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结构提升经济质量

2010-8-27 0:3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这几天,正值南方雨季,三十而立的深圳天空更加湛蓝。 
  屹立在华强北355.8米的赛格大厦,代表了这座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的勃兴;就在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西边的高交会展馆原址上,一座245.8米的金融新地标——深圳证券交易所营运中心拔地而起。
  两座象征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的地标建筑,是深圳不断进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的最好见证。30年来,深圳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走出了一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高的升级路径,每平方公里GDP产出不断飙升,单位GDP能耗水耗持续下降。据统计,1979年,深圳GDP仅仅1.9亿元,去年突破8000亿元达到8201.23亿元,每平方公里GDP产出4.2亿元,年均递增25.8%。
  高楼回望合,荡胸生层云。从最初“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到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以及最新的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三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深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显得愈发明晰而广阔。
  加工贸易
  从粗放到转型升级
  敢闯敢干的创新基因,一直强力搏动,深圳在一次次的历史节点上总是主动求变。
  市科工贸信委有关负责人说,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的家底非常浅薄。据统计,1979年深圳工业生产总值仅仅0.71亿元,可以用寒酸来形容。面对如此窘境,深圳瞄准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利用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尤其是吸引外资,以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做热”产业氛围。
  港资、台资、日资等大批外资企业,在深圳投资建厂,一批加工贸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深圳加工贸易很快迎来“黄金十年”,最高峰时达2万多家的加工贸易企业,成为深圳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动推动力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目前,深圳外贸出口实现17连冠,其中占出口比重达6成多的加工贸易立下了汗马功劳。
  “两头”在外、劳动密集、挣取少量“代工费”……粗放式加工贸易的弊端很快显现。深圳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力促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目前,以艾美特、冲电气等为代表的一批加工贸易企业,不断从提高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支柱产业链条逐渐本土一体化。
  深圳加工贸易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批创立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不断向先进制造业转变,并在市场上据占先机。据统计,目前全市10%左右的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OBM(自主品牌加工制造)业务逐步开展。在加工贸易企业的自有品牌中,国家及省市名牌就有近百个。
  四大支柱引领产业突围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直是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内在追求。上世纪90年代,在加工贸易产业一片红火之际,深圳毅然选择了自主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后,金融、物流、文化几大支柱产业也随之崛起,成为这个城市的产业脊梁。
  四大支柱产业带动了深圳实现突围。仅代表高新技术产业的电子信息而言,深圳凭借“拿来”创新和自主研发,已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电子元器件、家用视听和软件的研发、生产、出口基地;深圳港目前是全球第四大港口,连通世界各地的国际班轮,让深圳融入世界经济潮流;深交所、平安、招商、深发展等一批金融机构,令深圳成为全国金融业的翘楚。目前,仅福田中央商务区4.3平方公里的土地,聚集着126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区域总部,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总部、区域总部超过100家。
  在四大支柱产业的带动下,深圳经济实现高速增长。据统计,1996年,深圳GDP突破千亿元达1048.44亿,仅用4年时间到2000年就突破了2000亿元,随后仅仅用了9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000亿到8000亿元的跨越。
  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目前,深圳“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去年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深圳GDP的比重超过60%。其中,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服务业快速增长,成为推动深圳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去年,深圳三次产业结构为0.1∶46.7∶53.2。作为高端服务业的支柱,深圳金融业增加值达1148.14亿元,增长20.5%,占GDP比重提高至14%。
  新兴产业
  成重要发展引擎
  深圳一直没有停止结构调整的步伐,早在几年前就提出“建设效益深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市委市政府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令深圳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站在更高的平台谋求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
  去年以来,深圳相继出台了新能源、生物医药、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和政策,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计划到2015年三大产业总规模达6500亿元,其中生物产业年销售2000亿元、互联网产业年销售2000亿元、新能源产业2500亿元。目前,深圳正全力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力争建成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重要基地和低碳城市。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实施经济转型升级,重大高端项目将成为新的引擎。深圳今年将安排投资39亿元,投向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软件产业基地、光明及坪山高新园区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结构调整,培育新增长极。同时,加快国家生物医药基地、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和产业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大运会新一代互联网商用示范项目、阿里巴巴国际运营总部和商业云计算研究中心、比亚迪储能电站等项目的建设,并加快推进迈瑞光明生产基地、奥萨一类新药基地等项目的实施步伐。
  目前,深圳正积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提供个性化服务,吸引更多高端项目落户。市科工贸信委近期重点跟踪的30多个项目,拟投资总额300亿,其中超亿美元的项目共15个,包括华润、华侨城、中国石油、赛门特克等知名大型企业的投资项目。
  数据
  ●1979年,深圳GDP仅为1.96亿元,2009年深圳GDP达到8201.23亿元,每平方公里GDP产出4.2亿元,年均递增25.8%。
  ●深圳人均GDP不断增长,2009年深圳人均GDP为92771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达1.36万美元,达到国际公认中等发达水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1979年,深圳外贸进出口贸易额0.17亿美元,2009年深圳进出口贸易额2701.55亿美元,其中出口1619.79亿美元,出口连续1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1979年,深圳实际利用外资0.05亿美元,2009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1.60亿美元。
  点击
  华星光电项目填补高技术空白
  深圳建市以来最大的产业投资项目——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今年年初正式在光明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破土动工,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整个厂区十三栋建筑的桩基和基础部分工程均已完工,主体工程开始建设,三级人才梯队初步搭建。
  记者了解到,深圳及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区之一,区域内集中了TCL、康佳、创维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2009年平板电视机产量超过全国的40%。华星光电项目在深圳投资建设,填补了深圳乃至华南地区在高世代液晶面板领域的空白,将有力地提升深圳平板显示产业的地位,推动我国电视机产业的战略转型,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高世代液晶面板制造业产业集聚度高、辐射范围大、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广,对于以电子信息为主体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连线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2009年8月举行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深港一口气签署了《关于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意向书》等8项合作协议,将引入“深港两地合作开发”新模式,联手将前海建成深港现代服务业的示范区、先导区。这将是深圳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载体。到2020年,前海有望创造1500亿元生产总值,每平方公里产出达100亿元。
  深港金融圈
  2010年5月下旬,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要谋划、建设“深港金融圈”。这种具有“战略视野、国际眼光”的战略目标,得到各方好评。目前深港金融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已建成了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汇兑系统为基础、同城跨行支付结算系统为补充,支持人民币、港币和美元等币种,能处理大额实时、电子批量和票据交换等业务的支付清算体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