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 做强县域经济
2010-8-25 20:0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辽中县位于辽宁省中部,是沈阳市的近郊县,区域面积147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区,总人口47.5万。2009年,县域综合经济实力位居辽宁省县域第11位、沈阳市首位。近年来,辽中还荣获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出口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国家文明县城等13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主要指标高速增长。近五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年递增50.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递增41.8%,农民人均收入年递增16.9%。尤其今年上半年,发展继续提速,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2亿元、同比增长42.2%,固定资产投资100.2亿元、增长100.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1亿元、增长33.4%。在全市重点排名的9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中,辽中均居15个县(市、区)前5名,其中有4项位居第一。
——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今年上半年,二三产业占三次产业比达到85%,比2005年提高了24.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财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增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83.4亿元、同比增长7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97家,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5.5%,工业的拉动、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三产业蓬勃发展。保税物流中心完成进出口货值1亿美元,营口港沈阳陆港投入运营,区港联动,公海联运、铁海联运、空港联运“一动三联”的大物流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家电下乡”销售额、销售量位列全省第一;现代农业快速推进。
——对外开放硕果累累。全国第10家综合保税区和国家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基地两大“国家级”牌子落户辽中,辽中的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已经成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重大项目纷至沓来。三年来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205个,其中亿元以上6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投资10亿元的和世泰钛业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投资84亿元的中钢北方金属、投资50亿元的进口可利用废物再生示范园、投资20亿元的东方钢铁、投资16亿元的世纪腾龙(集团)石化装备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城镇建设全面加速。以近海新城、珍珠水城“双城”为两磁、以满都户镇等2个中心镇为重点,“双城双镇”的城镇发展格局全面拉开。近海新城建设快速推进,投资1亿元建设了近海绿洲公园,实施了“三横两纵”路网建设,完成绿化42万平方米,自来水厂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知名房地产企业纷纷入驻,全年可突破12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重点镇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重镇、生态新镇、商贸大镇,辐射能力和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全县人均绿地面积13.8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22.2%,连续五年获得省政府城镇建设“绿叶杯”。
——百姓福祉大幅提升。投资2.6亿元在全省率先完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成为全省唯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大力实施生态创建工程,国家生态县建设去年通过省级验收,今年有望成为东北第一生态县;新农合常住人口参合率达98%,率先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连续5年获得省级平安县,连续4年获得省级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县。
在做强县域经济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创新发展理念,探索出跨越发展新路径
辽中的跨越发展,源于思想观念的转变。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思想解放,以开放的思维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三个转变”:“观念之变”,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了“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慢发展,不开放没发展”的开放进取意识;“格局之变”,转变过去依托沈阳单极发展的思维定势,转身向海、背靠沈阳母城,借势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沿海开放双重机遇,变腹地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末梢为近海沈阳开放经济的前沿,闯出一条因海而兴的新路子;“角色之变”,跳出了远郊农业县的藩篱,明确了腹地港城、工业副城、北方水城的定位,辽中产业实现了由内陆农业到近海经济先导区、近海经济先导区到综合保税区再到综合保税区与现代环保产业基地竞相发展的“三次提升”。
二、坚持规划先行,打造县域经济新空间
空间是发展的前提。坚持规划先行,聘请法国新欧洲空间规划设计院、上海同济大学、深圳城市空间规划设计院等知名规划机构,系统编制了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生态规划、产业规划等各类规划,实现了规划全域覆盖。目标定位,到2012年,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冲入全国百强县,建成繁荣富庶、活力开放、和谐幸福、生态友好的科学发展新辽中。产业定位,把辽中打造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国家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及其配套产业基地、绿色农产品出口加工产业基地。战略定位,优先发展环保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强工扩城;优先发展保税物流业和出口加工业,借港兴城;优先发展生态经济和现代都市农业,特色建城。空间定位,“一城、两带、三区”,一城即“近海新城”,两带即出海通道产业带、蒲河生态廊道景观带,三区即沈阳综合保税区、近海经济区和农业经济区。
三、抓实项目经济,构筑县域经济新支撑
我们把项目视为生命线。坚持“三看”,狠抓项目建设。坚持目光向外看,扩大开放引项目。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71个,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51个。坚持目光聚焦看,全力攻坚盯项目。紧盯世界500强、中直大型企业及驰名品牌等具有产业链效应的龙头项目不放,以集群项目、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成功引进中钢、中盐等“国字头”项目,以及综合保税区、营口港沈阳陆港等重大项目。坚持目光向内看,扶优扶强壮项目。大力实施“龙头企业推进计划”,全县50户重点工业企业纳税额占全县工业纳税总额的69%,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规模以上农事龙头企业发展到278家。
四、狠抓生态建设,创造县域发展新优势
牢固树立“生态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的理念。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目标,科学整合现有资源,统筹发展生态水系、绿色林带、环保产业,构建了覆盖全县的大生态格局。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整治,整体推进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辽河流域最大的县城中心污水处理厂和7个乡镇区域污水处理厂。积极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和环境保护力度,两年来就彻底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29家。2009年,通过了国家生态县省级验收,目前正向东北第一生态县目标迈进。
五、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县域发展新活力
我们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激发活力的关键来抓。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实施副县级领导包园区、包产业等“四包”工作机制,构建了区域招商、产业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的大招商格局,既当指挥员,更当战斗员。设立招商引资奖励资金,采取“全员聘用、档案封存、绩效考核、奖优罚劣”的用人机制,三年来面向全社会选聘各类人才100余人。完善服务机制,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对接制度,实行行政审批“一站式”、“一费制”服务,开辟了项目服务的“绿色通道”。围绕破解要素制约,创新土地、拆迁、规划、融资等体制机制,发展活力全面释放。与此同时,创新实施“五推三考”初始提名办法,树立了以实绩论英雄、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全面推行“四三三”干部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定岗、定责、定效,能者上、平者让,发达地区出干部、落后单位有动力,全面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六、强化作风建设,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牢固树立“干不到第一就是落后”的观念,以身边典型潘作良为榜样,发扬“5+2”、“白+黑”作风,苦干实干、大干快干,在全县涌现出了一批“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好党员、好干部。越有压力越争行、越有困难越向前,认准的事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意志,以及“敢为人先、勇于超越,只争朝夕、高效成事,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已成为辽中干部的鲜明品格。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