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谋跨越 绿色增长路更宽

2010-8-22 10:0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山西省朔州市近几年发展态势之强劲,引人注目。在最近公布的2009年度山西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结果通报中,朔州市取得发展指数全省第一、发展水平全省第三的佳绩。 
  1989年建市时,朔州地区生产总值为17.6亿元。到2001年达100亿元,用了12年时间;到2006年突破200亿元,用了5年时间;到2007年突破300亿元,用了1年时间;之后,2008年突破400亿元,2009年突破500亿元……整个“十一五”前4年,年均增速达到15%,年平均增量100亿元,超过“十五”期间5年的总增量。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对朔州发展经验的总结是:“思路对,见事早,力度大,效果好,前景美。”
  黑色产业 绿色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朔州市委书记田喜荣很爱引用的一句话,也是朔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做决策的一种思维方式。“只要早谋划、早布局,哪怕只比别人快一点点,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他说。
  朔州是山西省最早主动进行煤炭资源整合的地市之一。
  朔州是一个新兴的煤电能源工业城市,煤炭探明储量占山西省的六分之一,因煤而生,凭煤而兴,著名的平朔煤矿就位于此。同时,朔州也为煤所忧、被煤所困。“面对产业结构畸重单一、生态环境压力巨大的现实,市委、市政府统一了认识,必须牢固树立依靠资源又不依赖资源的思想,早转早主动,不转最被动。要以建设新型能源工业和生态畜牧城市为取向,尽早、尽快、尽最大努力推进转型发展。”田喜荣说。
  2006年,朔州在第一轮煤炭资源整合中率先发力,将全市205座地方煤矿整合成135座,产能由3312万吨提高到5367万吨。同时,加快升级改造步伐,市委、市政府提出机械化开采率、回采率和洗选率分别达到70%的目标。
  2009年,山西省煤炭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先行一步的朔州依托中煤、同煤、阳煤、神华等大企业大集团,将全市的矿井进一步整合成67座,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高标准升级改造,平均单井生产规模由年产45万吨提高到131万吨,产能提高到8780万吨。目前,全市煤炭生产能力、洗选能力、发运能力均居全省第一。去年,全市共生产原煤1.27亿吨,同比增长7.1%,产量居全省第一。今年1至6月,生产原煤8055万吨,同比增长52.84%。
  “实行大规模机械化升级改造后,安全生产有了明显好转。”田喜荣告诉记者,“这是让人欣慰的成果。同时,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较早推进和顺利完成,为我们推动高碳产业向低碳发展的模式转变,抢得了先机,创造了条件。”
  为了“挖好煤,用好煤”,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煤炭资源增值水平,朔州市加大力度发展电力产业,着力建设节能环保型电厂,基本形成了煤电联动格局。目前,朔州市已建成的煤电装机容量为455.1万千瓦,在建的有388万千瓦,其中40%左右为利用煤矸石发电。发电产生的副产品粉煤灰还成为制作建筑材料的好原料。
  在朔州市晶鑫粉煤灰制砖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粉煤灰在这里被加工成一块块深灰色的方砖,据公司董事长李仕亮介绍,这里年产1.2亿块粉煤灰蒸压砖,可实现销售收入7200万元。
  “与普通黏土砖相比,粉煤灰砖具有尺寸精确、保温性好、隔音性能好、防火性强的特点,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他说。
  在位于朔州市山阴县的金海洋工业园区,有一个亚洲最大的管道输煤系统已经投入运行。“我们投资2.8亿元,建设了这条全长15.5公里的全封闭皮带输煤管线,年输送能力1000万吨。”中煤集团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旗下的山阴金龙输煤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鸿介绍,“它属于超远程输煤,落差有500多米,施工难度和控制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记者在中央控制室看到,煤炭一出矿井即上传输线,全程处于视频实时监控之下。仅此一项技术投入,每年就减少了50万辆次的燃油消耗以及路面抛洒和尾气排放,可为企业增效1.6亿元。
  中煤集团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去年8月挂牌,是朔州引入中煤集团对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后形成的,现拥有8座煤矿和10个地面企业。“央企和民企的嫁接,使得我们具有了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转型跨越发展的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朱鸿说,“金海洋力争打造成为省内‘两个典范’,即煤炭产业调优升级形成建设现代化标准矿井的典范,多元产业提速发力形成低碳循环经济园区的典范。”
  火热建设中的金海洋工业园区,将真正实现煤炭产业的封闭式全产业链循环,达到污染物零排放。已经投产的2座煤矸石电厂,每年消化煤矸石80万吨,年发电量6亿千瓦时;投资31亿元正在建设的一座煤矸石电厂,建成后可年发电33亿千瓦时,消化煤矸石260万吨;利用粉煤灰、冶金矿渣生产的砖厂、水泥厂也已启动;初步形成了煤电能源产业链、冶金新材料产业链和新型建材产业链。
  像这样具备煤、电、建材和煤化工完整产业链条的循环经济园区,在朔州已有10个。
  目前,朔州市正在与科研院所合作,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争取尽快实现从粉煤灰中提取白炭黑、氧化铝、碳化硅等的工业化运用,不仅做到彻底将煤炭“吃干榨尽”,而且还可以从煤炭综合利用的初级阶段走向产业链高端,大幅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据了解,从粉煤灰中提取的纳米级的白炭黑,是制作高档化妆品的重要原料,一吨可以卖到6万元。
  “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6项国家专利、2项国际专利。”朔州市市长冯改朵说,“一旦进入工业化生产,朔州的煤炭产业链将进一步拉长并走向高端,实现更高水平的全循环。”
  改善生态 持续发展
  以煤为基,多元驱动,内涵发展,朔州的煤炭主业加速向绿色转型,迅猛崛起,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寒二旱三风沙”,曾是朔州的真实写照;而今天的朔州,已被绿色的森林环绕,获得了“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的称号,摘得了“省级园林城市”的桂冠。“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右玉县更是闻名全国。
  记者来到朔州市区西部,只见林草郁郁葱葱,让人很难想象10年前这里还是荒山秃岭,沙田薄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健告诉记者,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西山综合治沙项目,总治理面积40万亩,如今,项目区林草总盖度由最初的11.5%大幅提高到了50%。“按照规划,再过3至5年,超过40万亩的西山森林公园将建成,成为市民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他说。
  在城区近郊的下团堡乡,通过退耕还林,以前的沟壑被森林覆盖。这里共规划了20万亩混交林,采取1行树、6行柠条的种植方式,“这种混交林种植方式,有利于发展林草经济和畜牧业,增强农民创收的能力。”乡党委书记丁连信说,“过去因为地薄,粮食产量很低,一亩地产的粮食一个人就能背走。现在,我们探索出了使生态效益与群众经济利益同步最大化的12个林草治理模式,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比全区平均水平高5个―10个百分点,群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很高。”
  近几年,朔州市加大各级投入,采取工程队招标的形式,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的植树造林,年初付款40%,年底根据成活率付40%,剩下的20%到第二年再根据成活率支付,这使得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绿化覆盖率很快提高到26.6%,居山西前列。
  大片的盐碱地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得到了充分利用。在山阴县,有极重度苏打型盐碱地20多万亩,是内陆干旱型盐碱地分布的重点县之一。佳联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就是通过打造一整套农业循环产业链,改良土壤的同时,也发展了生态型畜牧产业。
  “盐碱地种饲草喂牛,产出的牛奶供应市场,粪便生产沼气,沼气渣则是改良盐碱地的最好肥料。经过8年来的不断尝试和完善,我们已经成功改造盐碱地6000亩。”佳联公司董事长樊世雄说。
  如今,这里出产的古城牛奶及奶制品已成为名牌产品,昔日万亩盐碱荒滩呈现出田方、路通、渠畅、树绿的新景象,成为了富民强县的米粮川。
  他们坚持造林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造林与造景相结合,造林与水利、畜牧相结合,治沙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先动、畜牧推动、农林牧副各业齐动的绿色产业滚动发展之路,不仅以绿兴市,而且以绿富民。
  绿色,孕育着生机;新生的绿色资源,承载着朔州市新的发展空间;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朔州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拓宽视野 转型发展
  走进朔州豪德光彩贸易广场,记者一下子被迎面的朔州特色产品展示区吸引住了。这里有传统意义上的土特产:小杂粮、应县木塔模型、特色食品等,也有从粉煤灰中提炼出来的白炭黑、氧化铝等产品。总经理江龙告诉记者,他们不仅专门开辟出朔州产品展厅,还建立了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中心,并通过通达国内外的豪德商贸网,为朔州企业、朔州产品建立广阔的市场渠道。“我们之所以来到这里投资,主要是朔州‘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我们的发展理念相吻合。”江龙说。
  公司副总经理钟璐告诉记者,豪德光彩贸易广场是晋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贸物流龙头,去年建成的一期工程一年内已经吸引商户1500多户,解决就业6000多人,年营业额接近20亿元。不仅促进了市场繁荣,最主要是使朔州成为晋西北地区的物流中心,对朔州整体投资环境、综合竞争实力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对豪德集团的引进,只是朔州近年来加大力度,引入新鲜血液,努力调整三次产业比例的一个缩影。3年前,朔州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提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每年要提高3个以上百分点,到2010年,在GDP中的份额要提高到40%左右。市里制定了30条鼓励支持政策,每年拿出1亿元设立服务业发展基金,拿出20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支持带动力强的项目。
  田喜荣说,朔州的城市精神有着“海纳百川”的气度,已成为晋北的劳动力净流入地区。这里不仅要下大力气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城市面貌,而且还要打造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软环境平台。基于煤炭化工产业需求,朔州市政府与平朔露天煤矿联合建立了一个高新技术研发中心,聘请东北大学、陕西材料学院和北京材料研究院的专家到这里搞研究。“从去年开始,我们准备建立一所山西能源学院,将已经升格为本科学院的山西电力专科学校整体搬迁过来,总投资10亿元。以此发展朔州能源高端研究,解决能源生产领域的技术问题。同时增加朔州的人口容量,改变人口结构,提升人们的素质和水平。”
  如今的朔州,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共同得到了改善。建设宜居城市和宜发展城市的新理念,激励着朔州在城市经济硬实力与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大步向前。田喜荣表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朔州新的城市定位是要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示范区、全省加快发展的领先区,同时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我们对实现这个目标充满信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