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围堵

2010-7-24 13:2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肖三匝何伊凡白益民
    谁绑住了中国的手脚
    正面阻击已经让“中国制造”不堪其扰,来自背后的封锁和控制则让人防不胜防。
    国土狭小、物资贫乏却成为经济强国的日韩,其贸易立国的重心一是绝对驾驭本国流通和物流的战车,二是给后发国家的经济战车装上自己的车轮。中国企业要摆脱国际低端打工者的地位,不仅要解决技术、创新等问题,还要从战略上破局外资物流垄断,重塑中国供应链。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正式通过《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产业由此成为与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并列的十大需要振兴产业之一。有人困惑,为什么其他列入振兴规划的产业基本上都属于第二产业,而唯有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物流业何以忽然受到推崇?
    为什么要把振兴物流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当前世界经济竞争已经从传统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中,过于重生产而轻流通,由此造成了我国内贸流通60%主渠道被外资流通企业操控,外贸海运长期被洋班轮垄断的局面。如此格局如何赢得供应链竞争?
    谁在油荒中兴风作浪
    2008年春节前,为抑制通货膨胀,国务院发文要求食用油零售价涨幅不得超过5%。食用油供应商们坚决地选择了断供。断供从深圳开始,到2008年春节,整个珠三角都闹油荒。油荒随后蔓延到各大城市,很多市民排队抢购。虽然国家调用战略储备油应对,也没能遏止油价疯涨。在短短两年内,我国食用油价格陡涨70%。
    谁在兴风作浪?拿什么兴风作浪?
    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控制着全球80%的粮食交易量,掌控中国66%的大型油脂企业和85%的产能。四大巨头暗舞两只利爪:一只利爪是金融资本,以此渗透到全球粮食期货市场,操纵粮食定价权,遥控后发国家粮食产业链;一只利爪是产业资本,通过布局全球的粮食物流及仓储系统,掌握订单权,控制后发国家粮食供应链。
    中国粮油食品企业更多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以产为纲”阶段,殊不知失去订单权,没有定价权,产量越多就被人套得越深。目前,中国食用油70%批发权被外企掌控,连中国最大的花生油供应商鲁花的总代理权都在外企手中。
    为什么渠道会被控制?因为我们过于“重生产而轻流通”,流通服务与生产制造产业比例严重失衡。我国服务业只占GDP的40%,而印度为56%,日本为65%,美国为80%。
    在中国拥有“金龙鱼”、“口福”、“胡姬花”等食用油品牌的益海嘉里集团是新加坡丰益国际在华投资的,该集团集采购、加工、仓储、配送为一体,打通了供应链,其产品占我国食用油50%的市场份额。
    益海嘉里集团背后还有美国ADM。我国加入WTO后,过去封闭的粮食物流市场豁然大开,没有政策设防。2000年,ADM与丰益公司合资益海嘉里集团。目前,益海嘉里集团已直接控股中国近40家大型加工企业和20多家贸易企业,并参股鲁花等知名品牌企业,控股和参股铁路物流、仓储基地、造船公司等,成为中国最大的粮油供应企业。
    ADM们在华最大对手是中粮集团。中粮集团九大主业的第一大主业就是粮食、食品贸易和物流。外资的重重围困已迫使中粮不得不寻找反制手段。
    2007年11月,中粮粮油明确了“六结合”的商业模式:内贸与外贸相结合;流通与加工相结合;贸易与收储、物流、营销体系相结合;现货与期货相结合;政策性业务与市场化经营相结合;收储与农业服务相结合。
    2009年,中粮集团加快了发展粮食物流业:4月,出资1.36亿元与天津港合资成立食用油仓储物流企业;7月,在深圳6.1亿元投建中国最大的食品物流平台——中粮深圳食品物流园;8月,推出“我买网”,目的是想改变原来批发式的物流配送模式,改为订单制的零售物流模式,以零售网站为牵引,整合中粮集团背后的仓储和配送资源。
    2009年6月,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明言:“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即以消费者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涵盖从田间到餐桌,即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包括种植、采购、贸易和物流等多个环节……” (待续)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