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仓库”的发展与展望

2010-7-24 12:2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上海煜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蒋小军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的企业界及物流学术界就提出绿色物流的概念,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的,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
    储存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一个中心环节,储存的主要设施是仓库。现代化的仓库是促进绿色物流运转的物资集散中心。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节约能源。
    据调查,我国物流园区(基地)目前已经发展到近500家,出现了货运服务、生产服务、商贸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多种类型的物流园区,形成了不同物流需求与多种服务方式有机对接的平台。正是由于建设规模大、涉及行业广,物流园区仓库的节能减排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并且也是“绿色物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在绿色仓库的建设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仓库建设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认识的不足
    全社会绿色仓库建设理念淡薄,绿色仓库的思想还没确立,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益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仓库建设和使用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政策体制的不足
    在制度执行思路上,当前我国绿色仓储制度的执行手段仍然过分依赖行政强制性推动,没有很好发挥制度监督和引导性作用。由于我国特殊的文化传统和国情背景,政府在许多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绿色仓储的发展过程中,这种主导性作用依然非常明显,消费者的意向、建设方的决策,甚至技术的产业化发展都与政府的政策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政策和制度是当前中国绿色仓储发展在操作层面上,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础设施的不足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与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物流设施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仓储设施落后,库容体积小而分散,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缓慢。物流中心的经济效益不高,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违背了绿色物流节约能源的原则。
技术推进的不足
    相关机构所做得一项调查显示,不同群体对绿色仓库建设推进障碍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以建筑师群体为例,认为主要障碍来自设计周期太短的占13.61%,认为设计费用太低的占4.76%,对相关设计原理仍然缺乏了解的占12.93%,觉得设计过程烦琐的占11.56%,认为需要进行过程跟踪有些力不从心的占6.12%,而认为最大障碍来自没有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支持、由于成本太高无法说服甲方、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的则分别占到了17.69%、15.65%、17.69%。由此可见,出于建筑师群体自身的困难并不是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障碍,而恰恰是技术支持、政策支持、甲方的认可等三个外部性因素(总比例超过5成,达到51.03%)成为制约建筑师进行绿色建筑操作的主要因素。
标准规范体系的不足
    众所周知,绿色仓库认证体系的建立,对于物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在我国开展物流园的建设过程中,主要依据是环保部门对相关项目的规定,而尚未启用有绿色建筑的明确指标或相关评估体系。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则较早建立了绿色仓库/建筑的认证体系。而在我国的规范标准中,将物流仓库定义为工业建筑。而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的规范标准只是针对民用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并没有相应的规范标准,这势必成为制约绿色仓库发展的障碍。
    绿色物流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它有利于提高我国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有利于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论在国际社会,还是在国内的经济领域和生活领域,绿色物流都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题和21世纪物流发展的趋势。仓库是物流的中心环节,要实现绿色物流,绿色仓库的建设将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发展绿色的建筑,改变当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模式,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