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物流与绿色供应链:概念、流程与公共政策选择

2010-7-24 11:3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综合开发研究院 (深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 王国文
    三、主要绿色供应链管理与技术手段
    1.建立绿色供应链愿景。在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方面,物流界提出了“精益就是绿”的口号,将精益作为一种哲学,消除供应链流程中的浪费。包括采用供应链分析软件和供应链网络设计软件设计,在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成本代价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运输工具的效率。精益供应链的手段包括:减少物流设施的数量,降低仓库、车队等物流资产的使用量;增加物流设施利用率,充分利用仓储的空间;采用不间断的运输方式,缩短转运时间、待工时间,降低库存水平。
    2.建立贯穿供应链的碳排放监督测量机制。建立“碳仪表板”,控制所有供应链环节的碳排放,在采购、制造、交付等供应链环节,建立起监控体系,监督、纪录整合供应链的温室气体(GHG)排放的碳足迹指标(Car-bon Footprint Metrics)。包括使用可持续循环材料的产品,引入相应的技术降低运输、仓储、港口装卸等环节的排放。碳足迹指标,包括吨公里排放量,单车装载重量,单车平均运营里程,通过线路规划设计,比较碳排放指标的变化,并通过图标显示出来。
    3.优化订单量与库存。采用测定经济订单指标、提高库存管理能力的软件技术,采用准时制、精益库存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整体物流效益。在库存成本管理中,分析废物弃置、有害物料处理等隐含成本。
    4.低碳运输管理。运输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按照2006年的数字,美国交通运输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总排放量的27.9%,是仅次于发电(33%)的第二大污染源,同期的工业排放占19.4%。
    低碳运输管理手段,主要包括优化线路设计、减少车辆空驶时间、采用集并运输、增加单位运量、采用电动环保车辆、采用环保冷藏运输方式等。相关咨询机构的研究表明,通过网络设计优化软件,能减少车辆行驶的距离与时间,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减少碳排放。采用这样绿色网络,可以将成本降低8%~10%,而降低碳排放20%~30%(Establish Consultancy)。对司机的管理同样与排放有恨到关心。司机的驾驶行为和习惯、甩挂运输的利用等也直接影响油耗和排放。低碳运输管理还涉及到燃油的选择、紧急泄露的管理、排放控制技术、车辆保养、控制车辆平均运行速度、怠数运行时间等。这些目前已经可以通过采用GPS技术配合感应检测手段来实现。
    5.低碳仓储配送管理。包括订单集并、采用循环料件箱和设备、可循环包装材料、节水节能技术、减少叉车运行时间、采用清洁能源叉车等技术手段。近些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精益配送中心认证,对仓储配送流程和绩效指标分析,通过采用减少浪费、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提高仓储分区和布局的科学性,在提高仓储效益的同时降低了仓储配送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对于仓库和配送中心,也开始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在通风、照明、节水、节约利用土地等方面应用绿色技术,包括采用太阳能充分利用仓库屋顶发电等技术。
    6.回收与排放管理。物流和运输环节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实行有效管理。按照美国环境署的估计,回收每吨固体纤维等于17颗成树、463加仑石油、24加仑汽油、4100瓦店里、7000加仑水、3.5立法码的土地空间。回收管理几乎所有的废物——油料、部件、电池、轮胎、轮毂、金属、发动机、旧电脑等等。
    7.发展多式联运降低碳排放。多式联运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有语言称3000年的世纪将成为多式联运的世纪。多式联运在大幅度降低长途转运成本、最大限度地缩短交付时间、大幅度减少道路拥堵的同时,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大幅度减少排放、减少噪音,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运输方式。根据美国BNSF铁路公司的测算,将2万吨货物运送2000英里,采用汽车运输产生二氧化碳排放3424吨,采用多式联运,大约产生1322吨碳排放,而采用特种铁路集装箱棚车运输,大约产生951吨的碳排放。多式联运可以使碳排放减少60%~70%。
    四、建立低碳物流体系的政策选择
    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美国和欧盟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机制,鼓励减排,其中很多是直接针对物流领域。2006年,美国环境署开始建立了针对承运人、中间商、发货人智能运输伙伴关系计划(EPA Smartway Part-nership)。碳披露计划(Carbon Dis-closer Project)鼓励企业自愿测评企业的碳排放情况。零售商计划则在沃尔玛、宜家等零售业实施。2008年,美国政府开始在10个东部沿海州推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监督计划(RGGI),以及西部气候计划,在美西的7个州和加拿大的4个省开始实行,通过燃油配体系测量和限制碳排放。
    欧盟从2005年开始实施排放交易指引计划(EU ETP),初期仅限于碳排放。在2005~2007年的试验阶段,在27个成员国推行。事实表明,欧盟经济并没有因为事实碳排放限制和碳交易计划影响了欧盟经济,碳交易中也没有发现漏洞,企业则适应性地调整理了运作方式和投资方向。
    联合国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以负责任的态度对未来降低碳排放做出了降低40%~45%的郑重承诺。要实现预期的目标,物流领域的低碳计划不容忽视。应尽快建立一系列的体制机制,推出相应的政策措施。重点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将低碳物流纳入“十二五”规划。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明确将发展低碳物流纳入“十二五”规划。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编制物流专项规划时,对建立低碳物流体系,进行专门的研究。特别是物流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应将低碳物流体系建设纳入低碳城市建设、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内容。
    2.建立低碳物流绩效考量指标体系和认证服务体系。低碳物流绩效考量体系,可以先从汽车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以及仓库、港口、机场等环节,建立碳足迹记录和披露计划,然后再覆盖企业的采购、制造、交付、回收环节,逐步扩展到整个供应链环节,建立系统的指引。初期可以采用自愿的方式,随着时机的成熟,为这些企业进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做好准备。建立物流碳绩效指标体系,可以由一些城市先行先试,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再逐步推广的到全国的范围。
    按照低碳物流绩效考核指标,建立我国自己的低碳物流认证体系,同时建立第三方专业服务能力,对企业建立碳绩效考量体系进行辅导并测量,建立节能减排的评级。
    3.鼓励扶持低碳物流管理和技术的推广应用。政府应鼓励和推广低碳运输、低碳仓储、低碳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绿色供应链概念和低碳物流的实践在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国际领先的物流企业,已经配合政府的低碳计划,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政府应鼓励国内的研究机构进行国际合作,建立低碳物流实验室,通过管理流程再造和采用低碳技术,对物流碳绩效今行模拟和技术实验,以加快低碳物流和绿色供应链的推广。
    在推广低碳物流方面,值得重视的是多式联运体系的建设。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我国铁路货运的紧张局面将逐步得到缓解。铁路运力的释放、铁路集装箱运输技术的发展,将给发展海铁联运、多式联运提供了空间。但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仍任面临很多困难,这其中有体制机制的因素,也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的问题。其中,桥梁和隧道成为双层集装箱运输的瓶颈,大大降低了多式联运的效率。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货运路网改造的长期计划,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并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
    4.在条件成熟时将碳绩效纳入排放交易和碳限制体系。我国尚未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但这方面的呼声已经很高。目前,美国自愿交易市场上的碳价格为每吨4美元左右,在欧盟市场上则达到每吨40美元左右。将碳看成商品,将减排的碳换成现金,将极大鼓励企业实施减排计划。碳排放交易之后可能实施的就是排放限制计划。目前,美国政府已经通过相关法案,建立了强制减排限额的年度计划,规定了每年的减排比例,违者将被罚款,或者购买等额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
    5.加强对低碳物流和绿色供应链的企业的宣传。必须明确的是,低碳与企业利润之间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低碳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低碳就是收益。低碳体系的建设,对企业来说不仅代表投入,更多地表现在提高效益和竞争优势方面:第一,提高效益,增加经济收益。由于减少了浪费,企业降低了操作成本、减少了被罚款的机会,甚至是高昂的投入。供应商层面的节约,可以转让给买家。第二,通过创新建立竞争优势。由于采用清洁技术、流程创新和减少了浪费,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减少浪费就等于现金收益。第三,提高产品质量。供应链伙伴关系维系了买家与供应商的联系,增加了供应链范围内产品质量控制能力。第四,建立持续的企业环境目标。在多界面、非纵向生产制造时代,企业与供应商一起共同应对环境问题。第五,提高企业公共形象。企业良好的环境表现声誉增加了对消费者、投资人和员工的证明吸引力。(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