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铁路局做强做优企业服务自治区建设

2010-8-21 10:2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速连续8年全国领跑,为了更好地服务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呼和浩特铁路局多元经营管理中心坚持“做强做优、精品高效”的原则,努力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做贡献。
  “筑巢引凤”——实现“三效”的完美结合
  面对着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延伸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和新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稀土新材料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将产业向重点园区集中,园区向沿黄河和沿交通干线地区集中的有利机遇;面对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强势发展对物流需求增长速度每年保持在30%以上的现实需求;面对着呼和浩特局货物运输增量每年都在1000万吨以上的紧迫形势;面对着货运组织快速、重载、加密的新要求,呼和浩特局多元经营管理中心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把加快推进以战略装车基地为主的经营基地建设,作为服务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作为提升运输效率、提高集疏运系统能力的当务之急,作为实现多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和谐铁路建设的根本出路。一句话,把战略装车基地建成名副其实的“黄金码头”。
  高标定位,科学规划。在对全局辐射区的货源市场进行全面分析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原有的装车基地规模小、布局散、功能弱的情况,呼和浩特局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建设战略装车基地,必须放在全国铁路集疏运系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局发展战略的高度去统筹规划,建设要高起点、上规模、上档次,充分体现“运输高效、生态环保、技术创新、土地节约”理念。按照“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完善、高效集约”思路,综合考虑区域性产业布局,他们统筹规划了五大战略基地群,即重点在乌海地区建设以冶金、化工产品为主的物流基地,在包头地区建设大型煤炭化工和钢铁物流基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建设大型煤炭坑口、液体化工物流基地,在呼和浩特地区建设以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乳制品及高端电子产品为主体的“白货”国际物流基地,在集宁、二连浩特地区集中建设国际集装箱和散堆物流基地群。
  开足马力,建好基地。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运用好一批的思路,在战略装车点建设中,该局先后投资近2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万吨煤炭战略装车基地5个。其中已投入使用的古城湾万吨煤炭装车基地,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思路,集“运输高效、生态环保、技术创新、土地节约”于一身,年吞吐能力达到1800万吨,是集卸、储、装于一体的全封闭环保型快装煤炭装车基地,已被确定为华北地区煤炭集疏运重点战略装车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型储煤物流项目。由多经企业与地方企业共同出资8亿元正在建设的新包神线新街物流基地,全部采用技术集成手段,场内设万吨双环线及两座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其中70万吨储煤仓两组,每组8个仓位,内设到发线6条,长度满足万吨大列集结要求,牵引动力采用电气化。该基地建成后,有望达到年储运量3000万吨至5000万吨。服务于乌斯太、蒙西、棋盘井“小三角”的乌海市如意俊安战略装车基地、呼铁君正综合物流园、呼铁众利综合物流园前不久同时开工,现代化物流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目前,全局多经系统建成已投入运营的战略装车基地26个,其中具备万吨整列发运能力的6个。正在建设的战略装车基地6个,规划论证的20个,这些基地建成后将覆盖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货物集散区,年储运能力达到4.5亿吨以上。同时,这些基地的建成,从战略意义上实现了货物规模集装发运的技术升级,为提高运输效率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倍增效应。
  科学管理,高效运作。呼和浩特局多经企业瞄准打造“精品高效、现代一流”的基地目标,一方面补强古城湾、打拉亥、蒙西等战略装车基地设备,加强现场管理,强化设备维修,努力提高装卸作业效率。同时,他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加大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力度,使职工尽快熟悉掌握设备性能。为建设现代化4A级物流企业,他们引进国际物流标准,大力建设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和现代化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开发使用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建立信息采集、包装、短运、仓储、装卸、承运、送达全过程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他们还延伸基地经营功能触角,在基地开发洗煤、配煤、汽运物流配送、加油站等商务开发业务,努力提供物流管理信息化、作业流程自动化、商务活动电子化等综合服务。为适应运输组织要求,实现万吨大列的快取快装快送,他们成立了运输协调小组,统筹协调月度运输计划、运输组织方案、承认车和日装车兑现等工作,建立了日沟通、旬分析、月考核的协调互动机制。本着“打好组合拳、服务大客户”的原则,他们打通经营节点,延伸产业链条,上游与市场诚信度高、经济实力强、合作前景好的自治区重点煤矿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确保货源均衡持续供应;下游与销售能力强的电厂、钢厂合作,保证销售畅通。同时他们还加强与港口的协调,建立了港口办事处,随时沟通信息,实现与客户的无缝对接。
  现代化战略装车基地的全面建设,极大地释放了运输能力,大大缩短了装车时间,压缩了货车周转时间,运输效率明显提高,也为多元经营做强做优、创岗创效提供了重要条件。据统计,仅古城湾万吨装车基地通过压缩装车时间和车辆停时,每年可多发运煤炭大列45列计36.7万吨,全局每年可多发270个万吨大列计220万吨。同时,煤炭由原有露天散存装卸转变为集中仓储、立体输送方式,不仅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如古城湾装车基地,仅占用土地200亩,比同等规模的平面作业货场节约了1000多亩的土地。此外,仓内储存煤炭的做法减少了损耗,节约了大量煤炭资源,以全年1000万吨发运量计算,可节约煤炭损耗约30万吨,可以说是实现了“三效”的完美结合。
  “走出去”战略——为新突破“扩口伸腿”
  内蒙古自治区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如何满足自治区经济发展需求,用足用好路内路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运输经营和多元经营发展上实现更大的发展?铁道部党组“走出去”战略,为呼和浩特局多元经营“扩口伸腿”、实现更大发展开启了新思路。
  如何“走出去”?呼和浩特局多元经营企业的第一步就是打大客户合作牌,占领物流上游市场,主动登门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企业服务,与大型企业建立产运联盟。
  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速连续8年全国领跑,蒙牛集团、鄂尔多斯集团、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满世煤炭集团公司等100多家全国知名企业成为拉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动力,煤炭、焦炭、钢铁、牛奶、矿石、PVC等产品在京津塘地区成为热销品,外运需求大幅增长,而这也恰恰是多元经营“扩口伸腿”、更好地服务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舞台。在物流同质化竞争的市场面前,如何把这些企业的“饭”舀到自己的“锅”里,与上游煤矿企业、大型企业建立产运联盟自然成为了重点突破口。遵循这样的思路,呼和浩特局多元经营企业深入管内乌海、包头、呼和浩特、集宁等地各大厂矿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与各企业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有效货源、货源流向、车种结构、品类品名等项目。他们先后与蒙牛集团、包钢集团、内蒙古庆华集团、久泰能源集团、新奥集团、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和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重点企业签订物流协议。为了稳定老客户,发展新客户,他们加强物流服务质量管理,制订大客户服务办法,按照4A物流企业服务标准,划小核算单位,派出服务小组上门为企业进行服务,并针对每个企业的不同特点,制订适应他们的物流方案。
  如何“走出去”?呼和浩特局多元经营企业的第二步就是走跨局联合之路,占领物流下游市场,与下游港口、电厂建立供销联盟,搭建市场共创、互利共生的关系,形成“将点连成链、用链织成网、以网覆盖面”的经营链条。
  他们密切与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的联系,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及时掌握港口有关政策、港存量及市场走势情况。在密切的交流合作中,他们与北京铁路局联合组建的京蒙联合物流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一列列满载番茄酱、PVC等物资的跨局联合“白货”物流班列在两局间如火如荼地开行,开启了“钟摆式”物流的新模式。今年,他们紧接着又成功注册天津华通物流公司,与港口合作联动,重点解决海关报关、海关商检、港口仓储等难题,并利用海运箱直接出口、沿海运输整箱下海和路箱无水港仓储的形式开展业务,使内蒙古自治区的各类物资及时通过“海铁公”一站式运输销往全国各地,实现“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的双目标。近年来,他们成功组织了牛奶班列、钢材班列、焦炭班列和PVC班列,拓展了东北大通道,实现了多元系统经营量价齐飞,极大满足了地方企业大宗产品外运需求。他们还借势而上,大力发展物流包装业务,为客户提供煤炭抑尘、防冻液喷洒、竹帘加固、电石包装、中门施封锁等一条龙包装服务,有效完善物流服务链条,实现了由传统的服务型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如何“走出去”?呼和浩特局多元经营企业的第三步就是“借梯登高”,与优势企业合作,借助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源优势、产业方向、发展机遇全力登攀。
  呼和浩特局抓住内蒙古自治区加大铁路新线建设力度这一有力机遇,把拓展新建合资铁路养路维护任务作为目标市场,组建成立呼铁建工大型养路机械有限公司,制订大型养路机械运营方案,全力拓展合资铁路养路维护市场;同时立足“呼铁机辆”品牌建设,瞄准郭白线、临策线及其他专用线、物流园区动力牵引市场,积极拓展机车租赁业务,对管内租赁机车运用实行专业化集中管理,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方案,不断向短期租赁和局外市场扩张,经营模式也从单一的 “机车裸租”向机车管、用、修全方位转变;针对新线建设需要大量轨枕、道砟等路料的实际,加快对轨枕生产线的扩能改造,年生产能力由原来的80万根快速提升到100万根,并与山海关桥梁厂合作经营、联合开发生产道岔;深度拓展客票代售业务,合理规划、科学布点,把经营网点从火车站周边向市中心、学校周边、工厂矿区等人口密集区域拓展,35个客票代售点年内全部投入运营。
  瞄准“煤炭运输引起的扬尘影响铁路周边环境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等问题,从“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角度,他们积极在技术上“走出去”,与兰州交通大学共同研究开发煤炭抑尘技术,大力建设煤炭抑尘液体喷淋基站,共规划建设31个,目前投入运营12个,正在建设19个,建成后将实现对铁路局管内所有装车站、线发运煤炭的全面覆盖。他们还积极与兰州交通大学、北京博桑公司进行深度合作,盘活原包西配件厂闲置厂地,开展抑尘、防冻液固剂原料生产业务。同时,他们与有技术优势的生产商联合开展防尘网、高速铁路声屏障项目。
  正是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呼和浩特铁路局多元经营连续三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