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吨“钢铁黑户产能”何去何从?

2010-8-25 0:4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兰格钢铁新闻中心 付红玲
    最近兰格钢铁新闻中心记者看到一个数字,实在让人震撼——目前我国7.18亿吨钢铁产能中,竟有3 亿吨左右产能未获中央政府批准。更有专家认为,违规产能不止此数,至少占钢铁总产能的一半!对于这么多的钢铁“黑户产能”,尽管市场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有一个共识,就是这些“黑户产能”的命运直接关系到我国钢铁行业的兴衰。那么它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兰格钢铁新闻中心记者进行了一番采访,结果更让人震惊。
    钢厂:等手续下来还是抢占市场先机?“这3亿吨所谓的违规产能大部分是符合市场实际需求,是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要求的。”河北省钢铁协会副会长宋继军向兰格钢铁新闻中心记者表示,如果不上这3亿吨产能,那我国钢铁市场缺口就需要大量的进口,这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尽管我国对新建钢铁项目有严格审批程序,但未经环评擅自开工、“先上项目再补手续”的现象,已司空见惯。对此,宋继军会长指出,因为钢铁项目审批手续复杂且漫长,有时候需要2年才能审批下来。而作为钢厂,上一个高炉,一般6个月就能建成,当年就能投入运营,当年就能赢利。如果等着政府审批,那市场的先机就已经过去了。而且中小钢厂单个项目规模可能也就几百万吨,考虑到对就业和财政税收的拉动,地方政府一般也不会太多干预。
    因此,一些企业在遵循“市场为先”的前提下,抓住时机一边建设,一边走程序。正如一位国有钢企的管理人士反问兰格钢铁新闻中心记者:“你说我们是等手续下来、时机已过的时候开工,还是抓住最好的市场机遇开工?”
    除了担心错过市场机遇而擅自上马新项目的钢企外,还有一些“黑户”钢铁项目是“被逼出来的”。“产业政策明确支持大钢企,淘汰小钢企。我们如果不做大,要么死掉,要么被别人吃掉。”河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小钢企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中国钢铁业的客观发展环境,“逼得”钢铁企业不断私自上马新项目。
    政府:限制继续发展还是颁发“准生证”?
    如何处理违规产能,业内专家尚未对解决钢铁企业擅自新建、扩建项目以及限制既成产能项目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有的认为应该限制未获中央政府批准的产能继续发展,不认真追究违规之责,无异于纵容抗命。长此以往,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单就眼下说,“调结构”的战略,能真正落实吗?有的则认为应给这些产能颁发“准生证”,使其合法化。
    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凌并不赞成将未获中央政府批准的产能都划为“违规产能”。陈凌主任向兰格钢铁新闻中心记者解释,国家在产业政策上对“违规产能”界定比较模糊,国家发改委都没有明确地表明,没有中央政府审批的就是“违规产能”。我国钢铁项目上马审批制度,是“分层次管理”,各级政府都有审批权力。事实上,地方政府审批的3亿产能恰好弥补了市场缺口。
    当然,每个钢铁项目的审批是不一样的。也不排除少数地方政府以GDP增长为最高考核标准,不顾国内发展的需要、原材料的供应盲目上钢铁项目的现象。
    根源: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失衡“我国钢铁产业滞后于市场发展,是导致钢铁业黑户丛生的一大因素。某些产业规划已不适应目前钢铁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个别产业政策还存在一些误导倾向。”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凌对兰格钢铁新闻中心记者指出,未获批准擅自开工的现象,在我国钢铁业非常普遍,上至大型企业,下至中小企业。这一问题,对未来出台的新产业政策是一次严峻考验。
    同时,监管政策的漏洞也使得钢铁业“黑户”群体越来越庞大。“很多钢铁企业没有合法的生产手续,环保部门无法对其依法处罚,因为一处罚,就等于承认了其合法性;关停更难,一是关停后损失巨大,当地政府不会同意,二是很多企业规模已达到生产要求。”河北唐山一位环保官员对记者表示。“因为在产业政策出台以来,很多担心和呼吁的问题被验证了,政府在重新审视政策的正确性。”陈凌告诉记者,不光是针对这些所谓的“违规产能”,对于国家任何一个产业政策的制定到执行都得与市场相结合。就拿淘汰落后产能为例,当市场压力足够大的话,淘汰落后产能才会有效果,否则会大打折扣。
    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陈凌建议:一是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的宏观调控,更好地了解市场、预测市场、发布更准确的市场信息,让企业对法规政策信服;二是对于微观个体钢铁企业要给予充分的自主权,政府不要给予过多的干预,对环保、能耗等加强法规建设和市场监督。
    出路:“黑户产能”上下有别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博弈始终都在进行着。如何处理这些“违规产能”?陈凌对记者表示,没有准生证的钢铁项目不能等同于落后产能。这些项目中的一部分在手续上确实有缺陷,但在技术、设备上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如果简单搞“一刀切”,将它们淘汰出局是不合理、也是不现实的。
    “针对一些未批先建而又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钢铁项目,可以由大钢厂对其实施兼并重组。”宋继军会长打比喻说,“这些手续不全的‘孩子’既然生出来了,把其‘消灭’是不合理的,再说孩子都长大了,有的都上大学了,有的都参加工作了,要给他们户口。”
    事实上,国家已经出台的产业政策《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已经首次对违规产能提出解决方法——未获中央政府审批的3亿吨钢铁产能,可以通过大型钢铁企业的兼并而保存。这些未批先建的企业、项目不能作为兼并的主体,但是可以作为被兼并的对象。
    “这些政策给符合标准的产能一个出路,只要是符合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合法经营的钢铁企业都将被纳入名单,无论是不是‘黑户’。”宋继军会长向记者表示,3亿“钢铁黑户产能”能否真正“合法化”纳入国家正规管理,关键是看对这批钢铁产能的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与装备、生产规模和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等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