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口岸新城市 塞北小江南

2010-8-23 10: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8月19日,记者随同采访团来到黑龙江省东宁县,对东宁县的边贸、旅游等项目进行了参观走访。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接壤,拥有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县域面积7139平方公里。经过20多年的开放发展,东宁县已成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对俄开放城市,国办发[2005]36号文件将东宁定位为“具有物流贸易集散、进出口加工和国际商贸旅游等功能”。同时,在黑龙江省着力建设的“八大经济区”中,东宁被分别纳入“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两大板块之中。口岸开通以来,已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140亿美元、口岸过货量465万吨、出入境人员580万人次,累计上缴国家海关税和进口环节代征税12亿元。边贸为口岸地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壮大了实力,提供了动力。受边贸牵动,东宁由此兴旺发展了边境贸易、进出口加工、边境旅游等支柱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加速转型升级。主要体现为培育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本土边贸企业,推动东宁加快向龙江进出口加工第一县目标迈进,繁荣了旅游等第三产业。

    东宁境外园区所采取的“境内半成品—低关税出口—境外组装成品销售”为特征的跨国连锁加工模式,这是一种创新,是顺应黑龙江省提出的“加快对俄经贸适应性战略调整”的一种创新,走在了黑龙江省、全国的前列。这一模式,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规避了产品销售风险,破解了灰色清关和俄成品进口高额关税难题,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这一做大加工贸易的模式予以充分肯定。所谓跨国连锁加工,就是在国内生产半成品、到境外合作区组装成品,直接进入俄罗斯市场。一方面,这种模式可有效解决成品服装鞋帽对俄出口的高关税和灰色清关等问题。另一方面,这种模式恰恰迎合了南方发达地方服装鞋帽产业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政策调整及生产用地等因素制约正在寻求转移的趋势,承接南方产业转移。

    东宁县通关环境良好,东宁口岸装备了现代化检测设施,实行电子口岸管理,推行通关作业全程化计算机网络管理,拥有钴—60集装箱检测系统,通关能力货运达120万吨/年,旅检能力达100万人次/年,进出口总值和货运量连续8年保持黑龙江省公路口岸首位。口岸开通了外国人落地签证业务、客运七天工作制和异地游办证业务。另外,由公路和铁路构成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301 国道、206省道、东宁地方铁路、滨绥铁路贯通全境。牡丹江至绥芬河电气化铁路、高等级公路和东宁至绥芬河高等级公路建设已全面启动,东宁至吉林珲春二级公路贯通,东宁至珲春铁路今年开工,东绥机场建设加快推进,即将形成与哈尔滨及珲春等长吉图地区的两小时经济圈。

    东宁县为边贸企业的发展有效地提供了人力、资金、政策、招工服务、外联公关等方面扶持。抽调了3名副处级领导主抓境内外园区建设,还从机关中先后选调6名在职优秀领导干部直接派到边贸企业任职;由东宁县主要领导带队,积极跑上,年为边贸企业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补贴资金、外贸发展金、境外市场开拓资金等各类资金5000多万元,协调县内金融机构放宽贷款条件,创新金融产品,年为企业融资1亿多元;东宁县制定了招工奖励办法,建立用工培训基地,免费为企业用工开展好技能培训,近年来共为边贸企业输送技术工人2000多人。东宁县还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象征中俄友谊的东宁要塞历史陈列馆和新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与俄毛盖图区缔结成为友好城市,同时慰问前苏联老红军,开展对俄远东大学学中文学生及孔子学院学生的各项助学活动,与俄滨海边疆区、后贝加尔边疆区等地方行政长官及各相关管理部门密切往来。利用这种良好的公共关系,积极与俄方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在通关、签证、劳务等方面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外联公关服务。

    通过参观、采访,东宁县给记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东宁:东宁是一片美丽的土地,东宁是一片富饶的土地,东宁是一片文明的土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