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运输系统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实

2010-8-30 12:5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映汶路中断,汉清路中断,318国道中断…… 
  8月中下旬,突然而至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4条国道,10条省道,100多条县乡道路断道,“孤岛”中的群众急盼救援…… 
  紧急行动,全省紧急调集950多台机具设备、5100人投入公路抢通工作。以最短的时间抢通了生命线,为灾区群众的通行和抢险救灾的深入提供了通道支持。□本报记者 王代林 衡昌辉 
  A 
  灾情 
  地震极重灾区公路连续遭受毁灭性破坏 
  今年入汛以来,四川连续多次遭受大面积强降雨袭击,引发特大洪水及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使我省公路交通损毁严重。特别是8月12日以来,我省部分地方遭受多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使我省公路特别是地震极重灾区公路连续遭受毁灭性破坏。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烽介绍,这次公路受灾主要有三大特点:交通受灾点多面广量大,交通基础设施受损十分严重。8月12日以来,我省连续反复遭受大面积暴雨和特大暴雨袭击,总共有4条国道和10条省道及100多条县乡道断道,直接经济损失28.5亿元。 
  洪水地质灾害集中在地震极重灾区,对灾区公路基础设施破坏十分巨大。德阳、阿坝、成都、广元、雅安、绵阳等“5?12”地震极重灾区,在极端气候条件与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地质破坏交互作用下,暴雨、特大暴雨形成的洪水冲击地震造成的松散堆积体,形成大面积的泥石流,直接掩埋公路,多处形成堰塞湖,淹没公路,洪水冲毁路基,造成山体崩塌,对地震灾区公路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对灾区公路交通影响极大。 
  此外,灾区公路遭受山洪泥石流反复叠加袭击,公路抢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8月13日至15日、8月17日至19日,我省出现两轮强降雨过程,山洪地质灾害反复频发,公路抢通工作多次严重受阻,抢通工作异常艰巨。国道213线映秀至汶川因暴雨多次引发大规模泥石流,已抢通出来的便道先后3次被掩埋。绵茂路多次发生泥石流,阻塞河床淹没路基,抢通路段多次被毁。 
  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简称川高公司)董事长高淳说,灾区有的路段的抢通工作比地震后的道路抢通工作难度还要大。 
  B 
  抢通 
  一路攻坚克难英雄集体再次打响抢通战 
  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就近组织人力和机械设备赶赴重灾区。省交通运输厅迅速成立国道213线、绵茂路两个公路抢通前线指挥部和后方指挥部,全省紧急动员,迅速开展抢险救灾,争分夺秒抢通生命通道,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确保灾后恢复重建成果。 
  8月13日18时30分,四川路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云接到了命令:绵竹市清平乡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四川路桥集团要马上组织抢险救灾!孙云调集临近灾区的成德绵高速公路沿线人员和设备为主力,同时从省内在建工程项目调集人员和设备,以急行军方式奔赴汉旺。仅两个小时,100多台施工设备,400多名抢险队员就到达了抢险现场,后续队伍正陆续向灾区集结。 
  快速的反应,有力的组织,一如两年前的抗震救灾。曾为抢通保通国道213线都汶公路做出突出贡献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在灾区生命线上,打响了抗击山洪泥石流、打通生命通道的攻坚战。 
  危急时刻,四川路桥共投入一线抢险人员1500多人,大型设备400多台套,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抢险救灾,抢通生命通道。在汉清路、映汶路、映卧路等多条灾区生命线上,一路攻坚克难,于22日下午、晚间全线抢通映汶路和汉清路便道。 
  8月14日清晨7时,由川高公司调来的6台挖掘机出现在映秀红椿沟泥石流前。高淳揣着一天三次必吃的药,现场指挥。按照“先抢通、再完善、后恢复”三个步骤,确立了“翻越泥石流堰塞体,靠山推进,南北夹击”的抢通思路,采取挖渠导流降低水位、水中填筑路基、翻越堰塞体、南北线同时施工等方式,对国道213线的16处坍塌和泥石流地段开展抢通。整个抢通过程科学有序,多次成功避险,未发生人员伤亡。自8月14日以来,全线最多的时候投入抢通人员上千人,机械设备80余台(套),累计投入抢通人员5000多人次,累计完成土石方近4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建20公里二级公路的土石方量;抛填四面体近500个,专门从上海紧急采购调运1200平方米路基箱,用于堰塞体路基松软段加固工程。全体交通参战人员历经八天八夜不停的艰苦奋战,在抢通中保通,在保通中抢通,于8月22日14时59分胜利抢通国道213线映汶段。 
  C 
  保通 
  先抢通、再完善、后恢复坚决打赢抢通保通攻坚战 
  截至8月23日,全省共调集950多台机具设备、5100多人投入公路抢通工作。我省因灾断道国省道公路累计已抢通13条,国道108线已抢通便道。累计抢通公路3439公里,还有14公里正在抢通。 
  这次灾害与汶川地震相比,公路抢通工作面临洪水、地质灾害和堰塞湖等新的各种困难交织在一起,且公路反复严重受损,抢通路段反复断道,公路抢通工作十分艰巨。由于灾情主要发生在地震灾区高山峡谷地带,山体陡峭,地质病害众多,公路损毁严重,特大泥石流及多处堰塞湖的威胁仍然存在,公路保通和恢复重建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周期很长。 
  我省的主汛期还有一个多月,公路抢通保通任务还很艰巨。全省按照先抢通、再完善、后恢复的原则,在抢通中保通,在保通中抢通,进一步强化抢通保通措施,坚决打赢公路抢通保通攻坚战,夺取交通抗灾救灾最后的胜利。 
  ――进一步健全公路抢通保通机制。突出重点路段,加强由政府领导挂帅,交通、国土、水利、公安等部门参加的公路抢通保通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指挥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抢通工作的资金、设备和人员投入,一旦发生断道,加快抢通工作进度。落实保通工作措施,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进一步加强公路抢通保通保运工作。加强力量,完善预案,充分作好应对新一轮降雨天气影响和抗击洪水地质灾害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大设备人员投入,增强抢通工作预见性,多点作业,加强油料、维修工以及机手数量的保障,提高施工效率。根据隐患排查情况、灾情发生情况、预案运行情况,完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加严密、更加科学、更加管用。制定公路保通方案,强化运输保障,科学布设保通力量,发生灾情就近组织抢通,保障公路畅通。及时调集应急运输车辆,保障灾区群众疏运和物资运输。 
  ――进一步加强抢通保通和施工安全风险防范。建立健全汛期抢通保通和施工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对泥石流、堰塞湖和经常发生崩塌、落石等重点路段,设置安全哨,安排专人值守监测。科学组织抢通,加强公路抢通现场和施工营地安全管理,加强监控预防,有效避让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坍塌等自然灾害,确保抢通保通和施工营地安全。 
  ――进一步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加强与气象部门和水利部门的联系合作,主动收集气象信息,掌握水情,及时发送预警信息,做到早知晓、早预防、早布置。排查公路地质灾害隐患,对排查出来的隐患点实施重点观察监控,提前采取处置措施。对不能及时处置的隐患,落实监测预警措施,设置警示标志。 
  ――启动公路恢复重建基础工作。及时组织开展受损公路灾情核实工作,着手研究制定恢复重建方案,做好灾后公路恢复重建的各项准备工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