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跨海通道:胎动18年仍难产

2010-8-20 9:2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提了18年的渤海跨海大通道,仅仅因为近日举行的一个海岛经济论坛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尽管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经牵头启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可能性和必要性研究,但由于受多重因素束缚,这一规划中最大的跨海通道恐难进入“十二五”规划,并在“十二五”期间实施。 
  2000亿元投资规模堪比三峡 
  8月16、17两日,在由国家海洋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烟台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和中国太平洋[12.30 -0.73%]学会联合承办的首届海岛经济论坛上,有关专家和官员重提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议题。 
  根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提出跨渤海湾大通道方案:应在山东蓬莱至辽宁旅顺之间修建渤海海峡跨海公路和铁路两用通道。建成后,从辽东半岛跨越大海到山东半岛只需要2个小时。按此测算,总投资约2000亿~3000亿元,投资规模堪比三峡工程。 
  目前从烟台到大连,直线距离为170公里,乘船需航行8小时,公路则需1500余公里。 
  鲁东大学副校长柳新华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的副组长。也正是他早在1992年就提出建设“烟大轮渡”的构想。 
  渤海海峡南北两端分别是辽东半岛的旅顺和胶东半岛的蓬莱。柳新华认为,一旦修通跨海大通道,绕渤海的“C”型运输就可实现“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的运输方式,进而形成纵贯我国南北从黑龙江到海南十省(区)一市的东部铁路、公路交通大动脉。 
  远景期许,这则条跨海通道更可辐射至我国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4大经济区域,并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紧密串联。 
  难入“十二五”规划 
  连续两年的全国“两会”上,山东和辽宁两省的代表和委员均不约而同地提交了相同的议案——《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建议国家将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并适时启动蓬莱至长岛的跨海试验工程。 
  今年1月,国务院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正式启动。国务院责成国家发改委,组织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国家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等主管和科研部门开展前期工作。大连市地震局相应启动前期工作,着手勘测地震数据及危险性分析等工作。 
  但项目仍仅仅停留在专家研究层面,迟迟未上升到国家决策层面。 
  柳新华承认,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再次引发关注,源于参与海岛经济论坛的媒体记者加以放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大连市振兴办地区发展与振兴工作处处长殷永江,并获悉目前这个项目属于哪个部门统管还没有划定。他解释说,目前是启动研究阶段,国家发改委东北司曾来做过调研,但是如何运作项目,地方层面没有真正启动,也没有部门牵头。 
  尽管公开场合山东辽宁地方政府均表态完全支持,但从现有层面看,山东的态度要比辽宁积极得多。 
  而有媒体曾报道,烟台和大连方面的运输企业因现在运力已经过剩,对项目并不支持。 
  此外,在项目启动后的初步阶段,对包括海洋在内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探、取样评估、调研等牵涉的工程量之浩大,涉及到的部门和利益之多,均大于以往任何一个项目。 
  据记者了解,工程设计方案仍处于“三选一”的定夺中,而工程路线走向和选址并未最终确定。 
  选址方面,大连或旅顺并未最终确定,有关人士表示这要待工程建设启动后才会最后确定;工程设计方案上面,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或桥隧结合方式,也仍处于权衡中。 
  而一位接近项目考察组的人士则告诉记者,国家部委牵头正在进行的项目可能性和必要性研究,目前无最新结论性进展,最快要等到明年才会有初步结论。之前省市和地方呼吁的将该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中,恐怕目前看来难以实现。 
  而难进“十二五”,就会推后国家投资的审批期。上述人士说,涉及到地方投入资金会比较多,短期又难以见到效益,因此需要进行探讨的层面很多。 
  多阻碍困扰最长跨海项目 
  这条我国目前已提方案中最长的跨海项目迟迟未能取得彻底突破,一个担心是对海洋环境产生恶劣影响。柳新华表示,近来论证的重要课题包括,通车后怎样控制噪音分贝才能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等。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家苗绿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支撑大桥所用的桥墩会在局部对海洋潮汐流向有所影响,但整体看应该不会影响整个渤海。而对海洋物种的多样性影响也较小。 
  苗绿田承认,从安全方面来说,海底隧道比跨海桥更理想。但因资金问题,他倾向于修建跨海桥。 
  “跨海大桥经济上见效快,我预计八年就可收回2000亿元成本。”苗绿田说。 
  除了资源利用、地理条件等,资金的可持续性与回报也几乎成为了所有专家的担心。在记者拿到的一份《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文中,项目的内部风险因素集中在资金和技术层面。 
  据统计,18年来,因为工程复杂程度和物价上涨,项目预算已经三次调整,从最初的600亿升至目前的2000亿元乃至更多。 
  此外,我国也缺乏相应政策法规保障跨海通道投资者的回报率。 
  影响版图美观也是反对理由之一。从我国版图看,渤海海峡跨海大桥处于“公鸡”咽喉位置,一桥横跨,等于在咽喉处截断。 
  有专家提出,渤海湾气候所致雾多且冬易结冰积雪。在目前可通行的陆地上行车约需要1500公里,这段需绕行山海关的路途并不易走。而直达线路的“170公里”是在海上行车,其安全性更是远不如隧道,一旦下雪结冰,在跨海大桥上的海上行车将很大程度受天气制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