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教育大家谈

2010-8-25 1:0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自勤:
   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着机制和技术的双重瓶颈。机制瓶颈主要是因为企业与学校的目标不同,导致合作企业缺乏长效激励机制,这要通过能使双方共赢的机制来解决。
    而技术瓶颈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组织制度,在接纳学生实习、实训问题上,往往存在 “顶岗不顶事”,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这一问题需要依靠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一体化建设来解决,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仿真训练和预顶岗,使学生具备基本技能。同时,通过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视频互动系统,使学生在校内也可以零距离地了解企业生产作业现场管理,以减轻企业负担。只有有效地解决了机制和技术这两大瓶颈,才能实现校企联动发展的共同愿景。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郝勇:
    目前,物流行业虽然拥有大量从业人员,但从事航空物流的专门人才却严重缺乏,既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又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更缺乏既懂管理有熟悉业务的精英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的瓶颈。
    因此,高校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但以航空运输为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内较为罕见,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也大都不成熟,培养计划的制定也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希望这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物流工程系主任黄勤:
    在开展政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急需政府部门加强政策引导、宣传和激励措施,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样才会有更多企业愿意加入到校企合作中来。目前,各方面的积极性并不总是一致的——学校的积极性很高,但合作单位并不是很积极。因此,如何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互利互惠机制,促进产学研发展,还需要深入地进行思考。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政府的作用应贯穿于整个机制中,这是合作模式启动、调节、选择的坚强支撑。同时,由于目前企业对于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合作伊始,能取得什么成果,从长远来看对企业有哪些利益,都还存在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参与合作的企业,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文锋:
    由于没有对应的一级学科并进行持续的研究和建设,目前物流教学体系还不健全,没有明确的物流学科层次结构和专业规范,很多高校只能依托自身学科专业办物流,导致培养方案差异很大,对传统的 “母专业”存在严重依赖。这造成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不甚合理,实践适应性不足。
    此外,目前很多高校的物流教学资源还非常匮乏。一方面,很多物流教师原来并不是从事该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其专业内涵有待提升;同时,尽管目前市场上物流教材很多,但由于物流的学科内涵和知识体系还没有真正确立,使得很多教材从名称到内容存在重复、交叉甚至矛盾的地方,给实际教学带来极大困扰。
    而实验室软硬件的不足,更让很多学校无法实现课堂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这样容易使学生实践能力不过关。
    此外,高校和企业之间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物流业界的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教学中还少有富有中国特色的物流教学案例,科研素材缺乏有效地提炼,能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和人才培养。
广东大学商学院院长谢如鹤:
    建立行之有效的物流实验教学资源系统,是有效解决目前教学模式落后的方式之一。实际上,随着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很多学校都建设了校园网,或进一步改善了网络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为资源库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部分学校甚至已先期建设了资源库管理平台。
    这些情况使以往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 “有路无车”现象得到了改变,但 “有车无货,货无精品”现象仍然突出。学校之间、学校内部各自为政、互不沟通,成为 “信息孤岛”,造成资源建设的低水平重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一些学校没有根据教学需要,盲目上规模,造成资源开发和使用上的脱节,资源利用率极低。
    而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这些现象,一方面是部分院校在进行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结合教学实际,优先设计和制作网络教学中最需要的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忽视了对资源库管理及应用系统的实用化研究,造成操作使用不便,降低了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