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合作社成“农超对接”短腿

2010-7-24 13:2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冀新
    2009年6月,作为全国15个试点省份之一,河北省开始进行“农超对接”试点。如今该项政策实施已满“周岁”,但做为蔬菜大省,河北省蔬菜在本省超市里却唱不了“主角”。“我们最大的蔬菜基地建在山东青州。9月底到第二年3月份,从青州采购的蔬菜占到全石家庄市7家门店销售量的70%,全年从青州采购的蔬菜占总销量的一半。”河北保龙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金刚介绍。
    无独有偶,负责石家庄北国超市生鲜商品采购的张伟也表示,该超市的蔬菜已经全部实现从基地直接采购。其中10月初到第二年4月份,基本上全部是从山东的寿光、青州等蔬菜基地采购;而5月份到9月份,才是以采购河北藁城基地的蔬菜为主。
    为什么大超市纷纷舍近求远,将最大的农产品基地建在山东?
    据了解,之所以两大超市在冬春季半年时间内主要从山东基地采购蔬菜,是因为河北省错季菜比较少,大量种植的露地菜集中在夏季上市。“我们最大的蔬菜基地建在山东而非河北,除了全省错季菜少之外,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标准化水平不如山东也是两个重要原因。”胡金刚介绍。
    为了使自己种植的蔬菜有一个好销路,近日,河北正定一位种植土豆的农户,与北国超市取得联系,该农户的土豆经检测符合要求,随后超市与该农户达成收购协议。“这种形式占我们超市总收购量的比例非常小,原因是单个农户不能提供发票。”张伟说。
    如果是合作社情况就不一样。合作社作为经营组织,能够到税务机关领取发票,而“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也是商务部支持农超对接发展的主要模式。
    据介绍,由于山东农业合作社发展比较好,农民参加合作社组织化程度高,大超市到山东基地采购农产品,只需要与相关的专业合作社沟通,提出自己的采购标准,由合作社组织货源,超市检验合格就可以了。“农业合作社在河北省也有不少,但是其对农民的集中程度、组织程度无法和山东相比。”张伟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