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进出口商检及税收政策滞后

2010-8-27 11:0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这不是为了保护一个企业,而是保护一个产业的重大问题。”在24日于德州齐河举行的山东省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会议现场,国内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金友疾呼,当前亟须调整进口商检与税收政策,保护已经极为脆弱的农产品加工产业。   其背景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该类企业所受冲击远大于其他产业。近期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使农产品加工业步履维艰。
  “我们这些企业责任重大。”面对会场上30多家省内重点农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王金友说,因为每家企业身后都有一大批农民。对这种责任意识,主持会议的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农业产业商会会长张洪波颇为赞同。
  但近期农产品价格飙升,对加工业影响极大。例如今年1-6月,诸城外贸公司共消耗饲料用玉米138万吨,均价1968元/吨,该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9.6%。仅这一家公司,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提升就达6.2亿元。况且,下半年农产品价格还将走高,其全年成本的增加肯定会超过12亿元。
  成本飙升,导致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要知道,国内1 斤玉米的价格几乎相当于巴西两斤的价格,面对国际竞争对手用廉价玉米生产的鸡肉冲击我国市场,我们拿什么与其竞争?据统计,上半年就有20万吨巴西鸡肉涌入中国市场。不仅仅是鸡肉,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的产品都遇到此类问题。滞后规定束缚手脚
  粮价上涨,有保护农民利益的因素,从这一角度而言无可厚非,但在税收与商检环节存在的滞后规定束缚了企业手脚,亟须变革。
  王金友表示,国内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负担明显大于其他行业。例如,鸡肉产品加工成可以直接食用的熟肉制品,要缴纳17%的增值税,但是生肉的进项抵扣只有13%。企业需要多缴4%的税金,对加工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除此之外,王金友建议国家对进口农产品包括加工制品加大检验力度。日本的进口商检是“先检验,后放行”,只要商检不出结果,其海关就不允许通关。而我国的进口商检流程是,“先放行通关,后检验检疫”,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中外的商检费用相差也很大。诸城外贸做过统计,从2008年5月10日至今,日本商检机构仅抽检该公司产品就近6000批次,每个样本收取检验费5万日元,“你想想光检验费他们就收了多少吧。”
  那么何不借鉴日本经验,对进口农副产品、食品等事关百姓饮食安全的货物也实行“先检验检疫,后放行通关”?
  王金友还建议,适当增加进口检验检疫项目。增加的通关费用,按国际惯例应由外方承担。这不仅可以将不合格产品直接拒之门外,也有利于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