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交通“转轨”探新路

2010-7-7 11:4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时近年中,省政府于5月底出台了《关于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在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步入全面转型、跨越发展、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在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初步形成的全新起点上,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再度提速。 
  一直为经济腾飞架设“跑道”的交通运输行业,这一次,将为自身构筑怎样的前行“轨道”? 
  “民生交通”:努力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把路修进百姓心坎里 
  在安徽交通投资集团采访时,记者听到一座“贴心桥”的故事。在六安至武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之后,建设者们决定在金寨县槐树湾乡境内的六武高速白水河大桥上新修建一座上跨桥。 
  这座桥投资300万元,而通过这座桥出行的主要是当地一户居住在半山腰上的四口之家。以前这户人家主要依靠山脊的一条小路出行,后来被高速公路一分为二。建设者原本打算建一个下穿通道,但本着为这家人安全负责,最后决定兴建一座上跨桥。 
  为一户人家出行便追加300万元投资,这样的决策究竟是否合算?该集团负责人引用“善建者不拔”这一古训来诠释这一决策背后的深意。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其“根基”绝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有多么坚固,更重要的是要为百姓造福祉,必须赢得百姓的理解与支持。 
  “要想富,先修路”,是普通百姓寄于交通建设的厚望。但是,部分交通建设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修路与百姓致富之间并非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修路牵涉到的征地、拆迁等问题往往会对群众眼前利益产生冲击,征地拆迁难度不断加大已成为交通建设的一大难题。而未来5年内,我省将再掀交通建设热潮,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就要增加50%以上。因此,要破解上述难题,必须要真正树立“民生交通”理念。 
  将“修路”与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是“民生交通”理念的直接体现。近年来,我省在交通基础建设中已经逐步强化这一尝试:不少高速公路的施工便道后来成为当地“村村通”公路;很多高速公路在施工时投入数百万元同步改造了当地农村电网。同时,我省在修建山区高速时,开始尝试通过加密互通立交的手段,让当地群众能更便捷地“用”上高速公路。 
  黄塔桃高速公路全长只有50公里,却有4处互通立交,六武高速在不到20公里长的路段上也设立了4处互通立交。据介绍,六武高速建成后,前往金寨山区的车流量已经翻倍增加,节假日的车流量最高时能达到8万辆,山区购买货车从事运输的人也明显增加。 
  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是交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涵之一。变“建设为重”为“建设、服务并重”,让交通设施服务更多群众,让更多群众搭上交通建设的“致富快车”,利用交通建设拓展富民新路,仍是在新一轮交通建设中践行“民生交通”理念必须坚持的发力方向。 
  “低碳交通”:促进资源集约利用,让行业发展更高效、和谐 
  深圳共速达物流公司副总经理吴义龙最近频频奔波于公司总部深圳与马鞍山之间。今年2月,该公司决定投资在马鞍山兴建华东区域物流中心。吴义龙告诉记者,在这个区域性物流中心,该公司华东地区所有的物流需求信息都可以得到整合,并以信息整合引导货物整合,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多货物的周转。 “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精益物流”,吴义龙说。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是交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则是重要的切入点。 
  一直以来,我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成本都相对较高。统计表明,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18%,运输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分别是10%和6%左右,我省由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差距更为明显。因此,创新物流行业发展模式,提高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是推进“低碳交通”的战略性选择。 
  依托科技创新,创新交通建设方式,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是建设“低碳交通”的必要突破路径。 
  交通建设与减少耕地占用是一对难以破解的矛盾,在新一轮的交通建设热潮中,必须通过创新设计理念和施工方式,使之得以缓解。近年来,我省部分高速公路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六武高速采用高线型设计,通过架高桥梁节省数千亩耕地占用面积。合六叶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当地地形,采取占地取土与土地整理同步推进的方式,将取土坑恢复为耕地,增加耕地4800亩,而这条路的征地面积为5600多亩,接近于“占补平衡”。而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也可以减少建设运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如将最新的LED技术引入到高速公路的照明系统,可大大节约电力消耗,每年节省电费数以百万元计;将隧道弃渣加工成混凝土骨料,可以减少上千万元造价。 
  把低碳理念落实到交通运输建设生产和出行方式的各个环节,这条探索之路将越走越宽。 
  “综合交通”: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对接,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省交通集团汽车运输公司董事长刘继和最近正在谋划公司下一个5年发展规划。目前,该公司的主业公路客运受到的最大挑战就是高铁时代的到来。但他并未受到“门户之见”的消极影响,坚持认为长途客运本应是高铁的天下,公路客运就要立足长途客运支线化、中途客运直达化、短途客运公交化,构建与高铁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真正实现群众交通出行方式的更新与升级。目前,该公司下属子公司投资建设的滁州客运南站主动与高铁站对接,落实了公司构筑综合交通体系的理念。 
  “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是转变交通行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部署。但是,目前由于不同交通方式缺乏有效衔接引发的群众出行不便、城市拥堵严重、运输网络通达密度与深度不够等问题,已经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现实瓶颈。为此,省交通运输厅提出了要实现“综合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区域交通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转型升级思路。 
  根据谋划,“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着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上取得突破,使高铁站、公路客运站、机场、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等运输方式相衔接,建设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同时依托铁路、公路货运场站和港口,建设一体化的联运系统。要坚持公交优先原则,以相对发达的公交系统支撑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我省提出,到2015年,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状况要得到明显改善。实现这一目标仍然知易行难,但也恰恰是全社会对交通运输行业最热切的期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