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门无禁何时休

2010-7-24 11:4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签名
    国家有法律,企业有规章。一个行业当然也要有行规,也就是行业标准。相较而言,食品物流行业的门槛可能更高些、更严些。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它直接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直到去年,我国才第一次开始着手制定食品冷链物流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由国家发改委立项、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的《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链运输要求》(目前已报批)就是其中之一。
    每每想起这件事,笔者甚至有点忍俊不禁:易腐食品本是客观存在,冷藏运输行业也不是这些年才有,为什么国家现在才想起来制定标准啊?不过,想起来总比想不起来好!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销售企业这么多年,就一直在没有任何标准的情况下,糊里糊涂地生产、储运、经营,消费者也糊里糊涂地消费着。过去计划经济时期,这样倒也无甚大碍,可在假冒伪劣猖獗、偷工减料盛行的今天,有标准尚且不执行,更何况无标准。
    幸甚的事,至今还未见到因为冷链原因直接造成的问题食品曝光的丑闻。其实,不是因为冷链没问题,而是因为它不像农药残留、无照生产、掺杂使假,如乃至苏丹红、孔雀绿事件那样令政府和民众震惊和关注而已。冷链的问题就在于,本应在-18℃或-12℃下储运的食品,由于没有标准可依,更无行业监管,温度被人为的变来变去。如有的公司和司机为了省点燃油,随意降低冷库和冷藏车内的温度,或者开一会儿关一会儿,甚至有的干脆把温度表安装在冷风机出风口……在这种运输条件下的食品,外表看似无大变化——还是“硬邦邦的”,可产品的生化指标、营养指标等,和出厂时却不是一回事儿了。
    这其中,不排除个别生产厂家或货主贪图运费低,为降低物流成本而故意为之的情况存在。但由于整个行业没有标准,更无国家强制标准,很多冷链物流企业都在偷“油”减“温”,生产企业和货主对于物流外包服务方几乎没有可选择的空间,加之缺乏对冷链的全程监管手段,所以也就只能靠物流企业“良心”自慰了——实在不行倒是可以换一家,可谁又能担保下一家就守规矩呢?
    希望能有行业标准的不只是生产厂家或者货主,也包括很多大型的、规范的物流企业。他们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食品物流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让那些不守规矩的同行们规规矩矩的。
    而实现这一愿景的前提,就是要尽快出台国家行业标准,并跟之以宣贯和监管。在没有出台强制性国标之前,行标作为国家推荐性标准,对于那些达标的物流企业不啻是一张争取更多客户的护身符和通行证;而对于生产厂家或者货主来说,不仅从此少了辨别真假好坏合作者之难,也多了一道将不守规矩的物流企业拒之门外的“门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