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围堵

2010-8-14 2:5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肖三匝何伊凡白益民
    这让本来就弱势的中国海运、货代等企业,转眼陷入被动竞争局面。1993年,外资海运、货代、船代企业汹涌而来,在华设立独资公司,并与外资贸易商等达成利益协同:一方面,强势推行出口FOB条款,共同构筑对中国外贸供应链的操控;另一方面,构成统一战线,排挤着中国海运、货代企业。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资海运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占逾70%的份额。外资不只是在远洋海运,在近洋及内河运输也在渗透中领先。2007年,商船三井和中外运长江航运公司签署舱位租赁协议,从而借助中外运在长江水道织网。
    随后,凭借掌握订单权和海运垄断优势的外资贸易商与外资海运企业合谋,把运费等转嫁给了中国货主企业。按照出口FOB条款,外资买方要指定海运公司并承担运费,但外资海运企业就巧立名目,把本应是外资买方承担的运费转嫁给中国货主企业承担。最初,洋班轮在华南地区收取ORC(始发地收货费),并且含混称是运费部分,因为收费较低,没引起中国货主警觉。
    到2000年后,TSA、WTSA、I-ADA、FEFC、AWRA、AADA等国际班轮公会深入各大港口城市,随着国际海运企业在中国不断延伸货代等业务,向外贸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掌控中国海运动脉。国际班轮组织2002年初在中国大兴FOB条款,公开单独收取THC(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费)等。20英尺集装箱收370元,40英尺集装箱收560元。面对这项巧立名目的霸王收费,30万家中国货主却无力反抗。
    2002年底,乱收费引发的船货冲突引起了中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开始调解THC争端。在2003年,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工商总局展开联合调查,并在2006年联合发布公告“THC在性质上属于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费的组成部分”,“班轮公会、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者享有集体订立运价协议的权利,但不得对公平竞争和国际海运市场秩序造成损害,并应当依法向中国交通部备案”。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行为,但很多问题还依然存在。
    在我国海运市场上,仅马士基一家就占据30%的份额,超过中远、中外运、中海三巨头的总和。在华南四省区,洋班轮的市场份额约达85%,在深圳地区则高达90%以上。绝对垄断地位使洋海运有恃无恐。
    2009年1月,马士基逆市提高中国内地到蒙古国的THC收费,20英尺(1英尺=0.3048米)和40英尺的集装箱THC分别提高到475元、750元。目前,发达国家基本都按出口CIF、C&F条款,进口FOB条款,而我国出口FOB条款高达80%,外资海运在华巧立名目的收费达13类,成为全球海运乱收费灾区,中国货主每年损失200多亿元。
    对中国企业来说,最糟糕的不是经济损失,而是产业安全和产业国际化受阻。我国汽车出口海运基本被日本的川崎汽船等6大海运企业和韩国的韩进等两大海运企业垄断。中国汽车出口地主要是非洲、南美等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整车进口关税在40%~50%之间,而进口关税是根据到岸价(由运费和成本保险组成)计算的。
    一辆中国出口汽车的海运费,占整个产品价值20%~50%,比日韩高出10%左右。2005年,奇瑞汽车对媒体透露,当年计划1.5万辆的汽车出口,但因为海运问题,减少了1/3的出口量。目前,中国汽车制造商每年因运输问题减少的出口量为15%~20%,但中国车企却敢怒不敢言。
    从陆运到海运,我国汽车贸易主要通道基本被日本物流企业操控。比如,川崎汽船在2003年就占全球汽车海运市场的20%的份额;2002年,日本邮船与中国最大航运企业中远集团合资中远日邮汽车船务公司;2003年11月,川崎汽船与中国第二大航运集团中海集团合资中海川崎汽车船运有限公司;2004年10月,商船三井与中国第三大航运企业中外运集团合资成立了中外运—商船三井航运有限公司。同样,我国铁矿石、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海运领域也长期为日本、韩国、新加坡海运企业垄断。
    日本航运物流企业不只是着眼于合资赢利,更着眼于全产业链控制。近年有专家倡议,出口企业要逐步把出口CIF、C&F条款变成FOB条款;把进口FOB条款也逐步变成CIF条款,但弱势的中国货主及物流企业,很难撼动外资贸易及海运企业构筑的利益联盟。
    2009年7月7日,DHL的子公司——中外运敦豪再次成立合资公司(此前一次收购成立合资公司是在2009年2月14日,中外运敦豪以3亿元收购民营快递企业上海全一快递),以4600万元价格收购了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外运发展)旗下的北京中外运速递公司的全部股权。至此,昔日中外运集团的快递大梦以破碎告终。
    2004年12月,在我国物流市场即将全面对外开放之际,中外运集团成立了外运发展速递事业部,并在2005年以中外运速递独立运营。在麦肯锡指点的“海、陆、空”综合物流帝国规划下,时任中外运总经理张斌推出快递品牌“E速快递”,迅速在全国400个城市建立网点,并启动了对国内最大民营快递企业申通快递的并购活动。中外运速递计划到2010年每年创收80亿~120亿元人民币,进入国内快递前三甲。 (未完待续)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