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沃蒂:全球贸易保护原地踏步

2010-8-2 15:2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谨防符合WTO规则的贸易战改变世界经济结构 
  G20峰会的定期举行,表明20国坚持贸易自由的重要性。在今年6月的多伦多峰会上,贸易虽然不是重点话题,但有所提及。不过,大家只是空谈,正所谓“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这其中的悖论在于贸易保护主义好处多多。毕竟,我们需要采取实际行动,而不只是纠缠在贸易术语这一问题上,而实际却在原地踏步。如果不积极地推动贸易,就意味着在贸易自由化的道路上停滞不前。漫长的多哈回合多边会谈似乎已被无限期搁置。
  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政府又拾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回顾历史,政策是由三个“I”推动的——想法(Ideas)、机构(Institutions)、利益(Interests)。在这三个环节中,保护主义政策都可趁虚而入。
  1929年引发了一场争论:在经济萧条时期,关税是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将需求不足的代价转移到其他国家身上。但当所有国家都这么做时,就会对大家都造成伤害,经济增长将停滞不前。解决的方法显然是放弃保护主义政策,拉动需求。
  当然,制度上也有所帮助。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出台后,各国间的贸易战针锋相对,根本没有规矩可言。1947年关贸总协定重新架构了战后全球贸易秩序,随后演变和扩展为1995年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实际上,在当前的危机中,没有国家违反WTO的规则。
  我们还有可能屈服于保护主义的压力,特别是采取WTO规则允许的手段。例如,约束关税其实就是提高关税,各国常采取降低最高限额,往往没有下限。我们要谨防符合WTO规则的贸易战改变世界经济结构,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当美国国会通过所谓政府部门必须“购买美国货”的法案时,许多美国公司由于害怕别国报复,纷纷游说国会,最终成功地修改了此项立法。
  多哈谈判应从倾向自由贸易和限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大趋势中受益。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都变得保守起来,不愿意支持贸易自由化。但是,当更多的人意识到自身的工作依赖于一体化经济的贸易时,大多数人便支持自由贸易。
  当多哈谈判对手们解决了许多重要议题后,谈判于去年首次陷入僵局,原因是美国拒绝进一步削减对本国农产品的补贴,于是,印度坚持特别保护条款来维护本国数千万农民的利益,以抵制美国补贴农产品的不正当竞争。
  如今,美国和印度的国内政治变化,使得只有美国一方成为达成协议的绊脚石。近期的印度大选使执政党联盟中的共产党退出,从而增加了辛格总理采取亲自由贸易主义的可能性。然而,在美国近期选举后,民主党占多数席位使得工会势力占据上风,从而束缚住了亲自由贸易的奥巴马总统的手脚。
  奥巴马同样面临着来自制造和服务行业的支持率下滑,如果他敢于签订多哈条约,就会成为孤家寡人。于是,奥巴马在G20峰会上有关多哈问题的沉默不足为奇。
  那么,如何推动贸易呢?一家华府智库提出,我们继续前行,讨论更多议题,但这就意味着今后多年的重新谈判。这样的谈判其实名存实亡。另一个选择是解决美印两国的农业纷争。双方的妥协可以化解两国领导人政治难题,这需要来自发展中大国们及美欧国家的重大妥协。
  问题是华府的游说团体不会接受即便是最为温和的解决方案,他们不甘心在多哈谈判就解决所有问题。这样一来,或许部分的问题要留给新一轮谈判。我们甚至可以将新一轮的会谈称为“奥巴马回合”。毕竟,奥巴马不能辜负诺贝尔和平奖所赋予的多边主义政策走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