根据边坡开挖的实际情况,实施动态跟踪设计,信息化施工,及时调整边坡防护方案,有效避免了小边坡变成大边坡,减少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同时将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有机结合,边坡开挖几年,绿化同步跟进几年,有效避免了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路段实行先处置后开挖,通过专家咨询和对设计的补勘完善,所处置的48处滑坡无一复活,有效避免了因灾害地质复活对自然生态的新破坏。保龙高速的干砌片石挡墙,既防护,又生态,减少了人工痕迹,让公路悄悄融入自然。
 以人为本 群众满意
 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各级政府、多个部门、沿线群众,为顺利推进工程建设,保龙高速公路建设者借势助力,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把对沿线群众生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路与社会的和谐共荣。
 针对沿线村民最关注的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保龙高速实施“三方三定三心”措施,即由村民方、政府方、建设方共同确定补偿方案、标准、时间,使在地方政府关心的情况下,实现老百姓放心、建设单位安心。
 他们把土地补偿款、移民安置补贴及青苗补偿费按时直接支付给受影响群众;对易受影响的农用灌溉沟渠和地方道路进行5次拉网式排查,形成会议纪要65份,并逐项予以落实;坚持使用与培训当地劳动力并重,促进沿线民众就业,让11410名村民在项目工地务工。沿线农户对补偿、新房安置、就业援助等工作十分满意。
 保龙高速公路建设者还尽量为沿线群众多办实事和好事,参建单位捐建两所希望小学,为沿线村民及部分民工的子女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将200余公里弹石路施工便道全部交给当地村民使用,使施工便道成为了便民路、致富路;帮助500余名村民学到技术,走出大山谋求发展。
 保龙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沿线农民观念转变了,视野开阔了,他们借助公路积极发展和调整烟草经济、瓜果经济、旅游经济等产业结构,从工程开工建设的2004年到全线通车的2008年,公路沿线的龙陵县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28.14%;招商引资额由2006年的1.42亿元猛增至2008年的54亿元,增长了38倍。
 在云南省交通运输厅、财政厅、发改委、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保龙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了建设品质、文化品位及安全通行能力,实现了人、车、路、环境、文化及社会和谐共生和修一条好路、交一本好账、铸一条通途、促一方发展的建设目标。亚行与法国开发署项目竣工检查团日前对保龙高速公路项目的评价是:项目实施非常成功,项目目标高质量完成,初步评定结论是“高度满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