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之魅

2010-8-25 0:5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刘铭
    所谓产业链是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的,以若干个企业为节点、产品为小节点纵横交织而成的网络状态系统。而旅游产业链,学者给出的结论是,旅游链条包括了目标顾客的选择、定位、产品设计、价格制定、渠道选择和形象推广等。这类概念都强调产业链始于旅游者空间移动,止于旅游者旅游消费体验的实现,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相关企业的集合。
    原来游客到内蒙古旅游,基本是“白天看草原,晚上数星星”,购物和娱乐消费在人均旅游消费中所占份额不到15%。如今,正在转型中的内蒙古旅游,变单一“景区带动型”模式,“转方式、调结构”,走深加工路线,靠产业链“吸金”,推动旅游服务以观景为核心向以消费为核心转变。“牧人之家”是锡林郭勒盟牧民开办的以牧区家庭为旅游的景点。这些旅游景点集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服装表演、蒙古族婚礼、品尝民族风味食品、骑马、乘驼、坐勒勒车等项目于一体,使游客体验一回“纯牧人”的生活,充分领略锡林郭勒大草原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蒙古族民俗风情。
    为延伸旅游产业链,锡林郭勒盟不断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和市场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制定扶持性政策,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如今部分具有地区特色的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和旅游商品逐渐被开发出来,并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已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体现锡盟优势和增收富民的重要产业。东乌旗乌博手工艺品厂生产的马头琴系列产品、东苏旗牧民乌日尼勒图制作的沙画作品、西苏旗双喜蒙古包厂生产的“双喜牌”蒙古包、正蓝旗腾格里塔拉奶食品厂生产的系列奶食品、多伦县玛瑙工艺品厂生产的玛瑙工艺品等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欢迎。锡林郭勒盟形成了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品、民族食品等几个系列品牌。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旅游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也更为紧密。内蒙古各地依托深厚的草原文化、蒙元文化和马文化积淀,使其传统习俗、服饰、舞蹈、音乐、仪式、建筑、手工艺品,以及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等文化旅游资源,已经和正在开发成不同类型,又相互关联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并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姜月忠说,旅游业的发展关键在整合,要把旅游景点、旅游购物、旅行社以及所有旅游要素整合起来,把旅游产业链做宽、做长、做强,旅游效益才能更快提高。
    吃透了文化,内蒙古旅游还能吃什么?内蒙古把目光放到了节庆旅游。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旅游产品内涵很丰富,有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等。国内一些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可以有计划地吸引进来,在淡季时把活动搞起来,一年四季都有活动,做到淡季不淡。内蒙古的旅游项目、景区不能总是老面孔,需要不断更新。旅游购物方面,每个城市都要强化本地特色,多开发旅游商品。此外,内蒙古旅游城市的氛围不浓,齐心协力办旅游的态势尚未形成。打好草原文化、黄河文化、昭君文化等文化牌,草原旅游业才会做大做强。
    内蒙古旅游局局长赵广华介绍说,近年来,自治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相互持股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使旅游机构与交通、餐饮、商场等企业联手经营,通过新的市场定位和角色划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品牌为一体的紧密型旅游集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